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3歲男孩撿到玉璽,上交國家獲20元路費,45年後專家為何登門拜訪

2024-06-09歷史

中國的歷史悠久,有許多珍貴的文物,文物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歷史,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但是這些文物因為戰爭等原因流落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有的幸運的則被留在博物館中。

陜西省是文物最多的地方,全省擁有世界文化遺產3處9個點,它見證了無數個朝代的更替交換,曾經還是中國古代秦朝和漢朝的國都。

1968年9月,一個陜西省鹹陽市的13歲小男孩無意中撿到一枚玉璽,和父母商量後上交給了國家,並且拒絕了國家的獎勵金,只收下了20元當作來往的路費,在45年後,收到專家的邀請,參加了表彰大會。

小男孩撿到的這塊石頭到底有什麽來頭?45年後,他過得怎麽樣了?下面就讓我帶著大家走進這段故事。

這是一個出生在陜西鹹陽一個農民家庭的小男孩,名叫孔忠良,家裏生活節儉,甚至省吃儉用才能湊夠他的學費。他的父母從小就教育他要拾金不昧,對同學要樂於助人。

一、孔忠良撿到玉璽

這天放學,13歲的孔忠良和往常一樣走路回家,因為他的父母工作忙,所以他都是自己上下學。這個年紀正是調皮搗蛋的時候,當他來到水渠邊的時候,準備撿石頭打水漂。突然他看到一個會發光呈乳白色的石頭,這讓他眼前一亮,這石頭的形狀也很特別,像瞪著眼睛的老虎一樣,上面還刻著他看不明白的復雜文字。

發現了這個石頭的孔忠良覺得特別開心,拿在手裏觀察了許久,隨後他小心翼翼地將這個石頭放進書包裏,迫不及待地帶回家給父母看。當他的父親孔祥發回來後,孔忠良將這個特別的石頭拿給父親看。

孔祥發仔細端量著手中的石頭,發現這個石頭不同尋常,雖然自己沒有什麽文化,但是常年在外打拼的經歷讓孔祥發覺得這個石頭的不同之處。

孔祥發看著這個石頭有點像印章的模樣,還有點像古時候的玉璽,他猜測這很有可能是一件文物。如果真的是文物的話,他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但這時候,他卻有點猶豫了,因為他們的家庭條件實在是太差了,如果將這個文物賣出去的話,一定可以改變窮困潦倒的生活。

孔祥發從小到大就聽說過不少人撿到文物的事情,而且很多人一聽說有誰家撿到了寶貝,不懷好意的人都會用利益引誘,將文物買走。

可是,他們從小教育孔忠良要拾金不昧,這時候自己卻猶豫了。經過一晚上的思考,父親孔祥發決定上交給國家。

第二天一早,父親就給孔忠良請了假,帶著他前往博物館去。由於家裏離城市較遠,因此兩人早早就起床出發了。用了差不多四個小時才到達博物館。

二、父子倆上交玉璽

當兩人到達博物館後,孔祥發找到工作人員,一臉嚴肅地對她說:「可以幫我把館長叫出來嗎?我這裏有個重要的東西交給他。」

工作人員見此人一本正經的樣子,也不敢怠慢,隨後立即通知了館長。工作人員將此事告訴館長後,便將父子倆帶到館長的辦公室內。

孔祥發這才將懷中的寶貝從包裏拿出來。館長接過手裏的玉璽,仔細端量,憑借他多年鑒玉方面的經驗,他認為這印章上的花紋和刻字,絕對不是一般的文物,他猜測這很有可能出自於皇家的玉璽。

三、原來是「皇後玉璽」

於是,館長立即囑咐工作人員將文物鑒別專家全部請來。過了不久後,不少專家匆匆趕來,都要看看這個寶貝到底長什麽樣子。

專家拿起來這個高2厘米,長2.8厘米的印章,仔細一看,發現這枚玉璽用的是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制成的,上面印著的花紋是龍九子之一,螭虎,它是古代帝王的權利象征。玉璽的底部還刻著「皇後之璽」四個大字。

專家們翻閱古文獻,【漢官舊儀】中記載:「皇後玉璽,文與帝同。皇後之璽,金螭虎紐。」隨後,專家們發現孔祥發父子倆的居住地距離距離漢高祖劉邦與呂後合葬的陵園有些接近,專家當場斷定,這個印章就是西漢呂後的「皇後之璽」。

呂後指的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女性政治家,劉邦的妻子,呂雉,並且她與另一位女帝武則天被人們稱為「呂武」,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呂雉的厲害之處。

呂雉的父親認為劉邦將來必成大事,於是就將女兒呂雉許配給他,當劉邦稱帝後,呂雉就自然而然成為了皇後,最終,她協助漢高祖劉邦獲得了天下。

呂後在劉邦過世之後便成為了漢朝新的控制者,國家大事也由她一人做主。

呂雉在控制漢朝之後權傾四野,心狠手辣。由於戚夫人在劉邦生前仗著劉邦的寵愛,經常哭鬧,想要將自己的孩子立為太子,在劉邦過世,呂雉大權在握,將戚夫人和他的孩子殘忍的全部殺害,並且將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後來為了穩固政權,還接連迫害了許多開國功臣。

專家猜測這枚玉璽應該是呂後的陪葬品,後來陵園遭到破壞,玉璽才被帶了出來,可能被大水沖到了墓穴裏,最後被孔忠良撿到。

這枚玉璽見證了很多歷史上記載的故事,它是中國僅有的一枚皇後玉璽,具有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因此這枚玉璽價值不菲。

孔祥發父子倆知道這枚玉璽有這麽大的價值後,他們為將玉璽上交給國家而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館長為了感謝孔祥發父子倆,打算將兩人的事跡上報,並為他們申請幾千塊錢獎勵金。但是孔祥發認為保護文物是每個人都應該盡的責任,連連擺手拒絕。

館長見孔祥發如此堅定,也沒再說什麽,給了父子倆20元錢,當作來回的路費。最後,這枚玉璽就被放在博物館中成為了鎮館之寶。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天發生了什麽事情,孔祥發父子倆的生活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原本以為這件事會就此結束。

四、45年後,專家再上門

45年後,孔忠良從風度翩翩的少年成為了一個58歲的老人。突然有一天,博物館的專家找到他,邀請他參加文物保護發展基金會。這一時間讓孔忠良摸不著頭腦,都過了這麽些年,他早已將此事忘記,於是專家便與他討論曾經的往事。

原來在2011年,陜西省就成立了神州文化保護發展基金會,召開大會的目的,就是為了表彰曾經在陜西省進行的文物保護行動中做了貢獻的人,其中就有孔忠良。當年玉璽被放入博物館後,透過展出的方式,不少人了解到這塊玉璽的背後故事,也有很多人聽說了孔祥發父子倆拾金不昧的故事。

45年前孔祥發父子倆在發現後,第一時間上交了文物,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他的愛國之情讓國家感動,因此在表彰大會上,孔忠良被評為「為遺址保護做出傑出貢獻」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

這個表彰對於孔忠良來說實在是一個極大的榮譽,他自己也萬萬沒想到,都過去了45年,他將玉璽上交國家的事情還被深深地記住,他感到特別欣慰,不知不覺中,孔忠良的眼角含有淚水,此時此刻,他也許在想念自己的父親吧。

正是因為有孔祥發父子倆這種拾金不昧的人守護著我們國家的歷史遺跡,才讓這些文物得到很好地保護。對於每個人而言,都要向他們學習,盡可能地讓文物回歸到它原本的位置,這是我們所有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