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9年,偉人出席軍委會議卻不見粟裕,叫人去請後見面:不要怪我

2023-12-29歷史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麻煩手動點選右上方的「關註」。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帶給您舒適的閱讀體驗。

1959年,中蘇關系惡化,中國邊防壓力大增。

毛主席出席一次軍委會議時,不見粟裕出席,於是叫來羅瑞卿說:「你去對粟裕講,告訴他,就說是我講的,下一次中央軍委開會請他參加!」

然而,就在前不久,粟裕才被調任到軍事科學院。

毛主席此時又為何會讓粟裕參加軍委會議?

粟裕大將又將作何回應?

毛主席對粟裕的信任

粟裕大將的輝煌戰功,自是不必多加贅述。

蘇中戰役七戰七捷、以少勝多的豫東戰役(20萬比25萬)和淮海戰役(60萬比80萬)、全殲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的第七十四師的孟良崮戰役……

他是公認的帥才,也是唯一常被人提及應授元帥的大將。

甚至蔣介石在1955年看到大授銜名單後,都不禁跟宋美齡感慨:「沒想到粟裕落選了,他可是一個挺厲害的人吶!」

畢竟早在解放戰爭,他就表現出對粟裕的又氣又愛。

他說:「粟裕簡直就是我肚子裏的蛔蟲,把我的戰術都摸透了!」

自然,中國共產黨的元帥們對粟裕傑出的軍事才能都極為贊賞。

就連自視甚高的林彪都十分重視粟裕的意見。

只不過,由於粟裕屬於大器晚成,相比元帥,他少了些資歷。

這一點他本人也十分理解。

那麽,在毛主席的心中,粟裕又是怎樣一個定位呢?

曾有不少歷史迷說,林彪是毛主席的第一愛將,但在粟裕面前,林彪也得往後排。

這一點,看主席對他的評價和信任就懂了。

1961年,毛主席在武漢會見英國元帥蒙哥馬利時曾說,他的戰友中,數粟裕最會打仗。

這的確是至高無上的嘉獎了。

解放戰爭時期,主席曾多次軍事放權粟裕,讓他毫無顧慮地創造諸多戰爭奇跡,加快了整個解放戰爭的行程。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曾四次點將粟裕,凡是重大的軍事任務,幾乎首先想到的都是粟裕。

第一次是解放台灣,毛主席點將致電粟裕準備奪取台灣。

起初,粟裕說台灣戰役影響較大,希望中央派劉伯承或林彪主持,他則負責協助。

可是中央軍委和毛主席鑒於粟裕在解放戰爭中的驚艷表現,仍決定把攻台作戰交由粟裕負責。

只可惜,還沒等到揮師台灣,韓戰便爆發了。

形勢不由人,經過權衡,我們只好先抗美援朝,把收復台灣的時間往後推延。

而抗美援朝的指揮員者,毛主席也是首選粟裕,讓他組建東北邊防軍,擔任司令員兼政委。

偏偏這時候,粟裕頭疾發作,毛主席才再選的林彪。

但當時,林彪也舊疾發作,需要養病,最後只有請彭大將軍出馬。

按理說,林彪的四野是兵力最多的野戰軍,在東北征戰數年,對東北邊防軍有人事優勢,也更適應北韓戰場環境。

可毛主席還是首選粟裕,完全是看重粟裕的能力,希望他再打一個神仙仗,全殲美軍幾個整師。

1951年,粟裕從蘇聯治療回國剛回國,周總理就提議由他出任副總參謀長。

只不過,粟裕又一次推辭了。

他覺得自己水平有限,難以勝任指導全軍作戰及建設的總部工作。

聞言,周總理便告訴他這是毛主席點的將,於是粟裕不再推辭。

他在副總參謀長的崗位上待了三年,註重調研,敢於發言,提出了許多重大建議。

於是1954年,毛主席點將粟裕出任解放軍總參謀長。

毛主席對粟裕的四次點將,足以看出他老人家的愛才與信任。

即使粟裕離開軍隊,一旦國家有事,毛主席仍然會想到粟裕這枚「定海神針」。

「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台灣當局」在美國的撐腰下猖狂叫囂,印度與新疆的反動勢力也想渾水摸魚、蠢蠢欲動。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我們與蘇聯老大哥的關系也開始惡化。

可謂是內憂外患。

邊防壓力與日俱增,中央軍委召開了幾次會議商量對策。

在1959年9月15日舉行的一次軍委擴大會議上,毛主席也到場參加了。

一進頤年堂會議室,他看了看四周問道:「粟裕怎麽沒來?」

這時候,粟裕已經從總參謀長的崗位調到了軍事科學院任副院長。

畢竟沒有在軍事第一線工作,他確實不太適合出席此次會議。

可毛主席依然視粟裕為共和國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刃。

於是,他立馬一指羅瑞卿,堅定囑咐道:「你去對粟裕講,告訴他,就說是我講的,下一次中央軍委開會請他參加!」

羅瑞卿是粟裕的老戰友,聞言替粟裕感到十分高興。

在會後,他第一時間就把毛主席的話傳達給了對方。

粟裕從早期就是毛主席的粉絲,一直自覺以偉人為師, 默默地跟著他「學打仗」,對毛主席有著很深的感情。

如今得知毛主席依然惦記著自己,他不由感動道:「位卑未敢忘憂國。」

次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果然出現了粟裕的身影。

見到他,毛主席也十分欣慰,專門向粟裕解釋:「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

粟裕怎會不明白毛主席的心意?

只是,在當下的處境之中,他難免感到有些迷茫。

不過個人的得失,並不會影響他對黨和國家以及毛主席的忠誠。

在此後近20年的時間裏,粟裕人不在高位,也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盡瘁事國。

位卑未敢忘憂國

自1958年到軍事科學院後,粟裕兢兢業業工作。

直到1967年又臨危受命,接受了周總理的指示,進入國防工業軍管小組。

當時,國防工業是周總理直接管的,急需有可靠之人配合總理力挽狂瀾。

情理之中,這個職位也是危險的。

當時,周總理對粟裕說:「你過去有戰功,去支撐這個局面吧!」

聞言,粟裕目光如炬。

他自革命以來,就早已把危險與困難置之度外,心裏只有軍隊的戰鬥力、國家的安危。

於是,其二話沒說就同意了。

為了防止國防工業進一步低迷,粟裕都是親自深入一線貫徹落實工作。

他常常向軍委直言正諫,有人提醒他。

但粟裕卻嚴肅地說:「我是老軍人,要對戰備負責!」

後來,周總理把粟裕安排進國務院工作。

只是,粟裕說他只會打仗,哪懂地方工作。

接過指示時,他明確表明:「請總理替我向毛主席報告,一旦打仗,我還要上前線!」

在國務院期間,粟裕尊重知識與人才,保護了一批專家學者,對建港、水運、鐵路等事業做出巨大貢獻。

乃至說對後來開放十四個港口城市的決策,都有著巨大影響。

當然這期間,粟裕最高興的事情是1970年的考察。

說起來,這還與1969年的珍寶島戰役有關。

彼時,蘇聯被我軍擊退後惱羞成怒,在中國邊境陳兵百萬,戰爭一觸即發。

起初,中央將應對蘇聯的重任交給了李德生。

然而他只有指揮一個軍作戰的經驗,完全沒有把握。

毛主席也不放心,於是決定聽聽指揮過百萬大軍的粟裕的意見。

「都說你現在是只‘死老虎’,你還行不行?」毛主席開門見山。

粟裕堅定地說:「老虎雖老,獠牙仍在!」

就這樣,粟裕開始了為期50多天的考察。

那段時間,他跑遍5個省市、7000多公裏邊境線,制定出了一份對蘇防禦的作戰方案。

後來他又進行了一番調查,嘔心瀝血完成了一篇有關對未來反侵 略戰爭作戰的論文,轟動一時。

因為當時,我軍較為混亂,不註重具體的戰術技術,只強調對敵人的藐視與人民戰爭的力量。

粟裕向中央反映情況的時候,還曾觸怒了某些人,差點被趕出北京。

但一如既往,粟裕的老兵勇氣仍在,說哪怕離開北京也要實事求是。

這就是粟裕!

老實純粹,即便摔過跟頭,仍能保持初心。

粟裕夫人楚青曾感嘆:

粟裕60年革命生涯,有30年都處於逆境。

這位戰神的晚年,的確可用磨難來形容。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黨重新煥發生機。

粟裕想要擼起袖子再大幹一場,卻因病情惡化,有心無力。

1984年2月,時年77歲的粟裕大將在北京病逝。

而後,其妻 楚青按照粟裕的遺願,並未將骨灰安置在八寶山革命公寓,而是分別撒在江蘇、江西、山東等自己和戰友們曾經戰鬥過的8個地方。

後記

「沙場百戰談笑過,際遇數番歷辛艱。」

正如粟裕以詩言誌,盡管他一生留下太多遺憾,卻也成就了傳奇的輝煌。

得意時保持謙遜,逆境中不會消沈,或許早已看淡得失,不懼不悔。

粟裕大將的豐功偉績永垂青史,他的人格魅力永遠閃耀在我們心中。

參考資料

何立波.蒙冤之後的粟裕大將[J].黨史博采(紀實),2005,(04):31-37.

華小勇.新中國成立初期毛澤東四次點將粟裕[J].世紀橋,2011,(22):47-51.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1.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