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鄧小平剛到129師,就當眾把參謀長狠批了一頓,連劉伯承都看呆了

2024-07-17歷史

1938年,鄧小平剛到129師沒多久,就幹了一件令人瞠目結舌的事,他當眾把參謀長李達狠狠批了一頓,連師長劉伯承都看呆了。

劉伯承和鄧小平是我軍中令人熟知的一對經典搭檔,二人手下的部隊被稱為「劉鄧大軍」,但鄧小平起初和劉伯承並沒有多少交集,他們各自忙於工作,後來,二人相識的契機到來了。

二人初識是在1931年,開始合作要從抗戰時期的八路軍129師說起。

1937年的11月,原八路軍129師政委張浩疾病纏身,不得不住院休養,他沒有精力去承擔行軍打仗的任務,劉伯承知道張浩的身體狀況很糟,出於關心的目的,他向毛澤東發了一份電報。

電報中,劉伯承詳細報告了張浩的病情,並表示如果繼續讓張浩留隊工作,勢必會加重他的傷病,部隊將會永遠損失一位優秀的幹部。中央收到這份電報後,及時做了回復,批準張浩回延安休養。

但是,正值抗日戰爭的關鍵時期,129師肩負著重要的作戰任務,劉伯承缺少了張浩這位盡職盡責的同事,頓時覺得精力有限,有太多工作等著他去一件件的辦。

長此以往不是辦法,劉伯承怕處理不及時會給部隊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希望調來一位新政委。中央征求劉伯承意見,希望他能推薦合適人選。

劉伯承認為徐向前的軍事指揮能力出眾,又具有豐富的帶兵經驗,定能在指揮作戰時給軍隊帶來幫助,是個不錯的師長人選,而自己可以去做政委。

周恩來與他的想法不謀而合,徐向前曾經領導過紅四方面軍,能力很受認可,但是,中央卻並沒有采納這個用人方案。

因為,徐向前和劉伯承都十分優秀,都具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兩個人都來一個師團,有些大材小用,況且徐向前正與閻錫山一起做統戰工作,暫時還無法調回來。

遲遲沒有人選,劉伯承一邊當著師長,一邊當著政委,手頭的工作堆積如山,他整日忙得不可開交。因此,他更加頻繁的給八路軍總部和中央軍委發送電報,希望盡快調來新政委。

很快,劉伯承和毛澤東又針對政委人選商討一番,他們不約而同的想到一個人:鄧小平。鄧小平是劉伯承的老鄉,四川人,鄧小平無論是軍事素質還是政治工作能力都非常出色,劉伯承都有所耳聞。

不久,鄧小平服從安排,來到129師團,他與劉伯承之間的事情,漸漸開始譜寫。

二人相差12歲,劉伯承更年長,他們性格天差地別,劉伯承性卻雲和,而鄧小平對待工作十分嚴肅,對幹部要求極高,這一點從他剛入129師就顯現出來了。

1938年6月,129師命令陳賡帶領部隊向南進擊,並火速將命令擬定好,參謀長李達將這份重要情報親自裝好,並交給師部的參謀茍元書,要求他們在第二天早上8點前送到70裏外的386旅部,當面交給陳賡。

茍元書自然是不敢懈怠,立即找來通訊連兩名騎兵,要他們盡快上路。70多裏路途並不遙遠,兩名通訊員經常執行這樣的人物,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很難。

於是他們開始走走停停,享受風景,後來二人來到陳賡面前,但是當要交出密件的時候,他們卻發現包裏空空如也。

兩名通訊員頓時傻了眼,他們翻遍了渾身上下每一處地方,都查無所獲。為了不耽擱命令,他們只能硬著頭皮聯系劉伯承,希望靠言語轉答給陳賡。

但是日本人的電話竊聽技術很成熟,他們隨時會監聽八路軍的動向,出於安全考慮,劉伯承什麽都不能說。劉伯承估計參謀長李達的面子,沒好意思訓他,而是把茍元書狠狠批了一頓。

密件如果落入敵人之後,整個軍事行動都將無法進行,李達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即派人沿途去找。結果找到供給部采購站時,張科長等在門口,焦急地說:「你們可來了,昨天兩位通訊員在這裏休息時,落下一封檔,我們出門去追,他們早就沒了蹤影……」

原來,這兩位通訊員和張科長認識,他們在途經采購站時,見天色還早,就進去休息了一會兒。眼看密件完好無失真,劉伯承才松了一口氣,排除了泄密的可能。

這事情若追究起來,小到通訊員,大到參謀長都有責任。一般來說,參謀長是進行軍事決策的重要領導,在軍中的分量是僅次於司令員、副司令的,簽署命令時擁有聯署的權力,所以劉伯承雖然很生氣,但是卻沒有拉下臉去訓李達。

鄧小平就不同了,會議上,他開門見山的對密件遺失一事展開探討,並重點批評李達對屬下管教不嚴格,也沒有告訴屬下這個任務的重要程度,他說話言辭平緩,但是頗具說服力,令李達慚愧不已。

隨後,李達誠懇地表示承認錯誤,接受處罰,並決定將兩位騎兵關一天禁閉以示懲戒。鄧小平當即否定了這一決定,他認為對於這次意外,實屬無心之過,責任不在士兵,而是領導沒有做好要求,應對兩位騎兵寬大處理。

聽聞鄧政委的意見,李達心悅誠服。而一旁的劉伯承卻看呆了,鄧小平對待各項工作如此認真負責,又能準確的剖析不足之處,著實令他刮目相看。

事後,劉伯承坦言:我沒有這麽硬的臉皮,但是我們需要這樣的硬臉皮!

後來,他們開始了13年的軍教合作,性格截然相反的兩人在工作上正好互補,上黨戰役、千裏躍進大別山、百團大戰都有他們的參與,並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據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部下回憶:「劉鄧就是劉鄧,中間加一個點都不行。」這句話足以證明二人之間感情的深厚。

鄧小平在留學時期留下腿疾,而劉伯承在作戰過程中眼睛受傷,他們各自有身體上的不便。但鄧小平說:「我做你的眼睛,你做我的拐棍。」

戰事吃緊的時候,二人就挑著一盞油燈,在漆黑的夜裏詳細觀察地圖,他們走過無數槍林彈雨,打敗仗一起扛,打勝仗一起歡喜。

這對「金牌搭檔」靠著默契的配合,率領「劉鄧大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為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他們的功績已永遠的載入史冊,並被後人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