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蘇東坡最通透的一首詩,短短4句,解開人一生的迷局

2024-04-28歷史

本文為【百位歷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紀錄欄目

01.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公元1084年,48歲的蘇東坡結束了黃州4年的貶謫期,平遷汝州任團練副使,雖然沒有升官,甚至沒有赦令,但這卻是一個積極的訊號。

然而不幸的是,黃州到汝州路途遙遠,舟車勞頓,蘇東坡與愛妾朝雲所生的幼子不幸夭折,加上盤纏已經用盡,所以他上表朝廷,請求暫居常州。

因心情不好,蘇東坡去江西看望了被貶筠州鹽酒稅的蘇轍,並與好友參寥同遊廬山。他這首【題西林壁】就是作於此間,西林寺在廬山西麓,這首詩是應邀寫在寺廟墻壁上的,故名。

在經歷了「烏台詩案」的生死掙紮後,蘇東坡對人生已經有了不同的感悟,所以這首詩看似寫景,實際上是在解心中之惑。

每個人的生活圈都是一座圍城,正如這廬山之景一般,許多人時常對生活感到迷茫、困惑,就是因為身在圍城之中。當你能跳出圈子,登高俯瞰的時候,你會覺得以前的自己是那樣狹隘,斤斤計較,不夠開闊。

「烏台詩案」前,蘇東坡好與人爭勝,也很清高自傲,因此在官場遭人妒忌。而這朝廷也是一座圍城,如今他閑下來,反而看得更加清透。正如他在【定風波】中所寫: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盡管如此,蘇東坡的苦還遠遠沒有吃完,對他而言,不是被貶官,就是走在被貶官的路上。

02.

公元1037年1月8日,蘇東坡出生在四川眉州。雖然初唐宰相蘇味道是他的先祖,但是蘇家到了宋代就早已經沒落了。

蘇東坡的爺爺蘇序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不愛讀書,或者說讀書不精。不過蘇序持家有方,是種田的好手,家中存有稻谷多達三四千石。而且蘇序還很猛,李順起兵反宋時,蘇序曾帶領鄉眾守城。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早年同樣「遊手好閑」,二十歲了還不知書,學著俠客闖蕩江湖,快到30歲了才開始苦讀。

幸好蘇東坡的母親程夫人是大家閨秀,飽讀詩書,教育孩子也是程夫人一手把持。

蘇東坡的姥爺程文應任眉州大理寺丞,還是當地的首富,所以蘇東坡和蘇轍小時候過得不但不苦,還很優裕。

蘇家最厲害的人是蘇東坡的伯父蘇渙,24歲中進士,歷官寶雞主簿、鳳州司法、永康軍錄事參軍、開封府士曹參軍、閬州通判、祥符、衡州知州等。

因此蘇家也漸漸成了當地的大家族。

童年時期,蘇東坡入天慶觀北極院讀書,拜道士張易簡為師。

少年時期,蘇東坡就讀於青神縣中巖書院,老師是青神鄉貢進士王方。王方有一個女兒叫王弗,也就是蘇東坡的第一任妻子。

兩人於「喚魚池」前結緣,留下「撫掌喚魚」之美談。

王弗嫁給蘇東坡的時候,剛16歲,而蘇東坡18歲。兩個人可謂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奈何天妒良緣,王弗去世的時候僅僅只有27歲,所以蘇東坡親手為愛妻撰寫了墓誌銘,後來又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王弗病逝後第三年,她的從妹王閏之充為繼室,嫁給了大自己11歲的蘇東坡,並陪蘇東坡走過了人生許多艱難的時刻。

關於這件事,野史中有很多八卦,自然不可信。我們只要知道,蘇東坡和王閏之感情很好就足夠了。

03.

公元1056年,20歲的蘇東坡在蘇洵的帶領下,和弟弟蘇轍一起去了京師,「三蘇」之名從此開始閃耀兩宋。

到了汴京以後,蘇洵持帖拜謁了時任樞密院知司兼門下封駁事的歐陽修,實際上歐陽修只比蘇洵大兩歲,但此時的歐陽修早已名揚天下,權知朝野。

最重要的是,次年歐陽修知禮部貢舉,也就是本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這說明蘇洵拜對了碼頭。

北宋文人圈分兩派,如果你想要當官,必須要站隊,如果站錯了,結果可能就會很糟糕。

從這個時候的時局看,蘇洵是選對了。

當時梅堯臣為歐陽修的助手,他批閱試卷的時候,讀到一篇奇文,題為【刑賞忠厚之至論】。文章中有一個典故,梅堯臣怎麽查也沒找到,所以就去請教歐陽修,然而歐陽修展開試卷一看,也是發懵,亦不知典出何處。

但從文筆文風來看,文章似是出自曾鞏之筆,而曾鞏是歐陽修的門生,所以為了避嫌,歐陽修就判了第二名。

弄巧成拙的是,那一年的科舉狀元恰恰是曾鞏。

放榜以後,蘇東坡與弟弟蘇轍同榜登進士第,轟動京師。按照慣例,蘇東坡登門拜謝,歐陽修就問他文章中的典故何來,蘇東坡隨口說了一句,取孔融「想當然」之意,無出處。

從那以後,歐陽修就斷言,蘇東坡以後必定大有作為,更是逢人便誇。

04.

沒有誰的人生路會永遠一帆風順,但是像蘇東坡這樣一直逆風的,也是少見。

就在蘇東坡進士及第,準備大展拳腳的時候,他的母親程夫人不幸病逝,因此他和蘇轍只得回鄉守孝三年。

三年後,三蘇重返汴京,蘇洵試秘書省校書郎,蘇東坡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而蘇轍任河南府澠池縣主簿。與蘇轍分別時,蘇東坡寫了一首【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蘇東坡和他這個弟弟感情很好,甚至有些依賴,他的許多詩詞都是寫給蘇轍的,後面我們會講到。

公元1061年,25歲的蘇東坡在歐陽修的舉薦下,參加了制科考試,得「百年第一」,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成就。因此,蘇東坡以大理評事簽鳳翔府判官,同行的還有他的一個粉絲叫董傳(門生)。

四年後,董傳要赴京參加科考,而他任期滿也要離開,所以就贈了一首詩給窮學生董傳,題為【和董傳留別】: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厭伴老儒烹瓠葉,強隨舉子踏槐花。

回朝後,蘇東坡授判登聞鼓院,又透過學士院的考試任直史館,眼看著平步青雲,可偏偏這個時候,他的妻子王弗病逝,這給了蘇東坡很大打擊。

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的是,就在蘇東坡料理完妻子的後事後不久,蘇洵也病逝了,兄弟倆扶柩還鄉,守孝三年。

蘇洵的墓誌銘,是蘇東坡求歐陽修代寫的,同時他又求曾鞏為自己的祖父蘇序代作墓誌。

因王弗早於蘇洵病逝,因此蘇洵曾叮囑蘇東坡,要把兒媳的墳墓葬在蘇母墓側,這也說明了王弗生前很孝順,賢良淑德。兄弟倆還鄉後,將父與母合葬。

此時的蘇東坡已經30歲,入而立之年,自他20歲入京以來,十年時間一晃而過,又送走了三位至親。

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了他的【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事實上,對於蘇東坡而言,他顛沛流離的人生還沒有真正開始,後面還有更多的曲折和波瀾在等他。

不過因為篇幅的關系,今天我們先講到這裏,畢竟蘇東坡的人生經歷,不是三言兩語能講完的。下一期我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