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古代帝王起居註,是「紀錄片」還是「真人秀」?

2023-12-28歷史

近年來,【武媚娘傳奇】【甄嬛傳】【如懿傳】【延禧攻略】等宮鬥劇熱度一直不減,皇帝嬪妃的日常生活為廣大觀眾津津樂道。相信大家看到「帝王起居註」幾個字,也會聯想到各種宮鬥劇中的皇帝生活。

那麽,起居註真的是皇帝私生活的紀錄片嗎?或者還是經過了一些「藝術加工」的真人秀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還是得先看看起居註都記了些什麽。

影視劇中宮人為華妃梳妝。來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起居註到底是個啥?

起居註是一種編年體史書,它是古代中國官方按照年月日編次,以記錄帝王言行和朝廷大事的著作。在上古時期,中國人就形成了持續系統的記史求真理念,推崇「君舉必書」,希望記錄帝王的一言一行。【禮記·玉藻】說「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漢書·藝文誌】說「左史記言,右史記事」。正是這種如實記錄帝王一切的理念,推動了日後起居註的誕生。

清【全本禮記集註】。來源/麟遊縣博物館

漢代時,朝廷各個機構都記載歷史,而且要加以匯總整理。這些記載以編年形式,記錄了皇帝事跡和朝廷運轉,被稱為「著紀」(「著記」「註記」) 。這種文獻已具備了起居註的某些特點。東漢時,正式出現了起居註。荀悅曾說:

「先帝故事,有起居註,日用動靜之節必書焉。宜復其式,內史掌之,以記內事。」

可見,【起居註】誕生之初,只記錄後宮日常起居,並不涉及朝政運轉,以致有人懷疑最初只是宮中女史、內史所記。

起居註的制度化開始於魏晉時代。晉惠帝曾在元康二年(292) 於秘書省設定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郎的任務是掌「起居集註」,將各種重要公文整理組譯,使之成為系統有序的官修史書。自此,起居註成為法定官修文獻。更大的轉折發生在北魏孝文帝時。太和十四年(490) ,孝文帝制定了起居註規制,並設定左右史官。此時起居註官的職責是隨侍皇帝左右,記錄其一言一行。特別是北朝少數民族政權還確立了「天子不觀起居註」的傳統,這對於起居註如實直書,具有重要意義。

【北魏孝文帝禮佛圖】。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隋唐時期,起居註制度更加完善。【舊唐書·職官誌】稱:

起居郎掌起居註,錄天子之言動法度,以修記事之史。凡記事之制,以事系日,以日系月,以月系時,以時系年。必書其朔日甲乙,以紀歷數,典禮文物以考制度,遷拜旌賞以勸善,誅伐黜免以懲惡。季終則授之國史焉。

也就是說,起居註不僅要記錄君主言行,策命、章奏、封拜、薨免一系列國家政務,也都要逐日記載,不得缺失。另外,天子朝會時,起居郎居於左,起居舍人居於右,議政內容均要當堂記錄。每一季度,修好的【起居註】要移交國史纂修機構,以備國史修纂。

唐代以後,起居註命途多舛。先是在宋代,「天子不觀起居註」的原則被打破,元明兩代,起居註時興時廢。清康熙時才恢復。然而,雍正朝開始,起居註除記述皇帝生活外,不再直接記錄朝堂議政,而是抄錄諭旨、詔令、章奏充數,早已不復當年「君舉必書」的理想。

那麽,起居註都要寫什麽東西呢?

康熙二十六年(1688)底,孝莊太皇太後病重,十一月二十四日的【起居註】記道:

上在慈寧宮侍疾。辰時,禦乾清門聽政,部院各衙門官員面奏畢。大學士、覺羅勒德洪、明珠、王熙、余國柱、李之芳,學士齊色、額爾黑圖、盧琦、覺羅舜拜、多奇、翁叔元、凱音布、趙山、石文桂以折本請旨:吏部題提督順天學院李應廌報滿回署。上曰:「李應廌提督學務甚善,著再留差一次,整飭學政。」畢,仍詣慈寧宮。本日起居註官庫勒納、高裔。

可見,當日,康熙帝先在慈寧宮侍候孝莊,然後在乾清門聽政,處理大小官員所提機務。完畢後,又回慈寧宮侍疾。

乾清門。來源/故宮博物院

看到這裏,也許很多人會失望,我們要吃的瓜呢?

其實,瓜也是有的。比如,溥儀就被【起居註】揭過「老底兒」。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自爆,梁鼎芬在「宣統九年正月十六日」(1917,是年張勛復辟) 的【起居註】中寫道

「上常笞太監,近以小過前後笞十七名,臣陳寶琛等諫,不從。」

面對這汗顏的記載,溥儀只能尷尬承認自己以前的確「冷酷無情,慣使威風」。

成為共和國公民的溥儀,早已無法擺起昔日帝王神威,面對【起居註】也只好低頭認罪。不過,在歷史上,皇帝對起居註究竟是個啥態度?是認慫,還是直楞呢?

溥儀與蘇聯軍官合影。來源/偽滿皇宮博物院

拿來朕看!

提起中國古代的賢君,唐太宗自然算一個。他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歷來被視作賢君典範。而關於【起居註】,太宗也貢獻了不少「名場面」。

鮑國安飾演唐太宗。來源/電視劇【武則天】截圖

貞觀十三年(639) ,名臣褚遂良兼任起居註官。太宗打著「覽往事以自警戒」的旗號,要求看【起居註】。褚遂良便稱【起居註】善惡必書,從來沒有帝王觀看的傳統,太宗反問:「朕有不善,卿必記耶?」哪知褚遂良不卑不亢,說職責所在,莫敢不記。旁邊的黃門侍郎劉洎,更是直言「人君有過失,如日月之蝕,人皆見之。設令遂良不記,天下之人皆記之矣」,搬出天下人,將太宗噎得啞口無言。

但太宗並未就此死心。轉年,再次以相同借口欲觀看國史,房玄齡、朱子奢同樣表示帝王不能觀看。但在太宗強烈要求下,房玄齡只好摘編國史,寫成高祖、太宗【實錄】(【太宗實錄】當時稱【今上實錄】) 各二十卷,上呈禦覽。

清殿藏本房玄齡像。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那麽,太宗是真的要攬鏡自鑒嗎?怎麽可能!吳兢【貞觀政要】披露道,太宗讀房玄齡所進實錄時,

「見六月四日事,語多微文,乃謂玄齡曰:‘昔周公誅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鴆叔牙而魯國寧,朕之所為,義同此類,蓋所以安社稷、利萬人耳’。」

所謂「六月四日事」,即指玄武門之變,太宗殺兄害弟,並逼迫父親李淵退位。太宗無法接受史官的秉筆直書,他搬出周公和季友的故事,希望史官將玄武門之變寫成太宗為維護李唐社稷的不得已之舉。他這點小心思終究沒有得逞。千百年來,玄武門之變依然被定義成統治階級搶班奪權導致的手足相殘。

雖然太宗觀看【起居註】的企圖沒有得逞,不過卻給後世開了個很不好的頭。

他的後代文宗,本著「恐平常閑話,不關理體,垂諸將來,竊以為恥」的心思,同樣要觀看,甚至修改【起居註】。當時的起居註官董朗沒有經住壓力,被迫上交。可見,在皇權強勢幹預下,起居註官並不一定能如實直書。

到宋太宗時,起居註官甚至主動提出「每月先進禦,後降付史館」,可見,宋朝起居註的獨立性被完全打破,史料價值大大降低。

明朝【起居註】更是長期廢弛。明憲宗時,進士盧璣上書,援引古制,希望皇帝能夠恢復起居註。憲宗只是冷冷地指示「命有司知之」,再無下文。此後,儲巏、何塘等人,紛紛提議恢復起居註,均未得到皇帝認可。直至萬歷初年,神宗幼沖,張居正秉政。當時,張位、張四維上書再請,起居註終於恢復。不過在明清君主專制空前強化的背景下,【起居註】不復當年,逐漸成為統治集團的點綴。

康熙十八年(1679) ,康熙帝明令「會議機密事情,及召諸臣出班近前有口諭事宜,記註官不必侍班」,起居註官被排斥出機密事宜,不敢有絲毫抗議。

宮廷畫師繪明憲宗像。來源/中國歷史博物館保管部編【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海峽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

從【起居註】看兩大電視劇「男主」皇帝

近些年來,不少經典歷史劇透過各種離譜的改編創作和參照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令人捧腹的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歷史的興趣。

近些年來,不少經典歷史劇透過各種離譜的改編創作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來源/嗶哩嗶哩截圖

經典老劇【雍正王朝】中有這樣一個橋段,近幾年在網絡上翻紅。康熙帝木蘭秋狝,各皇子獵獲甚多。皇十三子胤祥獵獲野物18只,皇八子胤禩活捉野物11只。當時蒙古王公上貢一玉如意,並說上天有好生之德,皇帝應把如意賞賜給胤禩。這時,小弘歷(後來的乾隆帝) 出來反駁,說王公認為不忍殺生是慈悲心懷,那皇爺爺一生射殺了那麽多野獸,難道就沒有慈悲心懷了嗎?然後,他歷數康熙獵獲的野物,稱皇爺爺不忘本才能養成射獵本領,沒有這番射獵功夫,又怎能平三藩?最後還貢獻了一個名場面——「皇爺爺是我大清的第一巴圖魯」。康熙帝龍顏大悅,把如意賞賜給弘歷。

楊昊飛飾演少年弘歷。來源/電視劇【雍正王朝】截圖

事實上,這段改編在一定角度是符合歷史的,因為康熙絕對是大清數得上的「狩獵小能手」,兼「動物保護協會重點警惕物件」。康熙五十八年(1719) ,他對禦前侍衛回顧自己一生狩獵,自豪地講道:

朕自幼至今,凡用鳥槍弓矢,獲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猻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豬一百三十二。哨獲之鹿凡數百。其余圍場內隨便射獲諸獸,不勝記矣。朕曾於一日內射兔三百一十八。若庸常人,畢世亦不能及此一日之數也!(【清聖祖實錄】卷285,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己未)

好家夥!一天之內就射死318只兔子,如此戰果確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雖說不排除吹牛皮的成分,但康熙鐘愛射獵,倒確定無疑。特別是在【康熙起居註】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於康熙爺打獵的記載。康熙二十一年(1682) 三月的【起居註】稱:

是日(十四日壬戌),上行圍,射殪二虎。

十五日癸亥,上行圍,射殪一虎。

十六日甲子,上行圍,射殪五虎。

十七日乙醜,上行圍,射殪三虎。

十九日丁卯,上行圍,射殪四虎。

二十日戊辰,上行圍,射殪一虎。

二十一日己巳,上行圍,射殪二虎。

七天之內竟一連射死18只老虎!不愧第一巴圖魯,真乃武松再世!

康熙帝禦用鐵交槍。來源/故宮博物院

據【起居註】記載,康熙打虎的行為,不僅宣揚了騎射之道,還為民除害。康熙二十二年(1683) 二月二十四日,康熙帝在五台山長城嶺打獵,射死一只老虎。山西巡撫上奏,說長城嶺附近常常出沒猛虎,往來商賈深受其害。皇上射死此虎,「嗣後永絕傷噬之患,商賈居民皆得安生」,祈求皇上賜一地名,康熙帝賜當地名為「射虎川」。

除了鐘愛的老虎,【康熙起居註】裏還有他射殺豹子、野豬等物的記載,還記載了康熙帝會將所獲野豬賞賜給內大臣、都統、尚書、前鋒統領、護軍統領等內外官員。

清俞齡【圍獵圖軸】。來源/故宮博物院

說到康熙,那就不得不再提一下康熙的優秀繼承人、被戲稱為「胖橘」的「四大爺」雍正。一部【甄嬛傳】,讓劇中時而深情專一、時而多疑刻薄的雍正,給人以深刻印象。【甄嬛傳】中,雍正的深情似乎永遠只留給「白月光」純元,當甄嬛發現雍正只是把自己當做純元替代品後,三觀俱碎,質問自己究竟算個啥。雍正卻嘲諷全開,說「有幾分像菀菀,也算是你的福氣」。如此渣的行為,讓甄嬛怒斥「這幾年的情愛與時光,究竟是錯付了」。

影視劇中的雍正。來源/電視劇【甄嬛傳】截圖

影視劇中的雍正帝一直在努力尋找與純元容貌相似的「替身」。在真正的歷史上,嬪妃容貌對雍正也那麽重要嗎?

當然,容貌不僅是後宮妃子的衡量標準之一,甚至還是影響前朝官員仕途順逆的因素。古代中國對於官吏選拔,有所謂「身、言、書、判」四大標準,「身」的要求便是體貌豐偉,故而以貌取官的傳統十分久遠。

雍正也是一個」顏值黨」。他曾誇獎大臣張若震「一派天良」,贊揚張鳴鈞「好福相」,也曾挖苦蔣治秀「人似混賬」,還曾戲謔地稱大臣宋華金為大黑胖子。說到底,雍正深深認同「自古以身言書判為用人之方,故必觀其相貌言動以為選擇」,這在【雍正朝起居註冊】裏也多有體現。

據【起居註】記載,雍正五年(1727) 七月初六,雍正帝認為海都「看來人糊塗」,便下令革退。十七日,他見大臣任克慎,「看其人甚屬庸劣」,將他調任元氏知縣。還有雍正六年(1728) 三月,雍正帝解除了柳國勛江西按察使的職務。起初,雍正帝會見柳國勛時,便感覺他面相不好,「巧滑不端,不可信用」。在楊文乾的力薦下,才任命他做江西按察使。後來發現,柳國勛在湖北驛鹽道任上,侵吞荊關稅銀一千四百余兩,又受鹽商陋規銀二萬八千兩,雍正一怒之下命他收拾鋪蓋卷走人。看來,雍正帝看人還是有點準的。

雍正通寶。來源/中國國家博物館

【隋書·經籍誌】說「起居註者,錄紀人君言行動止之事」。透過梳理起居註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其記載內容相當豐富,絕不僅是君主的言行舉動。曾經也起到「君舉必書」的作用,但在專制皇權下,最終淪為附庸,成為替皇帝歌功頌德的記錄簿。不過,即使【起居註】演化為頌功簿,其中的一些記載仍可成為破譯歷史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