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新中國建立以後,四野首長在戰場上打了很久,就紛紛離職,這就是所謂的「把酒言歡」的新世紀。
這種錯誤,實際上是看到現象而不見現象的,與歷史的事實不符。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首先是彭德懷,他是一野的總指揮。
新中國建立以後,彭德懷被選為中央軍事委員會的主席,同時也是西北軍政委員會的主席,也是西北地區的最高領導人。
北韓大戰之後,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的決議,讓彭德懷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總指揮,率領軍隊開赴北韓,彭老板也因此遠離了西北,遠離了自己的軍隊。
直到一九五二年四月,由於生病,彭主席才返回北京,繼續負責軍隊的正常工作,從此不再回原單位。
因此,彭老板的離職,與「解甲歸田」無關,而是顯示出他得到了更多的重視。
這就是二野的總指揮劉伯承了。
一些報紙上還發表了一篇報道,說是解放以後,劉伯承和其他一些軍隊首長來拜訪毛主席,毛主席對他們說:「大家都給我老實點,聽話點,否則,我就拿你們當槍使。」
劉伯承後來回憶道:「當時我聽到這個訊息,心中一震,這人真嚴厲!」
事實上,關於此事的真實性是令人質疑的,最起碼,劉伯承沒有因此而離職。
劉伯承早年就十分重視軍隊的訓練,深知軍隊的不正規化和不科學性,因此,世界和平之後,劉伯承便自告奮勇地要辦一所軍校,使我們的軍隊走上正規、科學、系統的道路。
1951年一月十五日,劉伯承在南京創辦了中國軍隊的軍校,他既是學校的校長和政委,又被選舉為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地位很高。
因此,劉伯承離職,是要整頓隊伍,也與「把酒言歡」無關。
現在我們來看看三野的總指揮粟裕。
第三野的最高統帥是陳毅,而最高統帥是粟裕,粟裕是怎麽回事?
事實上,在開國之初,粟裕就是其中最得寵的一個,他曾被派去參加台灣的戰鬥,之後他擔任過東北邊防部隊的司令員,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但是,由於他的健康問題,粟裕並沒有參加這次的戰爭。
粟裕於一九五零年十二月被派往蘇聯治療,次年返回時,因擔任了軍委的一員,前往北京任職,也就是他的軍隊。
粟裕就是這樣,若非他的健康狀況,他完全可以做出更大的成績,而且他被調入中央,也說明了上面對他的重視,並非僅僅是一句「借酒消愁」,而是一種變相的提拔。
然後是林總,也就是四野的總指揮。
新中國建立以後,林總歷任中央南局書記,中南軍政委員會主席,中南、四野司令員,中南黨政軍首腦,和彭主席一樣,都是西北黨政軍首腦。
但林總像粟裕那樣,由於健康狀況欠佳,於一九五○年六月前往北京,之後轉赴蘇聯治病,次年返回北京,未曾返回原單位。
再往後,林總又是國務院副總理,又是中央軍委副主席,又是中央軍委副主席,可謂是位高權重。
因此,林總當初離職,也是由於他的健康狀況,才會到了國家部委任職,而並非是一場「把酒言歡」。
此外,由於全國解放,四大野戰軍的工作差不多都做完了,要進行改組和部署,因此,各單位的負責人也要作出調整。
例如,一野彭德懷,二野劉伯承,鄧,三野陳毅,粟裕,譚震林,四野,林總,羅榮桓,譚政,這些都是新時期,新形勢下的新使命,和封建時期那種「把酒言歡」,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