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83年前妻陳碧蓮想要復合,鄭洞國婉拒:我的薪金,還不夠她花10天

2024-07-25歷史

1950年,在周總理的邀請下,鄭洞國來到了北京工作,可是他的妻子 陳碧蓮 卻表示: 「北京的冬天太冷,我不去。」

因此,鄭洞國獨自一人來到了北京,而陳碧蓮卻仍舊留在上海。

3年後,陳碧蓮不顧親人的反對,執意給鄭洞國寄來了離婚協定書

鄭洞國在極度悲傷之下,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1983年,陳碧蓮又想要和鄭洞國復合,鄭洞國的孩子都表示贊同,然而他自己卻堅定的拒絕了。

那麽,鄭洞國和陳碧蓮到底有什麽過往?鄭洞國為什麽不願復合?

兩人一見鐘情

1903 ,鄭洞國出生於湖南石門縣,他的家中擁有10幾間房子和30畝的田地。

因此,他雖然出生於農民之家,父母卻也有錢供他念私塾,接受西式小學的教育。

15歲時,鄭洞國已經和第一任妻子覃臘娥成婚。

雖然兩人是傳統的包辦婚姻,不是自由戀愛,但是兩人感情很好,還生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作為一個有誌青年,鄭洞國在1919年時和同學一起上街宣傳愛國運動,抵制日貨。

1924年,鄭洞國考入了黃埔軍校念書,並加入了國民黨。

畢業後,鄭洞國參加了東征,在永定戰鬥中,他所在的部隊作為總攻攻破城池,打敗了孫傳芳的部下,隨後,他又參加了北伐戰爭。

1930年,覃臘娥因為在農村過度操勞、身患傷寒而去世,遠在中原地區參加中原大戰的鄭洞國收到了這個訊息後,難受的差點昏厥了過去。

之後,鄭洞國立下了很多戰功,不斷的升職,遇到了陳碧蓮時,他已經是旅長了。

鄭洞國可以說是國民黨內最早一批參加抗日戰爭的。

在1933年,蔣介石在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輿論下,抽調了幾個師組成了17軍,並派這些人前去古北口對日作戰。

此時的鄭洞國非常高興,畢竟當時很多人都不願意打內戰傷害自己的同胞。

在古老的長城上,鄭洞國和將士們忍受寒冷,和日軍殊死搏鬥,喊殺聲震天。

雖然抗日的氣勢很足,卻終因勢單力薄、裝備較弱等原因,血戰8天後南天門失守。

這次作戰歸來,鄭洞國便邂逅了陳碧蓮,他對年輕貌美的陳碧蓮一見鐘情。

然而,鄭洞國卻有些自卑,不敢告白。

因為陳碧蓮年僅17,能說一口流利的外文,出生於大戶人家,父親是律師,從來沒有結過婚,而自己已經年過30,還有三個孩子。

沒想到,緣分就是這麽奇妙,陳碧蓮竟然也對英俊的將軍鄭洞國芳心暗許了。

兩人結婚後,過得十分甜蜜,然而因為鄭洞國要時常外出打仗,兩人不得不過著聚少離多的生活。

在鄭洞國休整的時候,陳碧蓮便來到軍中,用自己的私房錢接濟打仗中犧牲的軍人家屬,並給將士們帶來美味的食物,因而獲得了軍中將士的尊敬。

鄭洞國也因為陳碧蓮的慷慨,而在軍中威望更高。

婚後兩人一直沒有孩子,陳碧蓮抱養了自己弟弟的女兒。

鄭洞國曾經參與過第五次「圍剿」,並奉命追擊紅軍,在紅軍長征後不久,他又被調到了北平駐防。

1935年,日軍為了鞏固偽滿政權,企圖進一步侵吞中國華北地區,就兩名親日記者在天津被殺一事,向國民黨提出了無理要求。

由於日軍用武力威脅,何應欽不得不一一落實了日軍的要求,最終河北的主權大部份淪喪,鄭洞國部隊也忍受屈辱的撤出了北平。

陳碧蓮曾為鄭洞國遠赴印度

1937年,鄭洞國帶領第2師固守保定城至漕河的陣地,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鄭洞國部隊拼死血戰,雖然最終失守,卻也給日軍造成了重創。

1938年,鄭洞國率領部隊日夜兼程從河南趕到徐州,參加徐州會戰。

原本鄭洞國是奉命前往運河北岸的,然而當時日軍有部隊人馬已經占領了運河北岸。

鄭洞國及時判斷形勢,恐怕這時候自己再去和日軍搶占北岸已經來不及,便指揮部隊立即去往運河南岸占領陣地。

這樣一來,剛剛抵達運河北岸的日軍便無法順利占領南岸,雙方在隔河交戰。

原本日軍的炮火較強,而鄭洞國所在師的重榴彈炮營還沒有追上來,在日軍的猛烈攻勢下,鄭洞國率領部隊堅持抵抗。

等到炮營部隊趕來之際,鄭洞國一聲令下,12門大炮接連不斷 落到了日軍的頭上,讓日軍死傷無數,不得不放棄了渡河。

若是日軍成功渡河,將會對北棗莊、嶧縣間的中國部隊造成極大損害。

這次阻止日軍渡河,不但保住了徐州,還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調集軍隊守衛台兒莊爭取了一定的時間。

在台兒莊戰役中,鄭洞國在棗莊等地進行戰鬥,擊潰了日軍,為台兒莊大捷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這次作戰後,鄭洞國所在的部隊在河南進行了一段時間的 整。

1939年12月,鄭洞國前去參加昆侖關戰役,在和友軍的配合下,鄭洞國率軍先後占領羅塘等幾個制高點,並最終攻克了昆侖關。

因為此戰的戰功,鄭洞國升職為軍長。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後,日本向英國殖民地緬甸也發動了攻擊,而國民黨只有緬甸通道這個海外交通線,因而雙方開展了保衛緬甸的合作。

由於在緬甸作戰時被日本打敗了,國軍便不得不退到印度進行駐守。

當時中國的駐印軍總指揮是美國人史迪威,他對於國軍軍官非常嫌棄,認為他們經常吃空餉以及做些壓榨士兵的事情。

因此,他提議只要國軍士兵,不要國民軍官。

蔣介石自然不願意放權,雙方協商之下,史迪威同意由蔣介石選派中國軍長,但是美國軍官要擔任聯絡和訓練的職務。

因而,新1軍軍長的人選十分重要,既要有能力,脾氣還要好,要懂得識大體。

原本的人選邱清泉便是因為脾氣暴躁而錯過了去印度赴任的機會,千挑萬選之下,蔣介石親自召見了鄭洞國。

蔣介石給予鄭洞國的任務有兩點,第一點是和美國、英國打好交道,第二點是團結駐印軍內部。

雖然鄭洞國沒有實際指揮能力,卻也因為其謙遜、認真的態度,得到了史迪威的尊重。

陳碧蓮不遠萬裏「追夫」,坐著飛機來到了鄭洞國的身邊,長期孤身在外的鄭洞國看到了妻子的身影,非常感動,陳碧蓮在印度將鄭洞國照顧的很好。

1945年日本投降後,鄭洞國參與了南京的受降儀式。

在解放戰爭時期,由於杜聿明身患重病,鄭洞國於1946年3月去東北擔任代理司令長官。

陳碧蓮雖然沒有辦法跟隨,卻寄去了一封封書信,述說著自己對丈夫的思念。

「桂庭,你們被困在這孤城中,要緊不?」

看著妻子的信件,鄭洞國感動不已,此時的國民黨在東北戰場上情勢危急,僅僅擁有長春、沈陽和錦州等幾個孤立的據點。

鄭洞國不願意看著這幾十萬國民黨全軍覆沒,多次建議放棄長春,然而蔣介石舍不得長春,在1948年3月,命令鄭洞國前去長春並固守那裏。

看著已經被解放軍包圍的長春,鄭洞國雖然不願,但也不得不進去這個牢籠。

很快,長春城內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這10萬國民黨守軍面臨著斷水斷糧的生活。

為了能獲得一線生機,鄭洞國曾經發動兵力出擊,去搜尋一些糧食,然而很快被解放軍反擊。

眼看錦州也失守了,蔣介石命令鄭洞國趕緊突圍。

鄭洞國也想突圍,可是將士們士氣低落,突圍計劃不得不一緩再緩,最終在突圍的前一天,鄭洞國的下屬宣布起義。

鄭洞國對蔣介石非常忠誠,不僅寫下了訣別書,還想要再抵抗一下,最終在部下的挾持下投誠了。

蔣介石自然不想讓國民黨內部以及外界知道鄭洞國投降一事,以免造成國民黨內人心渙散。

因此,南京各處的報紙上印的訊息都是鄭洞國「壯烈成仁」,陳碧蓮也以為鄭洞國去世了,每天以淚洗面。

直到鄭洞國的兒子去長春奔喪,才慢慢的發現,原來自己的父親沒有死。

幾經輾轉,陳碧蓮也來到了鄭洞國的身邊,兩夫妻團聚,自然非常高興。

鄭洞國和陳碧蓮的結局

在1950年,中央想要入朝作戰,故而需要多了解一些美國的戰略和武器。

周總理想到鄭洞國曾經被蔣介石派到了印度,在此期間和美軍多有接觸,了解美軍的戰術,特別是鄭洞國軍隊中先進的武器裝備,都是美軍扶持的美械。

因此,周總理邀請鄭洞國來北京敘舊。

由於周總理曾經在黃埔軍校中擔任政治部主任,因此算是鄭洞國的老師,鄭洞國對他很是尊敬,見面都以學生自稱。

在長春和平解放之前,周總理還給鄭洞國寫信,勸他起義,可惜這封信並沒有送到鄭洞國手中。

「美國人打不了硬仗,大多靠的是武器。」

這次見面,鄭洞國詳細介紹了美英的裝備和作戰特點,還分享了當年駐印美軍的一些趣事。

鄭洞國分享的這些知識極大的提高了中國對美作戰的信心,對抗美援朝戰爭非常有利。

在問到日後想要去哪裏時,鄭洞國表示: 「想要回老家種地。」

然而,周總理卻勸他利用剩下的時間 多為人民做貢獻 ,鄭洞國感動不已,表示聽從安排。

其實,看著新中國欣欣向榮,鄭洞國內心也是非常激動。

因為常年打仗,鄭洞國身體並不是太好,他在上海治好了病後,便在家收拾行李,打算去北京就職。

原本陳碧蓮是要和他一同前往的,然而在臨行前,陳碧蓮卻任性的表示: 「自己不去了。」

因為怕冷,陳碧蓮並沒有跟著鄭洞國遷居北京。

隨後,陳碧蓮對鄭洞國的感情也慢慢的冷淡了下來。

1953年 ,鄭洞國收到了一封家書,他原本是興高采烈的開啟,卻發現這封信的內容竟然是如此冰冷, 與他相伴多年的妻子竟然提出了離婚。

看到最後面附帶的離婚協定書上,陳碧蓮早早的把自己名字簽了上去,鄭洞國知道,一切都無法挽回了。

他躺在床上想了幾日,最終也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離婚後不久,陳碧蓮便嫁給了上海的一位資本家,過起了富太太的生活。

1954年,毛主席設家宴款待黨內外人士,鄭洞國還私下請教毛主席: 「為什麽能將馬克思主義學得那麽好?」

毛主席表示,自己是拜群眾為師。

鄭洞國深深的點了點頭。

鄭洞國在1955年娶了35歲的顧賢娟,顧賢娟是一個非常賢惠的妻子,兩人非常恩愛,生下了一個女兒。

然而陳碧蓮那邊,卻屢遭坎坷,丈夫生意失敗,家產逐漸耗盡。

看著丈夫因為憂思而身體每況日下,陳碧蓮的頭發不經意間白了很多,最終丈夫病逝於鄉下。

陳碧蓮再嫁後並沒有生下子女,晚年便仰仗著弟弟在上海勉強度日。

顧賢娟的身體不好,在1972年也去世了。

這回,兩人又都恢復了單身,只不過此時兩人都兩鬢斑白。

1983年,陳碧蓮來到了北京,找到鄭洞國,表示了自己想要復合的心願。

鄭洞國的兒女都知道當初他對陳碧蓮的感情,也不希望鄭洞國一人孤獨終老,便也勸鄭洞國復合。

然而,鄭洞國卻拒絕了,他半開玩笑的說道: 「我的薪金,還不夠她花10天的!」

這一次,他終究是沒再包容陳碧蓮的任性。

其實,鄭洞國是當初被陳碧蓮傷透了心,陳碧蓮自然明白,便獨自一人回到了上海,神情非常失落。

1991年,晚年時一直為國家統一和社會建設而奔波的鄭洞國去世了。

陳碧蓮又從上海趕到了北京,參加曾經的愛人的葬禮。

分別多年,她仍舊不能忘懷當初鄭洞國對自己的關懷,這時候也是冬天,她卻好像不怕冷了。

2006年,陳碧蓮在上海去世。

不管她和鄭洞國的結局如何,兩人終究是真切的相愛過,而且陳碧蓮在戰爭年代還曾經多次為鄭洞國奔赴前線。

因此,兩人的分別更為令人惋惜,若是陳碧蓮當初沒有提出離婚,可能就另是一段佳話了吧!

參考文獻

光明網:【鄭洞國:收復緬北要地密支那的中國著名抗日將領】

團結網:【鄭洞國:在毛澤東的家宴上聆聽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