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延安陷落前,毛澤東在自己家中留了張紙條,胡宗南看完後哈哈大笑

2024-03-03歷史

1947年,是解放戰爭開始後的第二年。而這一年,是毛澤東和他的人民軍隊最困難的一年。蔣介石憑借著美國的支援以及手下的430萬大軍,對我解放區發動了一輪又一輪的攻勢,百姓生靈塗炭、人民政權面臨滅頂之危。然而在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下,人民軍隊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

由於軍隊損失慘重,蔣介石決定改變戰術,遂對山東解放區和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所謂重點進攻。一時間,紅都延安岌岌可危。由於敵眾我寡,毛澤東決定放棄延安。而在撤離之前,毛澤東在他的案頭留了張紙條。而這張紙條,卻是留給胡宗南看的。

一、25萬VS2萬

自蔣介石1946年6月,對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以來,國軍在短短8個月內,就損失了66個旅、71萬人的部隊,少將以上的高級將領死、傷、被俘也達到100多人之多。很顯然,戰鬥並沒有達到蔣介石三個月內消滅「奸匪」的目標。

蔣介石在大罵「娘希匹」之余,還傷心地哀嘆道:

「我們的團長、旅長、師長等高級將領被俘之多,為數驚人。實在是敵人的長處,而是我們的短處。如不急圖補救,以後敵軍便專門設法俘虜我們的高級軍官,這對我們將來的軍事形勢影響何堪設想啊!」

1947年2月,為擺脫處處挨打的被動局面,蔣介石和他的幕僚遂制定了進攻延安的計劃。

從地理態勢上來說,陜甘寧邊區實際並不重要,這裏地瘠民貧、山川縱橫、能養活的士兵數量十分有限,其戰略地位遠不如華東、東北、華北解放區。然而即便如此,蔣介石卻依然將25萬精銳部隊投入陜北的黃土荒原之中。原因無他,因為蔣介石也想學習人民軍隊的戰術,那就是斬首。

蔣介石曾說:

「凡是共軍的老巢……及其發號施令的首腦部所在地,必須犁庭掃穴,切實攻占……摧毀匪方黨、政、軍指揮中樞,動搖其軍心,瓦解其意誌,削弱其國際地位。」

很顯然,蔣介石的目標並非只是占領延安,而是為了捕獲毛澤東、任弼時、賀龍等一幹中央領導。

為了實作這一目標,蔣介石命令他的嫡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胡宗南全權指揮延安戰事。

胡宗南雖然身材矮小、貌不驚人,但在蔣介石心目中,他的地位非同凡響,曾占據了國民黨高級將領中的好幾個「第一」。首先,作為蔣介石同鄉的他,是黃埔第一期畢業生,還是黃埔學生中第一軍長、第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第一個兵團總指揮、第一個戰區司令官以及第一個也是唯一個離開大陸前,獲得第三顆將星的將領。

胡宗南的「第一」雖多,但是他的指揮水平卻距離「第一」甚遠。例如「小諸葛」白崇禧就曾說:「胡宗南的水平,只配指揮一個團。」彭德懷也曾輕蔑地評價他:「此人誌大才疏」。

既然胡宗南的水平如此「平平無奇」,為何蔣介石依然要將攻打延安的大任交給他呢?這是因為在蔣介石的心中,胡宗南是最「革命」的。說白了,就是夠忠誠。國民黨派系眾多,上下不和,因此在蔣介石看來,才能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就是忠誠,就是執行力。胡宗南雖然能力不佳,但是忠誠卻是一等一的。

在解放戰爭前夕,胡宗南已經能夠統領25萬精銳部隊。這支部隊,是作為戰略總預備隊存在的。只要駐紮於關中,北可威脅華北,東可進入中原和華東,向南又可支援華中。而這一次,蔣介石將這支預備隊投入延安戰場,決定一舉「犁庭掃穴」,摧毀中國共產黨的中樞。為此,蔣介石和他的幕僚還制定了攻打延安的詳細計劃。

根據計劃,胡宗南將以25萬對陣陜北根據地的2萬人民軍隊,其對比可謂懸殊至極。然而蔣介石、胡宗南千算萬算也沒想到,他們所制定的「周密計劃」,早就擺在毛澤東的案頭了。

二、熊向暉

熊向暉,是中國共產黨的王牌特工。而他的另一個身份,卻是胡宗南身邊的「大紅人」。毛澤東曾說:「熊向暉一個人能頂幾個師。」

1949年11月5日,周恩來在中南海設宴,他指著熊向暉對國軍高級將領張治中說:「認識嗎?」

張治中一看,不禁大驚失色:「這不是熊老弟嗎?你也起義了嗎?」周恩來笑著說:「他是歸隊,不是起義。早在1936年,我就將他派到胡宗南身邊去了。」

早在抗戰期間,熊向暉就多次向中央提供情報,粉碎了胡宗南突襲延安的計劃。而到了解放戰爭期間,熊向暉更是成為了人民軍隊的底牌。

1947年,熊向暉在蔣經國的親自主持下,進入了婚姻的殿堂。就在他即將攜新婚妻子赴美留學之時,卻被胡宗南的一個電話叫了過來。胡宗南表示,他希望熊向暉能延期赴美,再輔佐他三個月。

到了胡宗南的司令部,胡宗南給了熊向暉一個公事包,讓熊根據包裏檔畫一個草圖給他。離開前,胡宗南還千叮嚀萬囑咐,要熊向暉一定鎖好房門,不準任何進入。

熊向暉拿著公事包,趕緊進了自己的辦公室。他開啟其中檔一看,不禁大驚失色,這不是攻打延安的戰略計劃嗎?

攻打延安的計劃,是國防部參謀次長劉斐主持制定的,其要訣在於穩紮穩打。因為國民黨的特務也傳來訊息,陜北人民軍隊不過2萬之眾,加上地方部隊也不會超過6萬。而國民黨僅一線兵力,就達到8萬4千人之多。因此劉斐認為,國軍應在空軍的支持下,以「優勢兵力」和「立體攻勢」層層推進,像一個石碾一樣,平推陜甘寧邊區。

這一方案,集政略、戰略和戰術於一體,不可不說是個大手筆,看來蔣介石幕下並非沒有能人。然而蔣介石沒有想到,劉斐3月1日制定的計劃,熊向暉3月2日便已得到。

熊向暉記憶力驚人,他將檔內容默記於心。3月3日上午,熊向暉隨胡宗南乘機到達西安。當晚,熊向暉便將情報送到了西安【新泰日報】主編王石堅的手中。很快,這份絕密情報迅速發到了延安,擺在了毛澤東的案頭。而當時為了保密,甚至連胡宗南的軍長和師長都對計劃一無所知。

在此後的幾個月裏,熊向暉不斷收集胡宗南的機密情報,他將情報用信函的形式寫在白紙上,裝在印有「戰區第一司令部長官」字樣的大信封裏。為保險起見,他同樣的信都要寫兩封,一封寄給王石堅,另一封寄給王石堅的朋友潘裕然,源源不斷的情報就這樣被送到了黨中央的面前。

而熊向暉的存在,也為陜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因為敵人在我們面前,完全都是透明的。與此同時,熊向暉還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記錄了胡宗南攻占延安後得意忘形的醜態。

三、毛澤東窯洞裏的一張紙條

對於這次延安之戰,胡宗南是誌在必得的。蔣介石曾說:「剿共」必須七分政治,三分軍事。而在實際戰鬥中,胡宗南也確實是這麽做的。

胡宗南認為,欲擊敗共產黨,就必須比他們更「革命」。因此,胡宗南責成熊向暉起草「施政綱領」,其要點包括「政治民主化,窮人當家做主」「豁免田賦三年,實行耕者有其田」「普及教育,村辦小學,鄉辦中學,縣辦大學」「不吃民糧,不住民房」……等等。

關於檔名稱,胡宗南還特別規定,不準用「光復」「收復」,因為這樣看起來不「革命」,因此要用「解放」。最終,這份綱領被命名為「國軍解放延安及陜北地區的施政綱領。」

做完這些工作後,胡宗南覺得高枕無憂,可以垂拱而勝了。因此他命熊向暉給自己準備一台隨時收聽延安廣播的收音機,同時還要帶上【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嶽飛傳】等傳統小說。胡宗南看來,只有邊打仗,邊手不釋卷,那才彰顯大將風度。

一切準備就緒後,胡宗南於3月14日指揮15個旅,共14萬部隊進犯延安。到了3月18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已經悄然離開延安,給胡宗南留下一座空城。3月19日下午五點,紅都延安終於陷落。

胡宗南閃擊延安後,國民黨大肆吹噓這場「勝利」。3月20日,【中央日報】頭版頭條刊登訊息:「國軍收復延安,生俘共軍一萬多人」。

蔣介石則欣慰地說:

「奸匪之老巢延安,固世界之所視赤都者,而竟於謀叛二十周年前夕,為我胡宗南克復……」

至於胡宗南呢?更是高興得不得了,他在【西安日報】上吹牛說:

「延安戰役甚為猛烈,用猛沖猛打,兩翼包圍的神妙戰術,擊敗延安外圍的敵人兩個旅,打死3000人,俘虜一萬余人。敵人在猛烈攻擊下,極為慌亂地向延安以北潰退,他的軍隊乘勝追擊,占領了延安全城。」

在胡宗南看來,攻占延安簡直比蘇軍攻克柏林還要光榮。

「延安大捷」的訊息傳來後,中外記者躍躍欲試,想來延安參觀國軍的「輝煌戰果」。胡宗南害怕露餡,這一萬多俘虜上哪找呢?

為此,胡宗南急中生智,他倉促抓來500多個村民,又從自己隊伍中挑出1500多人,將他們充作人民軍隊俘虜。其後,他又設定了一個戰績陳列室,將自己一個團的裝備運過來,說成是此戰的繳獲品。此外,他還造了很多假墳和假碑,裝成是「斃敵」的證據。

時候,胡宗南踏上了延安這片黃土地,將前線指揮所設定在了延安原陜甘寧邊區銀行的窯洞裏。第二天,胡宗南便讓熊向暉找了個精靈,他要視察毛澤東、朱德和周恩來的住處。

熊向暉在回憶錄中記載,胡宗南首先去了毛澤東在棗園的窯洞。進入窯洞後,胡宗南在毛澤東的案頭上發現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樣幾個字:

「胡宗南到延安,勢成騎虎,進又不能進,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看完這張紙,胡宗南突然哈哈大笑。對此,熟悉胡宗南秉性的熊向暉解釋道:

「合乎他心意的,他哈哈大笑;道出他心病的,他也哈哈大笑。」

毛澤東已經料到胡宗南會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自家窯洞,因此給他留了言。那麽這條留言到底是助長了胡宗南的囂張氣焰,還是戳中了胡宗南的軟肋呢?在筆者看來,或許兩者都有。

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澤東留下這張紙條,絕非出於「敗者」的「阿Q精神」,而是做出了精心的籌謀。後來他更是以自己的機智和勇氣,讓這條留言成了真,真的讓胡宗南陷入騎虎之勢。

四、彌天大勇的奇謀

對於毛澤東來說,離開延安,確實是不舍的。中央在延安地區駐足10多年,並將之建設成全國人民向往的民主聖地。現在要發起延安,毛澤東這樣做是不得已的。

然而,延安的陷落卻並沒有讓毛澤東氣餒,反而讓他越戰越強,進而想出了一個扭轉解放戰爭局勢、反客為主的奇招。

毛澤東在離開延安前,曾給幹部和戰士們做了思想工作。他睿智地指出:

「蔣介石阿Q精神十足。占領了延安,他就以為自己勝利了,但實際上只要他一占領延安,他就輸掉了一切。首先,全國人民以至全世界就都知道了是蔣介石背信棄義,發動內戰,不得人心。還有,延安已經成了世界名城,也就是一個沈重包袱。他要背,就讓他背上吧。話還得說回來,他既然可以打到延安來,我也可以打到南京去。來而不往非禮也嘛!」

這句話的意思究竟是什麽呢?

蔣介石、胡宗南之所以要攻打延安,其戰略目的在於摧毀人民政權的指揮中樞。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胡宗南即使占領了延安,實際也毫無意義。毛澤東之所以撤離延安,就是為了粉碎蔣介石和胡宗南的陰謀,讓他們的戰略目的無法實作。

他們雖然占領了延安,但是中央並沒有被摧毀,依然可以指揮全國作戰。毛澤東曾說:

「我軍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訊息敵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西北野戰軍也毫無失真失。因此,胡宗南占領延安,猶如背上了一個包袱。按照原本計劃,胡宗南成功占領延安,本該將主力部隊派往關中以外,支援其他戰區的戰鬥。但如果毛澤東和中央依然在陜北,胡宗南主力便將被死死拖住。

因此,毛澤東做出了一個令人驚嘆的勇敢決定。毛澤東拒絕了其他同誌要求其撤往華北甚至哈爾濱的建議,而是毅然決定留在陜北。他曾說:

「我不能走,中央最好也不要走。我走了,黨中央走了,蔣介石便會將胡宗南投往其他戰場,給其他戰場增加壓力。我留在陜北,拖住胡宗南,別的地方能好好打勝仗。」

最終,毛澤東力排眾議,他和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人民解放軍留在陜北,主持中央工作;由劉少奇、朱德、董必武組成中央工作委員會,前往晉西北以及其他適當地點,進行中央委托的工作。而這一決議,對戰爭全域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

之後,毛澤東帶領警衛部隊,在陜北的山溝裏和胡宗南匪幫的部隊打起了遊擊。從1947年3月18日離開延安到1948 年 3 月 23 日東渡黃河,毛澤東帶領中共中央機關在陜北不斷閃轉騰挪,歷時 15 天,行程 1000多公裏,途經 12 個縣,駐留過 38 個村莊。正因為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轉」了如此多的地方,我們才把這次戰略轉移稱之為「轉戰陜北」。

轉戰陜北可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據毛澤東身邊人回憶,轉戰陜北甚至比長征還要苦。但即便如此,毛澤東所帶領的800多人的小隊伍,硬是將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拖在陜北,配合著彭德懷的西北野戰軍將胡宗南的部隊拖累拖瘦,進而分而殲之。

這就如毛澤東所說:

「他(胡宗南)到了延安,就要把拳頭盛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

就這樣,彭德懷連續打出了好幾個漂亮的伏擊戰,在青化砭、羊馬河、蟠龍等地多次擊潰胡宗南部隊,打得敵人聞風喪膽。於是,胡宗南只好放棄「急進猛打」的戰術,而是將部隊龜縮在一起。

到了1947年12月,陜甘寧邊區大部份失地都被解放軍所收復,延安和洛川的守敵陷入了孤立。胡宗南龐大的兵力,開始捉襟見肘。 而也正如毛澤東所言,胡宗南勢在騎虎了。一個延安,拖住了國民黨的預備力量,真是太值了。

毛澤東在轉戰陜北的同時,他的目光絕不僅僅只關註黃土高原,同時也關註著全國的占據。聽到解放軍在各大戰場節節勝利的訊息,毛澤東知道,決戰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毛澤東做出決定,立即將戰場由內線轉向外線。此時國民黨軍,將主力集中在陜北和山東,就像一個壯漢分開了兩個拳頭。雖然看起來可怕,但也留下了致命的破綻,那就是作為胸膛的中原。

毛澤東下定決心,將劉鄧、陳謝、陳粟三路大軍派往中原,開創新的中原解放區為主軸的「三軍配合,兩翼牽制,中央突破」的大戰略。

1947年6月,劉鄧大軍成功挺近大別山,威脅武漢和南京,打得蔣介石只好收縮陣線,保護自己的老巢。就這樣,三路大軍近40萬人馬實施戰略展開,縱橫馳騁於江淮河漢之間,經過4個月作戰,殲敵近20萬人,解放縣城近百座,吸引和調動南線敵軍160個旅中的90個旅於自己周圍。

在我軍機動馳騁的同時,國民黨軍卻處處挨打,只能龜縮死守。作為預備兵團的胡宗南,被毛澤東和西北野戰軍死死拖在陜北,遲遲無法支援中原戰局。國共內戰的勝負,從此便見了分曉。

延安,徹底成了雞肋。毛澤東說曾要「用一個延安換取全國的解放」,竟確確實實地實作了。1948年3月,毛澤東東渡黃河,告別了他生活和戰鬥了13年的陜北人民。因為他要去新的地方,去指揮新的戰鬥。僅僅1個月後,心力交瘁的胡宗南灰溜溜地撤出了延安,曾經艱苦卓絕的西北戰場,從此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主動撤離延安和轉戰陜北的偉大決策,開啟了全國解放的局面。毛澤東在如此艱苦、危險的環境下,依然能站得高、看得遠、穩得住,他不僅是個天生的軍事家和戰略家,同時也是一位勇者。試問哪一個領導人,會將自己作為誘餌,死死地拖住敵人的主力呢?

黎明前的黑暗漆黑如墨,但是毛澤東卻以他的智謀,讓一輪紅日從高山之巔冉冉升起,讓飽受黑暗欺淩的人民擁抱那光芒萬丈的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