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戰中,蔣介石曾3次申請出兵參戰,為何都被美國拒絕?

2024-04-23歷史

1950年夏天,蔣介石得到訊息,韓戰爆發。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已經在北韓半島登陸。聽到這個訊息,蔣介石趕緊找到顧維鈞,讓他向美國傳話,表示台灣也願意出兵參戰。

蔣介石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說不定,自己能夠借此實作反攻大陸的願望。

癡心妄想

不過,蔣介石顯然是在做夢,別說反攻大陸的願望實作不了,其實,美國根本就不打算讓蔣介石出兵,他們對蔣介石的能力完全不信任。

從解放戰爭時期,美軍對國民黨的軍事實力就有了清晰的認知,這完全不像一支現代化的軍隊,裏面許多士兵竟然是被抓來的壯丁。

上級軍官對下級的士兵肆意打罵,克扣軍餉,美軍送來的大半援助都給貪汙了,從資金到武器裝備,甚至到一個小小的藥片,這些人雁過拔毛。

而且,蔣介石、宋美齡夫妻倆就是帶頭貪汙的人。

所以,美軍對蔣介石的表現非常絕望。

尤其是短短幾年時間,蔣介石就丟掉了大好江山,只能龜縮在台灣島上,靠抱美國的大腿換來一線生機,這讓美國很難相信這家夥,能在北韓半島打出什麽漂亮的仗。

但蔣介石卻一直蠢蠢欲動。實際上,1949年,蔣介石就開始了野心勃勃的展望。

他曾試圖和南韓的李承晚等人進行溝通,想要以台灣為中心,建立一個反對共產黨的聯盟,想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

因為他知道,由於解放戰爭中自己的表現太過糟糕,現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對他處在觀望的狀態,不願意盡全力去幫助他反攻大陸,所以,蔣介石才想依靠其他的力量。

對於蔣介石提出的要求,李承晚竟然同意了,而且,他還邀請蔣介石到南韓存取。

蔣介石高興壞了,以為自己的反攻大計已經走出了第一步,於是,他興高采烈地來到南韓,會見李承晚。

卻不料,李承晚想的根本就不是組建什麽聯盟,他只是想借著這個理由,向蔣介石要援助。

當時,南北韓陷入分裂,雙方都想要消滅對方,實作統一。南韓依附的是美國,北韓依附的是蘇聯。

單純看軍事實力的話,南韓遠不如北韓,李承晚這個人非常狡猾,既然有便宜可占,他當然不會放過。

蔣介石剛一來,李承晚就挑明,他希望台灣能夠援助他一部份戰鬥機和軍艦,如果能直接出兵幫忙打仗,那就更好了。

聽完這一番話,蔣介石懵了。這次合作當然是沒有談成,蔣介石失望而歸。

但蔣介石的眼睛並沒有離開北韓半島,因為,此刻他和李承晚可以說是同病相憐。

兩個人都一樣的不爭氣,導致美國對他們的信心越來越微弱,甚至一度想把蔣介石和李承晚兩人踢出去,另立政府。

這讓蔣介石感受到了危險,對美國來說,台灣和南韓不管誰當家都一樣,只要聽話就好。

對蔣介石來說卻大不相同,他還在亞洲規劃著自己的藍圖,所以,便更要想辦法尋求與南韓的合作。

野心勃勃

1950年爆發的韓戰,原本是北韓半島上兩股勢力的內戰,可是美國橫插一腳之後,性質就不一樣了。

此時,蔣介石覺得老天爺都在幫助自己。因為,北韓局勢的變化,讓美國迅速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

原本美國還維持著和平的面具,不想徹底與新中國撕破臉。

可是,北韓與中國唇亡齒寒,加上美國野心勃勃,毫無顧忌,不僅侵占了北韓半島,還騷擾東北邊境,新中國必然會對此作出回應。

雖然當時人們還不知道新中國會不會出兵,但顯然,雙方已經是敵人了。

這時候,蔣介石覺得自己的地位提高了,美國如果想要對新中國以及北韓這些紅色國家進行打擊,那他大可以當一個急先鋒。

而且,隨著與中國、北韓交惡,美國勢必更加重視台灣和南韓的戰略地位。

果然,不出蔣介石所料,在韓戰爆發之後,美國很擔心中國會趁機去收復台灣,所以趕忙派自己的第七艦隊入駐了台灣海峽,這更給蔣介石吃了一顆定心丸。

蔣介石決定趁熱打鐵,他先後發了兩封電報,一封給李承晚,一封給美國總統杜魯門。

在這兩封電報中,他都表示,只要美國和南韓有需要,自己願意立刻把3.3萬人的精兵派到前線去,協助美國作戰。

發了這兩封電報之後,蔣介石害怕美國猶豫,於是又秘密的和美軍的總司令麥克阿瑟交流,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麥克阿瑟是個典型的戰爭狂人,聽說蔣介石願意出兵出力,他當然不拒絕。而且為了打擊中國,麥克阿瑟還把這件事情廣而告之。

但麥克阿瑟的做法,很快引起了美國政府的不滿,杜魯門當時根本就沒想讓台灣參戰。

麥克阿瑟是不計後果的,他想要把北韓半島完全攻占,可杜魯門還得考慮整個亞洲的局勢。

現在,所有人都知道,中國大陸是很想收復台灣的,這也正是美國在北韓作戰之余,還要派兵去防守台灣海峽的原因。一旦台灣失守,美國在亞洲的戰略布局又要崩潰。

但蔣介石好像不理解美國的用心,還是要把台灣的兵力抽調出來,去打北韓。

在杜魯門看來,這簡直荒謬。

他太清楚台灣士兵的作戰能力了,現在,杜魯門只求台灣能夠自保,千萬不要打亂美國的計劃,哪裏還指望他們出兵?

因此,杜魯門先是批評麥克阿瑟擅自決斷,隨後又給蔣介石發電報,表示不接受台灣出兵,讓蔣介石好好的防守台灣海峽。

但蔣介石並沒有死心,他這時候還沒看出來,美國是在質疑他的能力。他覺得,既然美國擔憂台灣的防禦問題,那自己就應該證明台灣在出兵三萬多人之後,依然具備防守的能力。

為此,他特意和自己的一眾心腹愛將開了會,認認真真的寫了一份關於台灣防禦問題報告,準備遞交給美國。

備受質疑

就在蔣介石這邊絞盡腦汁的時候,美國也遇到了麻煩。

因為,此時中國人民誌願軍已經跨過了鴨綠江,幾次作戰之後,美國發現,他們打不贏誌願軍,損失慘重。再這樣下去,他們就要被趕出北韓半島了。

美國慌了,而恰好這時,蔣介石又第二次請求讓自己出兵,美國被迫開始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一部份美國國會議員認為,蔣介石手下那些士兵的確不能打,可他們到底是和解放軍交戰過的,有經驗。也許讓他們到北韓戰場去,打得會比美國士兵更好一些。

此時的美國,因為幾次大戰的損失,手裏的兵力已經出現了短缺。所以,這個時候讓台灣士兵去當個炮灰,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美國還考慮了另一種辦法,那就是讓台灣軍隊直接去攻打中國大陸,開辟第二戰場,逼迫中國誌願軍回去支援,以此來緩解美軍在北韓前線的壓力。

當然,因為這個計劃實際上無法實作,所以很快就被否決了。

其中,表現最積極的就是麥克阿瑟。

麥克阿瑟認為,現在派到北韓的士兵多多益善,如果不是杜魯門不同意,麥克阿瑟恨不得直接把核武器搬過去。對於送上門來的軍隊,麥克阿瑟沒有不要的道理。

聽著美國為台灣是否出兵的事情爭論不休,蔣介石覺得,這件事情已經十拿九穩了。可沒想到,很快美國傳來訊息,他又一次遭到拒絕。

美國拒絕蔣介石的首要原因,依然是擔心台灣的防禦。過去他們就很不信任蔣介石的能力,而在同誌願軍真正交手之後,他們更害怕了。

誌願軍能夠和美國這個世界第一軍事強國,打得有來有回,那去攻打台灣,不更是手到擒來嗎?

另外,美國考慮到,蔣介石派出三萬多軍隊,表面上來看是增加了美軍的戰鬥力。按照麥克阿瑟的想法,這三萬多人即便不發揮多麽積極的作用,至少也能壯一壯聲勢。

可聯想到解放戰爭的實際情況,杜魯門想到了一種更不妙的結果,這三萬多人有可能幫不上忙,還會拖美國人的後腿,這可都是他們在解放戰爭中實打實吃過的虧。

對於不爭氣的隊友,美國已經司空見慣了,怯懦糟糕的南韓軍隊已經讓他們自顧不暇,再來一個國民黨,兩邊拖後腿。美軍大概就可以提前回家了。

除了過去的不信任因素之外,美國方面也做出了理智的分析。

台灣軍隊,從表面上來看,可能比誌願軍富裕一些,但實際情況完全相反。

國民黨軍隊潰逃到台灣之後,整個部隊的風氣比以往更加惡劣。

留下來的不是老弱病殘,就是被蔣介石誆騙來的壯丁,這些人根本就沒有辦法團結到一起。他們之所以還留在軍隊,無非是因為不敢逃跑。

而且,台灣根本就沒有很好的訓練條件。

甚至1950年之後,他們連最基礎的火炮訓練都沒有做過幾次。

而解放軍是從最殘酷的戰爭中走來的,他們的作戰能力和國民黨軍隊根本不在一個層次。

即便忽略軍事實力上的差距,還有美國不敢輕易觸碰的政治紅線。

國民黨軍隊一旦參戰,那就再一次把中國的內部矛盾放到了國際上。蘇聯可能借著美國幹涉他國內政的原因直接出兵,到時候,美國要對抗的就不僅僅是中國和北韓了。

所以,基於這些理由,杜魯門再次拒絕蔣介石出兵的要求。

而杜魯門的決策,竟然激怒了麥克阿瑟。

因為麥克阿瑟始終認為,台灣的兵力以及經驗,可以幫到美國。為了讓他們出兵,他甚至幾次三番的用言語去威脅杜魯門,這讓杜魯門對麥克阿瑟漸漸失去了耐心。

杜魯門認為,想要改變戰場上的劣勢,那就必須要奪走麥克阿瑟的指揮權。否則,長此以往,麥克阿瑟就要來搶奪總統的位置了。

事實上,當時的麥克阿瑟的確在準備競選總統,這讓美國政府的官員們如坐針氈。

麥克阿瑟一度權勢滔天,可在政治方面,他卻稍顯不足。在杜魯門的一番操作之下,麥克阿瑟被免職,李奇微接替了他的職位。

認清現實

而蔣介石聽到這個訊息,猶如晴天霹靂。他知道,麥克阿瑟是自己出兵的堅定支持者,現在換了新的統帥,那他想要出兵,就更沒有指望了。

蔣介石身邊的衛隊長回憶,麥克阿瑟被免職之後,蔣介石表現得非常沮喪,一直沈默不語。

蔣介石對能否出兵這件事反應這麽大,背後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他對美國有多忠心,而是蔣介石認為,出兵北韓是自己反攻大陸的籌碼。

只有美國徹底戰勝了誌願軍,蔣介石才能尋找到反攻大陸的機會。而且,如果國軍在北韓戰場上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會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國際上才能認可自己。

但是,如果不出兵,一切都是空話。更讓蔣介石難以接受的是,美國眼看就要打敗仗了。

只是,他依舊不願意放棄幻想。

1952年,美國在北韓戰場幾乎走入了絕境,蔣介石做了最後一次努力。

他給美國新任總統艾森豪威爾發去電報,希望美國政府能夠轉變想法,允許台灣參戰。

但這一次,美國政府拒絕的更加幹脆利落。

這時候的美國政府,其實也漸漸對戰爭絕望了,他們本想速戰速決,把北韓半島徹底變為自己的傀儡。卻沒想到,事情完全不受美國的控制,他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由於前線犧牲的士兵越來越多,經濟倒退越來越厲害,所以,就連總統的信譽都遭到了質疑。

因此,艾森豪威爾上台之後,認為現在美國的首要任務,是結束這場戰爭。

既然如此,蔣介石要出兵,就更是癡人說夢了。

三次被拒絕之後,蔣介石終於放棄了出兵北韓的想法。他這個時候也看得出來,韓戰,美國必敗。

可越認清現實,他就越絕望。蔣介石始終認為,美國能夠幫助自己重回大陸,然而,美國也並不是無所不能的。

在戰事失利的情況下,美國要做的,是保全自己的利益。

其實,美國也從沒有考慮過蔣介石的想法,只是想盡一切辦法攪混水,而蔣介石不過是美軍手中的一顆棋子。

當蔣介石的權威下降之後,美國甚至想過再扶持一個新的總統。

在韓戰徹底結束之後,蔣介石對自己三次請求出兵的事情避而不談。

可是,這樣一樁醜聞是瞞不住的。

參考資料:

紀彭文【蔣介石參加韓戰計劃流產始末】

孫寶根【孤島心路:蔣介石遙望大陸的26年】

侯中軍【韓戰期間台灣的應對及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