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公元1423年,關於建文帝的問題,朱棣懸了21年的心終於落地了

2024-05-16歷史

明朝的輝煌歷史中,有一場巨變足以載入史冊,那便是朱棣為了皇權之爭而發動的靖難之役。在這場關乎皇位傳承的動蕩中,朱棣僅憑藩王之軀,竟成功顛覆了掌握整個大明資源的建文帝,最終實作了靖難之願。然而,即便朱棣成功推翻了建文帝,他的心中仍有一塊巨石難以釋懷,那便是南京城破後建文帝的生死下落,始終成為他心頭難以消解的疑雲。

談及建文帝的歸宿,明面之上,朱棣為了昭示天下、洗清弒君之嫌,正式宣告建文帝自焚身亡。他在即位後致北韓國王的詔書中寫道:「建文不幸受權奸脅迫,最終選擇自焚以終。」然而,盡管朱棣給出了這樣的官方說法,其內心深處卻對建文帝自焚一說心存疑慮。畢竟,建文帝下落不明,對他來說始終是一個潛在的威脅。因此,為了徹底解開這一謎團,安撫自己內心的焦慮,朱棣在即位後秘密派遣眾多人手,四處探尋建文帝的蹤跡。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編劇巧妙地透過戲劇化的手法,讓朱棣與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有了戲劇性的碰面,以此安撫了朱棣的內心。然而,若我們追溯真實的歷史記載,便會發現事情遠非劇中描繪的那般簡單。那麽,歷史上的真相究竟是怎樣的呢?朱棣與建文帝朱允炆,這兩位明朝的重要人物,是否真的有過會面?

提及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我們不能不提及一位重要人物——胡濙,這位曾解開朱棣內心糾葛的卓越大臣。公元1400年,即建文二年,胡濙踏入仕途,以其出類拔萃的才華一舉高中進士,並被授予兵科給事中的職位。後來,隨著朱棣攻取南京城並登基稱帝,胡濙的仕途也迎來了新的轉機,他升任為戶科都給事中。盡管這一職位在朝廷中並非顯赫至極,但對於胡濙而言,這無疑是一次重要的升遷。

先前提及,朱棣在登基之後,因對建文帝的下落始終心存疑慮,曾私下指派多名官員深入民間進行搜尋,其中便包括了胡濙。畢竟,在茫茫人海中尋找一個有意隱匿的人,無異於大海撈針,故朱棣並未將全部希望寄托在胡濙一人身上。而在胡濙忙於民間搜尋的同時,朱棣又聽聞了建文帝可能已逃往海外的傳言。於是,他便命鄭和率領船隊下西洋,表面上是為了宣揚大明的威德,實則暗地裏也在探尋建文帝的蹤跡。此舉無疑顯示了朱棣的深遠用意和縝密布局。

朱棣對建文帝的下落一直心存疑慮,無法釋懷。以胡濙的遭遇為例,他在尋找建文帝的過程中得知母親病逝,於是懇請朱棣批準他回家為母守喪。然而,朱棣並未應允他的請求,盡管這看似合情合理。為了安撫胡濙,朱棣決定給予他一定的補償,下令將他提拔為禮部左侍郎,以示慰藉。

沐浴皇恩的胡濙,再度踏上了漫長的尋覓之旅。時光荏苒,直到永樂二十一年,即公元1423年,他終於探得建文帝的確切下落。獲悉此訊息後,胡濙刻不容緩地奔赴邊關,當時朱棣正忙於征戰。據史書記載,胡濙抵達時,朱棣已就寢,但聽聞胡濙到來,他立刻下令召見。兩人的會談內容極為機密,因此史書並未詳載。然而,一個細節卻透露出他們交談時間之長——史書載:「漏下四鼓乃出。」四鼓,即報更的鼓聲響起四次,在古代中國,人們以敲鼓打更來計時,每過一個更次敲一次鼓。四鼓,相當於現在的淩晨2點左右。由此可見,胡濙與朱棣的會談直至深夜才告一段落。

經過這次會談,我們可以推斷胡濙必定向朱棣透露了關於朱允炆的確切情報,否則二人不會深入交談如此之久。隨後,困擾了朱棣長達21年的疑雲終於煙消雲散。想要更真切地體會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翻開史書,探尋其中的記載:二十一年後,胡濙回朝,他緊急趕往宣府拜見朱棣。當時,朱棣已經就寢,但聽聞胡濙到來,他立刻起身召見。胡濙詳盡地匯報了他所掌握的一切資訊,直到深夜四更時分才離開。在胡濙到來之前,曾有傳言稱建文帝朱允炆蹈海而去,為此朱棣曾派遣內臣鄭和等人多次出海遠航至西洋,尋找其蹤跡。直到此刻,朱棣心中的疑慮才終於得以釋懷。

雖然朱棣的疑惑已得到解答,但史書的避而不談使得朱允炆在靖難之役後的去向仍舊撲朔迷離。傳聞中,有人稱朱允炆已遁入空門,皈依佛門為僧;亦有人言他揚帆出海,另覓一隅之地安居。總之,關於朱允炆的真實下落,至今仍是一個充滿神秘色彩的歷史謎團,尚未被完全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