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故宮為何要在5點關門?每年用60噸豬血鎮邪?背後的真相是什麽

2024-06-07歷史

故宮,曾經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如今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個著名景點兼博物館。故宮是中國到現在為止保存最完好的大型皇室建築群,讓人不得不感嘆其歷史的悠久以及技藝的精湛,建築的精美。

但也因為它歷史悠久和曾經是皇家土地的原因,其中流傳著非常廣的傳說。比如說故宮鬧鬼呀,珍妃井每到半夜都會有人哭之類的。

今天小編來著重講一下其中一個奇怪的規定和一個詭異的傳說,那就是故宮為什麽要在5點之後,雷打不動的關門兒?每年總是要使用掉六十噸豬血,究竟是為了鎮壓邪祟還是有什麽其它不可告人的秘密?

一、故宮的歷史

話說在古老的北京城,有一座宏偉的建築群,名曰故宮,它不僅是明清兩代24位元皇帝的居所,還見證了中國幾百年的風雲變幻和宮廷秘史。今天讓我們穿越時空,看看這座皇宮的傳奇故事。

早年間,明朝的都城其實在南京,那為什麽就一下子跑到北京去了呢?答案很簡單,是當時朱元璋的安排,戍邊的將領一個是燕王朱棣,另一個是寧王。

後來燕王朱棣造反之後,綁架了寧王,給發配到偏遠地區流放了。等朱棣打下了大明的江山之後,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當時朱棣非常憤怒,在朝堂上大聲叫喊,誰是管理北方軍事事務的將軍啊。

大臣們都不說話,都瞪著大眼睛眼睜睜的看著朱棣,朱棣這個時候才想起自己才是那個負責北方軍務的將軍!

於是他決定遷都,遷都總歸是要有一個住的地方吧,相傳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一拍腦門,決定要建造一座能配得上他帝王氣派的宮殿。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麽叫「故宮」呢?其實這是現代人的叫法,當年可都是叫「紫禁城」。什麽是「紫禁」呢?據說天上的紫微星象征著皇帝,而皇帝自然是「禁中之人」,「紫禁城」名字就這麽來了。

說起故宮的布局,那可真是有講究。中軸線上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分別代表著皇權、和諧和保護。每一根柱子、每一片瓦片,都充滿了設計師的心血。

朱棣可是個「細節控」,要求每一寸都要精雕細琢。據說,太和殿前那兩只大石獅子,每一根鬃毛都是匠人們一刀一刀雕刻出來的,難怪今天的遊客們都得感嘆一句「厲害了,我的老祖宗!」

再說說故宮裏的那些傳奇人物,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傳說他癡迷於煉丹,想要長生不老。

有一天,他煉丹煉得很迷,結果差點兒把宮殿給炸了,還好是虛驚一場。不僅如此,這位皇帝還因為在中搞得「八卦陣」,弄得後宮嬪妃們經常迷路,真是個」奇葩皇帝」。

到了清朝,故宮迎來了它的「輝煌時期」。康熙大帝喜歡在這兒吟詩作對,雍正皇帝則在這裏批閱奏折,勤政愛民,乾隆皇帝更是個藝術愛好者,把故宮裝飾得美輪美奐。

他還喜歡扮成平民,悄悄溜出宮外,體驗民間生活。有一次,他跑到一家小酒館裏喝酒,結果酒勁上頭,竟然和老板聊起了「乾隆的八卦」。

老板要是知道他正和皇帝喝酒聊天,不知道會不會嚇得酒杯都掉地上。辛亥革命後,故宮結束了它作為皇宮的歷史使命,成了故宮博物院。

如今的故宮,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古建築群,更是全世界最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

每年都有無數遊客慕名而來,想要一睹這座「宮廷劇場」的風采,無論是巍峨的城墻,還是精美的龍椅,都讓人感受到那段輝煌歷史的余韻。

二、故宮為什麽必須在五點之前關門

想要了解這背後的原因,咱們得先從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說起。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故宮發生了一起震驚全國的盜竊案。那天清晨,故宮的工作人員在養心殿巡視時,發現北門下方有一塊玻璃渣,工作人員立馬警覺起來,隨即報告了警方和文物專家。

經過一番細致的調查,他們發現養心殿中鑲嵌寶石的佩刀少了五把,康熙時期的金冊也丟了八頁,這些可都是價值連城的國寶啊!

經過數月的縝密偵查,警方終於在一列火車上抓獲了這起盜竊案的主謀,一個來自山東的小夥子,武慶輝。

這個人膽子可太大了,竟敢打故宮的主意!搜查行李時,警方還發現了大量碎金塊和古錢幣,武慶輝最終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終身政治權利。

令人遺憾的是:雖說盜賊被抓住了,但那些遺失的金冊字可再也無法復原了,實在是讓人心痛。

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故宮加強了安保措施,增加了閉路監控和安檢設施,還要求工作人員定期參加安全培訓。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不不不,對故宮的守可不止如此,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故宮才決定在下午五點準時關門。為什麽是五點呢?這可不是隨便定的時間。

五點關門能有效防止文物被盜,畢竟天黑之後,小偷們可是更容易得手啊!再加上故宮面積龐大,占地72萬平方米,真的要發生點啥,光找人都得找半天。

五點關門,天還沒黑,工作人員可以更好地進行閉館後的安全巡查。

且打掃衛生可是個大工程,每天上萬遊客來參觀,留下的垃圾可不是一點半點,為了保持故宮的整潔和文物的安全,工作人員需要充足的時間進行清潔工作。

想想看,要是故宮一天24小時都開放,那打掃的阿姨們豈不是要忙瘋了?

文物護理也是重中之重。故宮的文物可是經過了幾百年的風霜雨雪,需要定期進行保養和維護,比如那些古老的木質結構,稍不註意就可能被蟲蛀或者腐爛。

每天五點關門後,工作人員可以細心檢查和護理這些寶貴的文物,確保它們能夠繼續「健康長壽」。

故宮每天五點關門,可不僅僅是為了讓工作人員準時下班,也並不是因為會鬧鬼,更是為了文物的安全和遊客的體驗,下次你再去故宮,別忘了看看時間,免得被鎖在宮門外,那可就尷尬了。

三、故宮的豬血都用來幹了什麽?

近些年有關「故宮每年用60噸豬血鎮邪」的傳聞甚囂塵上。今天,咱們就來揭開這背後的真相。

其實豬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人常用的天然顏料之一。早在先秦時期,我們祖先就發現了豬血的特殊功能,將其與瓦片、石灰等材料混合,制成泥漿狀的「豬血灰」,塗抹在木質建築上。

這種豬血灰不僅能賦予建築美麗的紅色調,還能起到防腐的作用,真是兩全其美。

故宮裏的紅色到底是怎麽來的呢?故宮的紅墻紅瓦主要是由特制的紅漆和紅瓦構成,並不是單靠豬血來上色的,不然那得多腥啊。

說到豬血,它確實被用來混合其他材料,比如面粉、桐油等,制成一種防腐用的塗料,這層塗料不僅能保護木質結構,還能保持故宮的美觀。

關於「每年用60噸豬血」的傳聞,只是誇大其詞罷了。故宮的防腐處理確實需要一定量的豬血,但遠沒有傳說中的那麽多。

畢竟,修繕故宮可不是個小工程,每一寸地方都需要仔細護理,但用量絕對達不到傳聞中的60噸。大家要相信科學,反對封建迷信,不信謠不傳謠。

豬血的防腐功能固然重要,但真正讓故宮屹立千年的秘訣還在於「朱砂」,這種礦物質不僅能防腐,還能防止風化,使得紫禁城的城墻千年不倒。

可以說,朱砂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辟邪材料」,而不是那些民間傳說中的神秘力量。

很多民間傳說背後都隱藏著科學的內核。用豬血制作的天然塗料,就是一種巧妙的防腐方法,我們應該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視這些傳統習俗,而不是盲目迷信或者妖魔化。

畢竟,老祖宗的智慧可是有著深厚的科學基礎的。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錯綜復雜的訊息層出不窮,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辨別真偽,很容易就會被謠言迷惑,所以及時辟謠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廣泛傳播真實可靠的知識,才能消除人們的恐慌與誤解。

故宮每年消耗大量豬血的真正原因,是為了木質建築的防腐保養,而不是所謂的「鎮壓亡靈」或「辟邪」。

總結

我們應拋開偏見,從科學與理性的高度審視這些古老傳聞背後所蘊含的智慧與科技內涵。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

下次再有人跟你說「故宮用60噸豬血鎮邪」,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他們:豬血是用來防腐的,鎮什麽邪啊!科學才是王道,不信謠不傳謠,咱們一起為保護故宮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