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外蒙古教科書是怎麽介紹自己歷史的?基本都跟中國有關,太真實了

2024-06-02歷史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說到蒙古,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內蒙古。內蒙古屬於中國的一個民族自治區,但其實蒙古廣義上分為內蒙古和外蒙古。而如今在中國上方的蒙古國,就是我們俗稱的外蒙古。

外蒙古原本也是中國的一部份,只不過由於歷史原因,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那外蒙古的歷史教科書中基本上都與中國有關,這兩個國家之間有什麽淵源呢?

一、遊牧農耕,沖突不斷

清朝以前,在蒙古高原上,主要是遊牧民族和草原部族在此地生活。這些遊牧民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隨著古代中國朝代的不斷更替,他們的民族勢力也在不停更換。盡管兩者相安無事,但為了爭奪地區和資源,遊牧民族與古代中國的農耕民族時常發生沖突與戰爭。

例如漢朝時期,主要生活在這裏的民族便是人們熟知的匈奴。歷史上著名的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便是外蒙古歷史教科書上的典型事件。戰爭開始的原因有兩個:一方面,由於歷史遺留問題,從秦代開始,匈奴便與中原沖突不斷。

當時蒙恬出征領兵,將他們狠狠重創,於是他們便逃往漠北休養生息,數十年都安分守己,不再挑釁中原。不過秦代覆滅以後,楚漢相爭時期,匈奴人眼見中原內亂,便打算漁翁得利,重新對中原地區進行騷擾和侵略。最嚴重的時候,匈奴人已經控制了中國北部的大部份地區。

另一方面,到了西漢時期,匈奴人一直在邊境進行騷擾,燒殺搶掠,給邊境人民的生活帶來了災難。當時的皇帝們采取「和親」政策想要緩和戰爭,但也因此讓民族受到了巨大的屈辱。

不過當時的漢文帝劉恒和漢景帝劉啟也意識到不能一直任由匈奴人欺負,便利用「和親」政策爭取時間,悄悄壯大軍事和經濟,為反擊做了充分的準備。到了漢武帝時期,他便開始為反擊匈奴做了充分的準備。

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實行了一系列政策,最後派衛青、霍去病征戰匈奴,在河南、河西、漠南、漠北進行反擊戰。此次戰役讓匈奴元氣大傷,至此再也翻不起波浪了。

到了中國北魏時期,蒙古高原上的民族部落主要是柔然人,柔然其實與我們所說的鮮卑族屬於同一個種族。發展到中國遼代時期,在這裏主要是突厥民族。

不過這時候由於蒙古人開始遷入這裏,突厥人早已經不多了。遼朝滅亡以後,在13世紀初,著名的蒙古頭領成吉思汗便統一了蒙古各部族,建立了歷史上勇猛無比,稱霸一時的蒙古帝國。

由此可見,在外蒙古教科書上的歷史中,蒙古國建立之前的歷史,早已經與中國有了深厚的聯系。

二、帝國建立,實力雄厚

說到成吉思汗,我們都會想到毛澤東主席在【沁園春·雪】中寫到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不僅僅是一個善於彎弓 射雕 的英雄,他還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帝國,發揮了重要作用,使蒙古族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共同體。因此,成吉思汗的歷史在外蒙古的教科書上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至今仍然被蒙古人視為民族的驕傲。

在蒙古,只要提到成吉思汗,人人都會贊揚他的豐功偉績,並且將他視為民族英雄。那麽,在外蒙古的歷史教科書上,為什麽會詳細介紹成吉思汗的生平經歷,並且歌頌他的豐功偉績呢?主要有三個原因:首先,他統一了蒙古,其次,他攻金伐夏滅遼,最後,他西征東歐。

成吉思汗本名鐵木真,在他統一蒙古高原以後,於元太祖元年召集了蒙古各個部落進行聚會,會上他被尊稱為「成吉思汗」,意思是「強盛的偉大的君王」或「擁有四方海洋的可汗」。統一蒙古後,他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使得蒙古部落更加團結融合在一起,發展得更加長久。

光統一蒙古還不夠,在蒙古族的血脈中,向外掠奪擴張是民族天性。鐵木真曾對他的兒子們說:「天下的土地是十分寬廣的,河流眾多,你們不要拘泥於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可以去擴大領土,征服其他的國家。」

於是,他們的首要目標便是離得最近的西夏國和金朝。僅僅15年時間,他們便把金朝滅國了;只用了22年的時間順便把西夏也滅國了,與此同時擒獲並殺死了篡奪西遼帝位的屈出律,讓西遼覆滅。實力恐怖如斯,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歷史上最出名的功績便是成吉思汗的西征東歐。成吉思汗一路西征東歐,最遠時到達了黑海的海濱之地,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吉思汗的侵略行為在歷史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他侵略別國是不道德、野蠻殘忍的行為,但也有人認為他的侵略促進了亞歐大陸之間的交流與聯系。

成吉思汗所做的一切為元朝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元朝是中國古代宋朝覆滅後的王朝,由外族建立統治的,這在蒙古人的眼中,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因此在外蒙古的歷史教科書中,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所造成的影響也間接影響了中國古代,兩者之間確實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

三、逐漸衰敗,外蒙獨立

外蒙古教科書中的最後一段歷史,與中國的淵源更深,並且這段歷史也關系到如今蒙古國的獨立。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後,蒙古還沒有分為內外蒙古。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內部從元朝到清朝經歷了三個朝代的更替,與蒙古之間也發生過很多沖突。到了清朝時期,蒙古內部份裂為了多個部落,如今的外蒙古便是當時與清朝結盟的大漠深處北方的蒙古部族。

他們當時提出結盟,是為了對抗西部的準葛爾部。剛開始只是結盟,但那時清朝正處於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康乾盛世。所以到了後來,外蒙古也逐漸成為了清朝的附屬國。然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西方列強用炮火開啟了中國的大門。

當時的中國處於清朝末期,由於閉關鎖國政策,導致經濟落後,根本打不過列強,只能一直割地賠款。沙皇俄國不僅索要很多地方,還將外蒙古駐紮的清朝官員趕走。

到了民國初期,俄國便與外蒙古簽訂【俄蒙協定】及其他附約,雖然當時中國不承認這些條約,但無奈實力不如人,外蒙古早已變成了沙皇俄國的殖民地。

1917年,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沙皇俄國覆滅,蘇維埃政府取而代之,並宣布廢除沙皇與中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但實際上他們仍希望外蒙古獨立,而不是成為中國的一部份。

與此同時,在外蒙古有兩位牧民英雄,一個叫蘇赫·巴托爾,另一個叫喬巴山。他們尋求了共產國際的支持,希望建立一個獨立的蒙古國。

當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根本無暇顧及,只能眼睜睜看著蘇聯幫助外蒙古獨立。訊息傳到國內時,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譴責外蒙古分裂中華民國的不恥行徑,也對蘇俄表示厭惡。

盡管如此,一切阻止都無濟於事。1924年6月,喬巴山將外蒙古更名為「蒙古人民共和國」,並允許蘇聯駐軍。雖然宣布獨立,但實際上是變相成為了蘇聯的附屬國。盡管宣布獨立,但中國、美國、英國等主要國家並未承認其存在。

直到1945年的雅爾達會議上,蘇聯提出出兵援助中國東北,但條件是中國必須承認外蒙古獨立。蔣介石雖然試圖反對這一決定,但無奈得不到羅斯福的支持,同時也受到史太林的施壓,只能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最終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由於蘇聯違約及蔣介石戰敗逃走台灣等一系列變故,外蒙獨立的問題一直在被承認與不被承認之間搖擺。1961年,聯合國透過了蒙古入會,至此外蒙古獨立成為了不可挽回的事實。

外蒙古的獨立不僅僅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變更,更是世界政治格局的一部份。在二戰後的冷戰格局中,蘇聯的影響力不斷擴充套件,而外蒙古的獨立無疑是蘇聯對中國施壓的一部份。

中國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不得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這也反映了當時國際政治的復雜與中國的被動。

如今的外蒙古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其歷史教科書中記載的內容仍然與中國有著深厚的聯系。無論是成吉思汗的豐功偉績,還是清朝時期的結盟與沖突,都展示了兩國歷史的交織與糾葛。這段歷史不僅僅是蒙古國的記憶,也是中國的歷史一部份。

透過了解外蒙古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民族與國家在歷史長河中的變遷與發展。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牢記過去的教訓,才能更好地面對未來的挑戰。無論是外蒙古還是中國,只有在歷史的經驗中不斷前行,才能實作國家的長治久安與人民的幸福生活。

結語

外蒙古自古以來便與中國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他們的歷史教科書介紹的內容也都與中國相關。雖然外蒙古原本是中國的領土,但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這段歷史是悲痛的,我們應牢記歷史,避免重蹈覆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

國學迷——歷史民族史> 外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