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戰場中的三方博弈,蘇聯為何態度轉變,力挺中國?

2024-04-25歷史

抗美援朝,可以稱得上新中國的立國之戰。

這一戰,不僅打出了國威,讓承受了百年屈辱的國人揚眉吐氣。

這一戰,也打得列強膽寒,此後數十年不敢覬覦神州大地。

戰場上,風雲激蕩;

戰場後,波譎雲詭。

中蘇朝,雖同屬一方,但心中也各有思量。

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帶頭大哥,蘇聯對待這場戰爭的態度卻頗為曖昧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蘇聯一改之前的姿態,開始力挺中國的呢?

(北韓戰場上,誌願軍發起戰鬥沖鋒)

各方思量

北韓作為中國東北方向的鄰國,自古以來就與中國保持著密切的交流。

生活在這個半島上的人民,有著近兩千年的文化傳承。

但到了1945年,半島上的局勢發生了改變。

當時,美國想要接收日本留下的勢力範圍,但蘇聯借著地利之便,搶先一步進入了北韓半島

為了止損,美國人便在島上畫了一條線,以此作為兩個超級大國的勢力分割線,這就是著名的「三八線」。

金日成在蘇聯的支持下,成立了北韓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與之相對的,美國人也幫助李承晚政府,建立了大韓民國。

無論對於哪個民族而言,分裂都是難以承受之重。

兩國建立之後,時時刻刻都在想著怎麽統一對面,由此爆發的沖突與爭端,綿延至今。

1948年,北韓共和國剛剛成立,金日成就迫不及待得給史太林寫了封信,希望能得到蘇聯的幫助,以完成對半島的統一。

但當時的史太林擔心與美國爆發直接沖突,故而拒絕了金日成的請求

那麽,是什麽原因讓史太林改變了想法呢?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還與中國有著直接的關系。

當時日本投降後,蘇軍不僅是進駐了北韓半島,還順勢進軍東北,消滅了日本的關東軍。

蘇聯在東北最大的收獲,就是得到了旅順港

熟悉沙俄歷史的朋友,應該能夠解俄國人對不凍港的執著。

不過,蘇聯人的特權並沒有享受太久,新中國成立後,顯然是不可能接受這個不平等條約的。

1950年2月14日,中蘇兩國簽訂了 【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其中就著重提到了旅順港的歸屬問題。

史太林對此,自然是非常不滿意的。

好在,僅僅一個月之後,他就看到了挽回損失的機會。

同年3月底,金日成悄悄來到了莫斯科。

這一次,他在這裏呆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花費這麽多時間,金日成只為了能讓史太林同意幫助他統一半島。

同樣是這個問題,史太林這次卻給了不一樣的答復。

他同意了金日成的請求,但也提出了一個條件

這個條件就是讓金日成去一趟北京,以獲得中國的支持。

為什麽史太林這一次願意幫助北韓實作統一呢?

一方面,是因為在不久前,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都先後在公共場合發表了相關聲明。

因此,金日成和史太林都認為美國不會介入北韓半島的統一戰爭中來。

另一方面,則是史太林出於對蘇聯利益方面的考量。

在失去旅順港後,蘇聯需要重新在東亞地區獲得另一個良港

於是,史太林的目光就投向了北韓半島。

只要能幫助金日成拿下南韓,那麽蘇聯就能獲得港口的管理權。

畢竟,相比於中國的體量,北韓顯然更容易拿捏一些。

1950年6月25日,準備充分的北韓人民軍,越過三八線,打響了北韓戰事的第一槍。

僅僅三天,人民軍就以摧枯拉朽之勢占領了漢城。

就在半島即將完成統一之時,美國人以誰也沒想到的方式介入了這場沖突。

韓戰爆發後,美國人就操控聯合國對北韓施壓,並在南韓即將覆亡之際,率16國聯軍登上了半島

北韓人民軍雖然戰力不俗,但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根本毫無勝算。

美國人之所以要介入這場戰爭,就是不願意讓蘇聯完全占據整個半島,否則日本就會承受巨大的安全威脅,會嚴重損害美國在亞洲的根本利益。

面對「聯合國軍」疾風暴雨的攻勢,人民軍一路潰敗,很快就從「三八線」退到了鴨綠江邊。

在「聯合國軍」登上北韓之時,中國就嚴厲警告了美國政府,不得越過「三八線」。

作為世界霸主的美國人,自然不會把這樣的警告放在眼裏。

那個時候的中國,只是一個剛剛經歷戰亂,從一片廢墟中建立的國家,並不是人們眼中的大國、強國

就連國內的大多數人,也反對介入半島局勢。

並不能因此認為這些人沒有見識,相反,正是因為他們知道的足夠多,知道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是多麽的巨大。

與美國的差距,毛澤東主席自然也是清楚的。

但主席更清楚,如果讓美國人占據了北韓,會對新生的中國產生多麽巨大的威脅。

困難可以克服,但國家的安全,絕不容許有絲毫妥協

為了保衛新生的家園,同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兵鋒直指當世霸主和他的「仆從軍」們。

態度轉變

美國人的介入,雖然有些出乎了史太林的預料。

但對蘇聯來說,這樣的局勢卻稱不上壞,尤其當中國也進入戰場後,史太林簡直高興壞了

金日成曾在美國介入時,請求史太林出兵幫自己。

不出所料,史太林拒絕了這個請求,但同時,他也給金日成指了條明路,讓他來找中國幫忙。

如今的局面,正是史太林想要看到的。

並不是說他對中國的實力抱有什麽期待,恰恰相反,史太林並不認為中國能擋住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一旦中國戰敗,那麽無論在戰略上,還是在安全上,就不得不完全依附於蘇聯了。

屆時,蘇聯自然可以「名正言順」的以保衛中國安全的名義,駐軍東北

所以,在史太林看來,無論這場戰爭如何演變,蘇聯都穩賺不虧。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在戰爭初期,蘇聯的態度會如此曖昧了,甚至答應給我們的援助也遲遲沒有落實到位。

除了蘇聯有自己的打算外,北韓也同樣有著自己的想法。

作為北韓最高領袖的金日成,此時的處境非常艱難。

戰事的糜爛,讓他在黨內的威信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當收到誌願軍前來的訊息時,他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便是拿到誌願軍的最高指揮權。

這樣一來,誌願軍所取得的戰績,都會一一加到他的身上,增強他在黨內的統治基礎。

對聯合作戰來說,統一指揮權是一個最為緊要的問題,否則就會導致很多不必要的損失,甚至就此葬送掉整個戰局。

(誌願軍的擔架部隊在運送傷員)

在入朝作戰初期,就因為指揮權不統一,導致出現了「北韓人民軍」的坦克誤擊誌願軍的事情。

對於戰場的指揮權,我方是一貫而明確的,誌願軍自然應該由我方來指揮

彭德懷元帥也在給毛澤東主席的信中,從軍事層面否決了金日成的提議,對此毛澤東主席也是非常贊同的。

雖然中國方面拒絕了金日成的提議,但金日成並沒有因此放棄,而是希望獲得史太林的支持。

一開始,史太林的態度是模棱兩可的,直到誌願軍在戰場上展現出了令人震驚的實力,才改變了他的態度。

在韓戰開始之前,世界上的各個強國都沒有把中國的軍事力量放在眼裏。

所以,哪怕知道中國有可能出兵北韓,但驕傲自大的「聯合國軍」還是選擇了分兵追擊潰逃的北韓人民軍

彭德懷元帥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勝機,經過一番周密的部署,共計殲滅「聯合國軍」一萬五千多人。

透過這次的戰役,我誌願軍幫助北韓挽回了糜爛的戰局,粉碎了美國人想在感恩節前回家的美夢。

(誌願軍俘虜美國士兵)

這次戰役的失利,並沒有打擊到「聯合國軍」的自信,他們認為只是中了我軍預謀已久的伏擊,措手不及之下才導致了失敗。

很快,調整完畢的「聯合國軍」就發起了「聖誕節攻勢」

美國人自信滿滿的想要以一場正面攻勢,徹底擊潰我誌願軍。

在這場各國矚目的戰役中,我誌願軍將戰爭的藝術和戰鬥的意誌表現得淋漓盡致。

長津湖一戰,舉世震驚。

透過這一戰,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史太林也是從此時開始意識到,我誌願軍是很有可能在北韓戰場上徹底戰勝美國的

當時正值美蘇全球爭霸的關鍵時刻,如果能在北韓這個重要戰場上擊敗美國人,對蘇聯的好處不言而喻。

(中國人民誌願軍空軍)

於是,自此之後,蘇聯開始加快、加大了對我誌願軍的支援,甚至不惜派出自己的空軍與美軍秘密交戰,以保護我軍的後勤補給線。

關於戰場的指揮權,史太林也讓金日成交給了我誌願軍,讓中朝兩國的軍隊真正聯合了起來。

除了在戰場上給我們支持外,史太林還在國際上運用蘇聯的影響力,支持中國,幫助中國收獲了大量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總的來說,蘇聯對中國的大力支持,是誌願軍用勇氣和實力贏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