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70年劉伯承暫避南京,許世友特意交代手下少將軍:你有空多陪陪他

2024-02-03歷史

前言

「我的一生跟過兩個元帥。回想起來,我會這麽說:英勇是跟徐帥學的,戰術是跟劉帥學的。紅軍時代跟著徐帥出生入死,從此面對死亡,我再不會皺一下眉頭;從抗日戰爭開始跟著劉帥,是劉帥教會我打仗,培養成一個高級指揮員,沒有劉帥,就沒有今天的肖永銀。」

以上這段話出自肖永銀將軍的自傳,其中的徐帥是指徐向前元帥,劉帥指的是劉伯承元帥。至今讀來,我們仍然能從中感受到這兩位元帥在肖永銀將軍的成長道路上產生的重要影響。

尤其是劉帥,他曾經在肖永銀最落魄的時候伸出援手,拉他走出困境,而肖永銀則在劉帥晚年時候,給予了諸多照顧。

沃克大夫:「一塊會說話的鋼板」

1916年3月,劉伯承在指揮攻打豐都縣城時,遭到了敵人的瘋狂射擊,一顆子彈擦著他的顱頂而過,另一顆打中了他右側的太陽穴,擦著右眼眶飛了出去,劉伯承當場倒地不起。

恢復意識後,他一睜眼,發現自己躺在了死人堆裏,想要爬起來卻發現自己怎麽也動彈不了。幸運的是,天黑以後,有幾位士兵在清理戰場時意外發現他還活著,便合力將他擡進了城裏,又對他進行了簡單的救治,在傷口處敷了些草藥。

這個時候,當地的軍閥發出通緝告示,懸賞重金要捉拿劉伯承。於是,劉伯承只好暫時先隱蔽了起來,這一躲就是一個多月。後來,等到軍閥放松警惕後,劉伯承才秘密到了重慶尋求治療,但是,他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多方打聽後,劉伯承找到了一家私人診所,診所裏有一位名叫沃克的德國大夫,他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擅長外科手術。

沃克醫生仔細檢查過劉伯承的傷勢後,發現他的眼傷日益嚴重,必須要盡快動手術。但是,由於受傷的位置在眼眶,這裏的血管、神經都很敏感,一旦動手術,極易發生意外。

反復思量後,沃克醫生最終確定下了手術方案:先將眼眶內的腐肉除掉,然後全身麻醉,做好急救準備,等到眼部的傷口痊愈後,再給他安裝假眼。

手術前一天,沃克來到病房檢查劉伯承的情況。沒想到,劉伯承突然開口問道:「醫生,全身麻醉以後,會對大腦神經功能造成不好的影響嗎?」

沃克一楞,自己行醫多年,見過的病人無數,有問手術風險高低的,也有擔心手術能否成功的,這還是第一次有人擔心自己腦袋神經功能的。

沃克猶豫的表情讓劉伯承心裏涼了半截,他低頭陷入了沈思。過了好久,他擡起頭鄭重地對沃克醫生說:「我以後是要幹革命的,這次手術不用做麻醉了。」

話音剛落,沃克便急切地喊道:「啊!這不可能,不做麻醉?我可不敢做這種手術。萬一出現意外,我怎麽辦?我這診所以後還開不開了?」

沃克十分堅決地拒絕了他。劉伯承見狀,仍然不死心,他再次開口:「沃克醫生,您放心,不管手術中發生了什麽意外,您都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這簡直是異想天開,就算我敢做,你肯定也受不了的。」沃克再次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

兩人正在僵持不下時,劉伯承的三弟正好前來看望他。見三弟進來,劉伯承急忙說道:「正好,三弟也在。我跟你說,這次沃克醫生給我做手術,是我堅決要求他不給我麻醉的。不管發生了什麽意外,都是我的責任,與沃克醫生沒有任何關系。你記住了沒。」

三弟楞楞地點了點頭。沃克想了想,讓步道:「既然不全身麻醉,那就局部麻醉。不然,你一定受不住。」

盡管沃克醫生和三弟一再勸他接受局部麻醉,但劉伯承仍然堅持己見。無奈之下,沃克也只好答應了劉伯承不做任何麻醉的要求。

第二天,劉伯承被推進了手術室裏,沃克醫生看著他,苦笑著說道:「我做過上千例手術,像您這樣做手術不麻醉的,你是第一個。」

劉伯承哈哈大笑著回應道:「既然如此,那就請沃克醫生在我這個中國人的身上做次試驗吧。」

這次手術是為了要去除眼眶裏的腐肉。沃克拿起手術刀在他的眼部位置開了一刀,劉伯承整個人頓時渾身僵硬,狠狠咬住了嘴裏的手帕,捏著床單的手上青筋暴起。

沃克擔心地問道:「還行嗎?能繼續嗎?」

劉伯承強忍疼痛,說道:「可以,繼續。」

就這樣,在長達三個小時的手術中,劉伯承始終不吭一聲。手術結束後,他渾身揮汗如雨,就連沃克都覺得自己差點虛脫了。

見劉伯承躺在病床上,沃克擔心地說道:「我還怕你會在手術中暈死過去呢。」

「怎麽可能?我可是一直數著你開了多少刀呢?」

「多少刀?」沃克感興趣地問道。

「72刀。」

原本以為他就是開開玩笑,結果沒想到他是認真的。沃克驚訝地說道:「我的天哪,你怎麽可能是人呢?你根本就是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嘛。」

眼傷痊愈後,劉伯承繼續投身於中國的革命活動中,並將自己「刮骨療傷」的精神運用到了與敵人的作戰中,率領紅軍戰士們打出了一個又一個漂亮的勝仗。

衣衫襤褸、形銷骨立的西路軍勇士

在肖永銀將軍的軍教生涯中,1937年3月,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

當時,奉命打通河西走廊的西路軍,在經歷了長達5個月的孤軍血戰後,最終宣告失敗。這時,肖永銀是西路軍總指揮部警衛連排長,他奉命率領一支由28人組成的小分隊,護送西路軍總指揮徐向前和軍政委員會主席陳昌浩返回陜北,跟中央報告西路軍的相關情況。

當小分隊走到第三天時,徐向前反復思考後,決定化整為零,命令肖永銀和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作戰參謀陳明義帶著自己的信回陜北,並向黨中央匯報西路軍的相關情況。

只安排兩個人去送信,這是徐向前考慮再三後做出的決定。首先,要想回到陜北,這一路上面臨的是敵人的重重封鎖線,隨時都可能與敵軍正面遭遇,犧牲在所難免。其次,三十多個人一起行動,目標實在太大。最後,途經之地又都是一些十分貧窮落後的地方,人多了連飯都要不上。

臨行前,徐向前將自己寫的一封信鄭重地交到了肖永銀的手裏,叮囑他:「如果你先到了陜北,一定先把這封信交給黨中央,再匯報相關情況。」

肖永銀知道自己此行肩負的責任重大,他擡頭望著徐向前總指揮,鼻子一酸,哽咽地說道:「請首長放心,只要有一口氣在,我就一定會想辦法將這封信送到黨中央的手裏,祝您一路保重。」

告別徐向前後,肖永銀和陳明義一起踏上了回陜北的路。這一路,為了躲避敵人的追查,他們白天躲在山裏,晚上才出來趕路,一路上挨餓受凍,甚至一個月連一粒米都吃不上。

後來,費盡周折的兩人在一個叫「石灰窯」的地方聯系上了地下黨員吳建初,但由於形勢緊張,他也沒有什麽辦法能將兩人送去延安,只好把兩人藏在暗無天日的廢棄煤洞裏,一待就是18天。

最後,肖永銀和陳明義一商量,一致決定穿過沙漠到民樂,盡管穿過沙漠也就需要兩天,但是,沙漠裏的情況卻很糟糕,極度缺水的兩人差點犧牲在了沙漠裏。

這一段時間,兩人始終是白天出去分頭行動乞討,討到啥就吃一半留一半,晚上集合後一起趕路。

當他們走到永昌時,突然下起了大雪,為了避寒,他們躲在了一座廟裏的大菩薩像肚子裏,這才沒被凍傷;好不容易到達涼州,又遇到了湍急的河水,最後,在當地村民的幫助下才得以安全渡河……這一路,嚴寒酷暑、吃不飽穿不暖、與敵人鬥智鬥勇,盡管艱難,但他們從未想過放棄,只靠著心中的信仰一直堅持著向陜北方向前進。

直到1937年7月中旬,兩人才到達了鎮原縣城,援西軍司令員劉伯承親自出門迎接了肖永銀和陳明義,歷經4個多月的時間,這兩位紅軍戰士衣衫破爛、形銷骨立瘦脫了形,只一眼,便讓劉伯承和軍中的戰士們留下了滾滾熱淚。

而這兩個在途中遭遇千難萬險都不曾流過淚的鋼鐵漢子,在見到久違的戰友後,不禁喜極而泣,肖永銀一邊哭一邊摘下頭上的破氈帽,雙手顫抖地掏出信來,交到了劉伯承手中,高聲說道:「這是徐、陳首長的信,請首長轉交中央。」

劉伯承眼眶泛紅,從他手中接過信後,一把握住了兩人的手,感動得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從祁連山到延安,這一走就是4個多月,不論過程多難多苦,肖永銀從未想過放棄,正如他後來在自傳中所寫的一樣:「我的英勇是從徐帥身上學到的。」

從此,肖永銀為黨和國家出生入死,面對死亡,更是連眉頭都不皺一下。

1937年9月,八路軍一二九師成立,肖永銀擔任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十四團一營長,從此,他成為了劉伯承麾下的一員猛將,一直戰鬥至新中國成立後。

劉伯承十分欣賞肖永銀,而肖永銀也不曾讓他失望過。肖永銀和尤太忠、李德生一起被稱為「軍中三劍客」,肖永銀也是三劍客之首。

在跟隨劉伯承作戰期間,肖永銀真正學習到了對現代戰爭的學術運用,他也時常自豪地對別人說:「我的戰術是跟劉帥學的。」

劉帥暫居南京:給你們添麻煩了

1958年,由於種種原因,劉伯承主動辭掉了南京軍事學院院長一職,之後的大部份時間基本都在北京,正在南京軍區任職的肖永銀想要見老首長一面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1970年的一個晚上,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緊急召見了參謀長肖永銀。肖永銀敲門進到辦公室後,許世友擡頭意味深長地看了他一眼,然後開門見山地對他說道:「劉帥來南京了,接待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肖永銀聽到劉帥的名字後,十分驚訝地重復道:「劉帥?劉帥來南京了?我怎麽沒聽說?」

許世友並未多言,只說了句:「突發情況」,便搪塞了過去。

肖永銀原本還想繼續追問,但話已經到了嘴邊卻最終沒有說什麽,只是轉身出了門直奔火車站去了。

在火車站接到劉帥後,肖永銀看到老首長神色落寞。只見劉帥長嘆了一口氣後,對他說道:「老了老了啊,我給你們添麻煩了。」

聽到昔日神采奕奕的老首長突然說出了這話,肖永銀心裏十分難受,他急忙回答道:「老師長,您怎麽能這麽說,你之前是怎麽對我的,現在還怎麽對我,這樣我心裏也好受些。你突然搞這麽客氣,我心裏難受啊。」

聽到肖永銀叫自己「老師長」,劉帥冷漠的臉上終於有了變化。一直以來,相比於「老總」這個稱呼,他還是最喜歡別人叫自己「老師長」。劉帥仔細看著曾經的老部下,突然意識到這個肖永銀一直都沒變啊。

盡管多年未見,但兩人之間絲毫不見尷尬的氣氛。請劉帥上了車後,肖永銀陪他聊了一路,不一會兒,車輛便駛入了許世友為劉伯承提前準備好的住處——中山陵5號。

此後,在劉伯承暫居南京的日子裏,許世友特意交代南京軍區各大兵種的負責人有空去看望劉帥,陪他聊聊天,請教請教軍事作戰問題,只要一有空,他自己也時常去看望。

但是,漸漸地,許世友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當其他人去看望劉帥時,他基本上沒有什麽話說,有些不願與人打交道的樣子。但是,當肖永銀去見他時,劉帥總是很興奮地和他談論著什麽,他的臉上也洋溢著真心的笑容。

為此,許世友專門找到肖永銀,對他感嘆道:「這可真是奇怪,劉帥不願意跟別人打交道,卻獨獨喜歡你。你以後要多去看看他,有空就去,多陪他聊聊天。」

其實,根本不需要許世友特意交代,肖永銀正是這樣想的,而他也是這樣做的。只要自己一有空,他便會去拜訪劉帥。此外,為了保障他的安全,肖永銀更是專門安排了部隊去給劉帥做警衛。

而劉帥平日裏的吃喝用度,肖永銀也很用心,總是交代工作人員要安排好劉帥的生活,多關照他。在暫居南京的這段日子裏,劉伯承過得十分開心。

到了晚年,劉伯承一直住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裏。只要去北京開會,肖永銀必然要去拜訪自己的老首長。他最後一次見到劉帥時,劉伯承的身體情況已經十分糟糕了,整個人被病痛折磨得十分消瘦。

進門前,肖永銀還聽到護士悄悄地跟自己說:「幾天前,劉帥還在睡夢中念叨著‘汝河,肖永銀沖鋒’。」

這時候,劉帥說起話來已經有些吃力了,但肖永銀沒想到,他竟然還記得當年和自己一起並肩作戰時的事情。這讓肖永銀心中一時間百感交集,他再也忍不住了,當著眾人的面便哭了起來。

收拾好情緒後,肖永銀敲門進入了房間,一進門,他便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劉伯承,眼眶發紅的肖永銀急忙走了過去,握住了劉帥的手,嗚咽地說道:「老師長,我是肖永銀啊,我看你來了。」

劉伯承睜開眼睛,一看是自己的老部下,便努嘴想要跟他說話,但最終只能發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聲音。

肖永銀見狀心裏更加難受,他安撫著劉帥平靜下來。之後的一段時間裏,肖永銀就這樣靜靜地握著劉帥的手,一句話不說,但眼淚卻一直不停地往下掉。

半個多小時後,護士輕輕地開門進來,提醒他病人需要休息,這時,肖永銀才不舍地起身,向劉帥敬了一個軍禮,轉身離開了。

1986年10月7日,劉伯承元帥病逝,鄧小平安排治喪事宜,當他看完治喪委員會準備的名單後,十分生氣地對工作人員說道:「誰不來都行,但是,肖永銀必須來。你們怎麽定的人員名單?怎麽能沒有肖永銀?」

一會兒後,鄧小平打去了一通電話:「你好,我是鄧小平,現在需要你立刻進京……」

接電話的便是身在南京的肖永銀,當他聽到劉帥去世的訊息後,頓時失聲痛哭起來。劉帥是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師長,最敬重的老首長。如今,自己沒能見他最後一面,這讓肖永銀心中十分愧疚。

到達告別儀式現場後,肖永銀看著劉帥的遺體,眼淚不停地流著,他在心中悲痛地喊道:老師長,肖永銀來晚了啊。

劉伯承始終是肖永銀最敬愛的師長,肖永銀也是劉伯承最疼愛的戰士。盡管兩人的人生經歷不同,但在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忠誠於黨和國家的赤誠之心,並甘願為此奉獻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