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長城距今兩千多年,為何從不倒塌?原來秦始皇用了一個殘忍的方法

2024-01-29歷史

文/扶蘇秘史

編輯/扶蘇秘史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下令建造長城,號召了全國十分之一的人口來修建。 但是在建造過程中卻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那就是 勞動力遠遠不足 ,北長城的山脈無人建造,對北方匈奴相當於敞開大門,對當時的秦國來說, 有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鼓掌]

01

長城建造

秦始皇統一後,為了抵禦北方的遊牧民族,征集大量勞役修長城。

但是,秦朝並不是第一個修建長城的朝代,也不是最後一個修長城的。長城的建造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傳聞就與長城有關,用來點狼煙的烽火台在長城之上。

秦始皇找來許多道士和風水家,預算出來秦朝的滅亡十有八九會是胡人幹的。 於是,為了防止悲劇發生,保存秦國六世奮鬥的革命果實,秦始皇開始想方設法防禦北邊的「胡人」,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匈奴。 於是準備派蒙恬攜帶30萬大軍北擊匈奴。

但此時丞相李斯卻極力勸阻,他認為在建國之初還不穩定,如果用盡全部人力、物力、兵力去攻打匈奴,對秦國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 秦始皇想破了腦袋,所言有理, 於是他想到透過修建長城的方式抵禦匈奴的侵襲。

匈奴為什麽可以以一殺五,就是因為他們有著出色的騎馬作戰能力。而如果修築一堵高大厚實的城墻來防禦,馬就無法進去,哪怕被撕裂一個口子,如果派重兵去把城墻缺口堵上,那匈奴就是有去無回了。使得胡人只能放棄馬戰,從而轉為固定戰。

其實在秦統一之前,秦、燕、趙三國就修建了各自的長城來抵禦匈奴, 高聳、堅實、厚重、長而寬的城墻有效防禦了以機動靈活著稱的匈奴。 所以,為了穩定秦朝剛建立的國家穩定,防止秦朝被滅於胡人,秦始皇必須盡早完成長城的修建工作。

在秦始皇下定決心後,便開始著手修建和連線長城的事情,而為了更好的抵禦匈奴的入侵, 他決定從西邊的 臨洮東到遼東修建,一共有足足萬裏,所以也叫它「萬裏長城」。

而這個修建的長城有著獨特的特點: 一為長,二為奇。 長城的長讓人嘆為觀止,地球自轉一周是4萬公裏,但長城的實際距離就已經達到地球自轉周長的四分之一。 甚至有太空人半開玩笑地說「那個長長的建築在空間站裏都能看到」。

實際上可能原來的長城比現在人們看到的還要長。因為在千年風雨和戰爭中,長城常常難免有所損耗,有的地方長城早就殘缺不全。如果包括這些殘缺的部份,那長城的總體長度直達5萬公裏以上。為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都堪稱「萬裏長城」。

長城還有個特點就是「奇」。 長城西起沙漠,東到大海,而它的最窄的地方只有40厘米左右,甚至一個人行走都困難,但最寬處卻達到15米左右,可以供八輛車子疾馳。在不同地方,長城的規格各不相等。

長城的位置也十分出乎意料,有的屹立在奇山峻嶺之巔,現在的人們都無法行走。還有的屹立在懸崖峭壁之上,高聳入雲。更多的還是屹立在坦蕩平原之中。 「可依地形而建且不受山水製約」,這便是長城的一大奇特之處。 而長城最奇特、引人關註的地方是它歷經2000多年的風雨而沒有倒塌!

事實上要是沒有自然和人為破壞,長城連墻上的一個磚塊都不會掉下來。要知道,與長城同時代的古代建築也有許多,可它們甚至連500年、一千年都沒有存活下來,許多都化成了飛灰煙消雲散了。 只有長城實在是非常特別,它歷經滄桑,卻無懼風雨和戰亂,出色屹立至今。

02

秦始皇的堅定決心殘忍手段

修建長城是一項極其困難的工程,不僅修建難度大,而且材料和物資也很是稀缺。 如此巨大的工程和趕進度,人手是遠遠不夠的,而且雖然當時秦朝統一了六國, 但是剛剛經歷過大戰,國內更是混亂不堪,百廢待興,老百姓也是頻頻叫苦。

這樣要想修建好長城,只能用強硬的手段才行。 為此,秦始皇制定了一個極為嚴苛甚至殘忍的【秦律】來強制逼迫長城施工,誰要是不聽命令,就會被處以連坐、斬首、車裂、刺鼻等嚴酷刑罰。

要知道秦國是依靠法家發家的,秦法的可怕舉世聞名。 所以在這種恐怖的手段下,全國上下不得不被迫開始了這起浩浩蕩蕩的大工程。監工整夜駐守在工地上監督壯丁勞作,各地官員則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所有人都不敢偷懶和逃跑。

03

長城為何如此堅固

為什麽長城可以如此堅固屹立不倒呢?首先在取材方面,長城所需的主要建材有石料、木料和黃土等。 為了快速和方便修建長城所以大多為就地取材, 有山的地方就利用陡峭的山坡而建造,山直接用大量人力去鑿開,然後用石頭做成整齊的磚塊,外面裹上灰土和石灰。

當時長城上的一塊磚大約有30斤重,為了檢查磚的質素,會把兩塊磚放在地上,隔著一間,把另一塊磚放在縫隙裏,使勁砸第四塊磚。如果某塊磚斷了,那造磚人的生命也會隨之而斷。

這樣一來所有人都不敢偷懶做出質素差的磚。

此外,長城磚塊的粘合劑也特別特殊, 它並不是那個時期普通的草木泥灰混合而成的黏土,而是使用了大量的糯米。將糯米搗碎與泥沙混合在一起,會大大增加黏合劑的黏度,並且在風幹之後,混合了糯米的黏合劑也會比普通的建築材料更堅固。 當時的老百姓都吃不上糯米,而秦始皇卻用這樣昂貴的材料來制作粘合劑,可見皇帝對長城的重視程度。

而從長城的工藝上來看, 為了長城牢固,每一塊磚石都必須細致小心的雕刻,保證大小一致,讓其更完美的連線在一起,這樣才組成我們現在所看到的萬裏長城。

修建長城的人力和財力實在耗費太大,而且為了快速的修好長城, 工人們不論是酷暑還是嚴寒都需要無時無刻的工作,除了要面對艱苦的環境,他們還時常遭受疾病、意外、饑寒交迫的侵襲, 然而在殘忍的【秦律】之下也無人敢有一絲反抗。

長城主要分布在環境險惡之地。 運輸建材也是修築長城面臨的一個難題。石料和木料等材料體積繁雜,為提高運輸效率,秦朝專門制作了簡易木車。也設計了一些滑車和絞車,甚至還動用了牲畜力量。 牛、馬、驢等牲畜拖拉車輛,馱背運載建料。但大部份運輸工作還是依靠大量征調來的農民,他們吃力地挑擔徒步跋涉在崎嶇山路之間。

在運輸過程中稍稍出一點差錯,摔了、磕了、碰了、撒了,搬運的人都免不了挨一頓鞭子,嚴重點可能還會負傷乃至死亡。 在秦始皇如此殘忍的高壓手段下,上到官員下到老百姓每個人都集中註意力,拿出最好的態度來修長城,十多年裏,每天不斷的幹活。

蒙恬統領的三十萬軍隊也參與建設。據史書記載,高達五十萬人被全國範圍內強制征調,幾乎是全國所有的男丁勞力。後期甚至連婦女也被脅迫參與其中。

在這背後,有足足13萬老百姓付出了沈重的生命代價,他們永遠長眠在長城腳下,或與長城融為一體。如此充滿古人血汗的建築物,又如何不堅固呢?

04

長城古代的作用和意義

在戰國時期,為抵禦北方匈奴的入侵,當時與外族有交界的諸侯國都在修築長城,它在當時就是防禦工事。 長城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由城墻、烽火台、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等多種工事交錯形成的體系。 把長城沿線的隘口、關城和軍事重鎮連線成一張嚴密的網,形成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

同時還是一個有著「雷達預警」和「貿易節點」作用的強大工程。烽火一把點,萬人來相見。

由於匈奴騎兵的機動性強和不確定性,因此可以透過烽火來進行預警的作用。後方有專門的士兵透過觀察烽火的形態、懸燈和舉旗來判斷敵人的方位、數量和動向。

因為萬裏長城的存在。使得 「匈奴撤出七百余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

作為世界新八大奇跡之一,它既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的軍事防禦工程,也是古代建築史上的一座豐碑。歷經滄海桑田,長城屹立不倒,正如中華民族經歷磨難而前行的堅韌品格。

05

長城現在的意義和影響

隨著時間的推移,長城這個雄偉壯闊的古跡傳遍了世界各地。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了解文化,許多遊客來這裏參觀, 壯麗的景觀和深厚的歷史底蘊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

不得不佩服修建長城的那些人,如此陡峭的山峰中工藝、高度、精美度也是毫不馬虎,經歷兩千余年依然如此。

此刻他們也領悟了那句:「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的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讓無數人大開眼界。長城不僅是中國的象征,更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瑰寶。它的存在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和認識中國古代文明和歷史,也讓我們更加珍視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產。

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有機會去長城旅遊,了解和欣賞這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