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越發佩服毛主席,他當年對蘇聯的建議真高明

2023-12-10歷史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越發佩服毛主席,他當年對蘇聯的建議真高明

隨著烏克蘭危機步入第二個年頭,特殊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將俄羅斯和西方陣營卷入激烈的博弈之中。

這場沖突已經不再僅僅是為爭奪烏克蘭國土,更成為代表著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和國際秩序的一場復雜較量。盡管俄羅斯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取得了一些進展,成功掌控了烏克蘭相當規模的領土,但面對西方的堅定支持,俄羅斯似乎陷入了一個難以擺脫的泥潭。

在當前烏克蘭危機的緊張形勢下,回溯至1957年,毛主席曾向蘇聯提出一系列富有遠見的建議,這些建議的影響可能早已超越了時光的束縛。

赫魯曉夫的背水一戰

1956年的秋天,波蘭大地上彌漫著一種無法言喻的緊張氣氛,仿佛風雲驟變的預兆正悄然逼近。社會主義陣營內的動蕩,宛如暗流湧動,暗示著一場即將來臨的深刻變革。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挑唆下,波蘭社會主義國家的農民們激起了一場浩大的反抗浪潮,將整個社會主義陣營推向了未知的境地。

這場農民暴動不僅讓蘇聯領導人感到措手不及,也在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中引起了不安的觀望。社會主義大哥的形象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全球各地都在密切關註,期待著看到這位老大哥如何在這場內外交困的危機中應對。

盡管蘇聯透過強硬手段試圖震懾波蘭,但在波蘭老百姓堅定的抗議遊行中,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最終被迫撤退。

緊隨波蘭的驚濤駭浪後,匈牙利成為社會主義風暴的又一焦點。大規模沖突和流血事件將人民對納吉政府的反抗推向了巔峰。蘇聯為了維護社會主義陣營的穩定,不得不透過軍事手段來平息動蕩。然而,這場鎮壓並沒有挽回老大哥在全球的地位。

很快,各國對赫魯曉夫和蘇聯的不滿如潮水般湧現,暴動再次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爆發。

冷戰格局下,蘇聯與美國的對峙進入白熱化階段。這時,西方集團以美國為首,借機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場「反蘇聯反共產」的運動。這場運動導致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黨員紛紛結束黨派,社會主義思想在這個動蕩的時刻面臨了空前的考驗。

在蘇聯陷入國際困境的時刻,赫魯曉夫敏銳地將目光投向了社會主義陣營中崛起的一股力量——中國。盡管新中國的實力相對薄弱,但在國共內戰中的勝利和在北韓戰場上對美國和「聯合國軍」的巨大打擊,使其在社會主義陣營中傲然嶄露頭角。

希望借助中國的堅實後盾來應對國際上的巨大壓力,赫魯曉夫毫不在乎國內可能產生的反對聲音,勇敢地決定與中國建立更為緊密的關系。為了深化合作,他與中國領導人簽署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國防新技術協定】,旨在共同推動導彈領域的研究與發展。

1957年11月,蘇聯向中國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發出了邀請,共同參加十月革命的慶祝活動。這一邀請仿佛是一場政治舞台上的邀約,意味著在社會主義陣營內,聯合抵禦外部壓力的時刻已經到來。中國與蘇聯的緊密合作成為一場全球政治的焦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社會主義陣營內部的不安。

遊泳池間的對話


毛主席再次踏足蘇聯,這一次的存取並非僅僅是為了促進兩國友好關系,更是為了在國際舞台上重新定義社會主義盟友之間的平等關系。

回首第一次訪蘇,史太林的冷淡和拖延讓談判場面充滿了尷尬,毛主席堅持著平等的原則,但卻不得不在國際媒體的壓力下,透過簽署新條約來結束這場曲折的交涉。傳言史太林或許會透過「軟禁」毛主席來控制新中國的訊息成為了最後的妥協的推動力。

這次訪蘇,毛主席對史太林的評價是「功過三七開」,這一表態既承認了史太林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偉大功績,也毫不回避指出他在中國革命中所犯的巨大過錯。

赫魯曉夫在毛主席的時代展現了截然不同的態度。在1954年存取中國後,他於1957年再度親自到機場迎接毛主席,展現了對中蘇友好的重視。這一次,兩位領導人在一片浴巾披肩的寧靜遊泳池邊展開了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對話,成為兩國領導人坦誠交流的平台。

毛主席在對赫魯曉夫表達對帝國主義的深刻看法時,提出了「紙老虎」的理念,認為帝國主義並非強大而可怕,而實際上只是一個虛弱的紙老虎,不值一驚。毛主席堅信,在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軍事對比中,社會主義擁有更為強大的力量,其堅定的信仰讓赫魯曉夫感到意外。

對於赫魯曉夫而言,毛主席的「紙老虎」理念可能有些出乎意料,尤其是對於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強大他感到非常危險。在他的觀念中,毛主席對西方的輕視可能會導致與這些資本主義國家的沖突,可能會讓社會主義陣營在全球政治的大棋盤上陷入風險之中。


赫魯曉夫試圖向毛主席解釋,以導彈來解決戰爭的時代已經來臨,但毛主席顯然對這種「武器可以決定勝負」的理念並不接受。

在他看來,軍事力量背後的真正力量在於信仰和堅定的意誌,而導彈只是手段之一。在離開中國時,赫魯曉夫甚至向身邊的人表示,與中國的沖突難以避免,而毛主席在泳池旁的接見更讓他感到被輕視。

盡管赫魯曉夫因為自尊心強烈,曾將毛主席的幽默誤解為輕視,但為了拉攏中國,他在上台後已經不得不顧及更多。在1954到1957這三年裏,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物資、人力、技術援助,甚至包括原子彈的研發。這是一場政治上的賭局,赫魯曉夫希望透過經濟援助和技術支持來穩定兩國的關系。

作為回報,中國與蘇聯的關系愈發密切,給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樹立了榜樣。赫魯曉夫原計劃安排200萬人在路旁歡迎,但毛主席拒絕,認為太過隆重不妥。最終,赫魯曉夫改為紅毯鋪地,親內建領蘇聯最高領導人在機場迎接。

平糊應對

在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領導人的交談中,毛主席再次強調「資本主義國家都是紙老虎」的信念,這一理念在與會領導人中得到廣泛認同。在大會的開幕式上,毛主席強調了社會主義國家應以蘇聯為首,認為只有蘇聯才是有著40年經驗的大國、老黨。

毛主席分享了兩次來蘇聯的不同感受,強調了他對民主的理解:「以前不像兄弟黨,但是現在能夠一次又一次地接受大家提出來的意見,一次又一次地改動,這就是民主。」 毛主席的言辭引起了60多個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的共鳴,他們紛紛起立鼓掌,對毛主席的開放和民主態度表示高度贊賞。


在毛主席的努力下,包括波蘭在內的12個國家簽署了宣言書,表明「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將團結一致。赫魯曉夫對此表示滿意,但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對赫魯曉夫來說頗具挑戰性的建議。

毛主席建議蘇聯在遭受資本主義國家進攻時不要立即還擊,而是保護自己,保持冷靜。這個建議讓赫魯曉夫感到疑惑,他不理解為什麽在遭受攻擊後不能立即還擊。對於赫魯曉夫來說,現代戰爭已經超越了過去的概念,不再是傳統的人力、坦克和飛機的對抗,而是可以迅速決定勝負的遠端熱武器。

毛主席在向赫魯曉夫提出的建議中展現了深刻的戰略思考和超前的戰略眼光。他認為蘇聯在面對可能的敵襲時,應采取一路撤退的戰術,將戰線拉伸至烏拉爾山,堅持兩三年後再進行更有優勢的反擊。這個戰略建議體現了毛主席對戰爭的獨到見解,強調保護資源和保持冷靜的重要性。

赫魯曉夫對這一戰術有些無奈,他認為毛主席的戰爭觀念可能有些過時,現代沖突更加依賴先進的武器技術。盡管雙方對此存在爭議,但並沒有深入討論。


毛主席作為一位卓越的戰略家,以其對持久戰、遊擊戰理念的深刻認識而聞名。在與蘇聯領導人的交流中,他展現了對戰爭本質的透徹分析,尤其是在建議蘇聯調整戰線面積、拉伸作戰縱深方面,符合遊擊戰十六字方針中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

與毛主席當時的建議相比,俄烏沖突的發展似乎驗證了毛主席的戰略智慧。最初的預期是俄羅斯迅速占領基輔,然而實際情況卻完全不同。雖然俄軍迅速占領了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但在多次進攻基輔後未能成功占領,陣線的拉長使得俄軍傷亡急劇上升,後勤補給問題也暴露無遺。

烏克蘭在得到西方國家的武裝支持後發動了反攻,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這一沖突由最初的短期戰變成了長期的消耗戰,與當初赫魯曉夫想象中導彈亂飛、原子彈參戰的情景背道而馳。

毛主席的預見


幾十年前,毛主席的戰略洞察早已超越時空,他對西方國家陰謀的深刻分析和對蘇聯作戰弱點的揭示,似乎在當今的俄烏沖突中找到了回音。這場沖突實際上是俄羅斯與資本主義國家西方陣營之間的戰爭,而毛主席的思想再次顯得尤為重要。

從另一角度看待這場沖突,它不僅僅是局限於烏克蘭的問題,而是涉及到國際戰略格局的調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同樣也在對中國進行著威脅。在這個關鍵時刻,毛主席的思想變得更加珍貴,我們有必要從中汲取營養,以有效遏制、打擊,甚至消滅這種霸權主義。

毛主席的智慧不僅僅表現在對蘇聯局勢的深刻理解,更是對國際戰略格局的獨到見解。他的預見力使得他能夠看清資本主義國家的陰謀,並為未來的應對提供了指引。在今天的世界舞台上,我們可以從毛主席的戰略智慧中找到應對當前威脅的策略。

毛主席的思想不僅是歷史的遺產,更是我們應對國際關系中不斷變化的力量的有力武器。這是一場思想的傳承和戰略的啟示,讓我們能夠以更為明智的眼光面對當今世界的復雜挑戰,為國家的獨立和和平作出更為明智的抉擇。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