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馮戰爭期間討逆軍戰鬥序列及主要指揮官一覽

2024-04-06歷史

在編遣會議期間,馮玉祥和蔣介石之間矛盾已經激化。1929年春節,馮不告而別,由南京回到河南,雙方矛盾就表面化了。4月初蔣介石進兵兩湖討伐桂系時,馮在邵力子的疏通下,表面上雖打出了擁護中央的通電,暗中卻部署重兵於豫東和豫南,其意圖是蔣戰敗即派兵渡江奪取南京,桂軍敗則派兵出武勝關奪取武漢。桂系在鄂失敗後,韓復榘、石友三兩軍曾一度推進到鄂北花園。蔣介石並在武漢召見韓、石,以賞軍隊為名,進行收買。

桂系失敗後,馮玉祥在陜西華山玉泉院召集將領會議,認為桂系之所以失敗,是由於戰線過長,李、白對將領失去控制之故,遂決定縮短戰線,放棄山東、河南地盤,將孫良誠、韓復榘、石友三等部撤退到陜西和豫西。不料潼關以東駐軍除孫良誠部遵令撤回陜西外,韓復榘、石友三早已對馮不滿。在蔣介石收買之下竟通電擁護中央,率部叛馮投蔣;接著劉鎮華、馬鴻逵、楊虎城等也紛紛通電脫離了馮玉祥。

馮玉祥遭此重大挫折,在走投無路之下,委宋哲元代理總司令,只身去山西謀說閻錫山共同反蔣。閻卻將馮軟禁在五台縣西會村,作為與蔣談判要價還價的籌碼。

蔣介石在打敗桂系,分化西北軍後,為了控制中原局勢,即派其系將領蔣鼎文率第二軍駐紮武漢地區,南控湘贛,西制川鄂;命顧祝同率第一軍駐屯徐州,南掩京滬,北控蘇魯;對於馮玉祥西北軍,則采取以毒攻毒的策略,起用唐生智為第五路軍總指揮,率其久經戰陣的第八軍及何成浚、楊傑率領的北伐期間收編的孫傳芳、張宗昌等舊部,開赴豫西扼制西北軍東出潼關,並加緊物資封鎖,試圖將馮軍困斃於西北荒寒地區。

西北軍將領對閻錫山背信棄義扣留馮玉祥極為憤慨,再加上陜、甘、寧青地方貧瘠,給養極其困難,都願意投蔣打閻以開啟出路,遂由鹿鐘麟出面拉攏韓復榘和石友三。這時,韓、石叛馮不久,雖由蔣介石分別任命為山東、安徽兩省主席,但他們周圍均駐有蔣介石系部隊,頗不自安,時思擺脫困境。他們在鹿鐘麟勸說之下,均表示同意合力攻晉。鹿旋去南京向何應欽表示說,蔣收買他們的將領,雖是敵人,但閻扣留他們的總司令,則是仇人;為了報仇,願與敵人和好。何應欽當即答應馬上接濟軍火。閻錫山聞訊,極其恐慌,又加上宋子文派人來華北接收平津稅收,又不準閻錫山發行公債,更使不滿。閻遂向馮表示,只要西北軍出兵,他就馬上出兵響應。這樣,西北軍將領就由攻閻改為攻蔣。

1929年10月10日,退駐陜、甘的西北軍在代總司令宋哲元指揮下發動了反蔣戰爭。當時策定的作戰方略為:石敬亭、孫良誠、龐炳勛、宋哲元率

西北軍主力打出潼關沿隴海路東進,直下鄭、汴;孫連仲、劉汝明率兩個軍出紫荊關直撲南陽;張維璽、田金凱兩個軍出武關,循白河東進,威脅襄樊。後兩路得手後進取武漢,與兩廣的張、桂聯軍取得聯系。蔣軍方面的部署是:唐生智、何成浚、楊傑等軍擔當隴海路正面,構築堅固陣地阻止孫良誠等軍東進;方鼎英指揮的幾個軍部署於舞陽、葉縣、西平,保護京漢路;劉峙指揮的蔣軍嫡系兩個軍放在武漢,策應各路對馮軍作戰。

馮軍三路出動後,初戰甚為得手。孫良誠指揮的正面各軍很快打敗守洛陽的徐源泉軍,進抵登豐、密縣;宋哲元指揮的馮治安等軍攻下臨汝,劉汝明軍也進抵西峽;張維璽軍更進出於老河口一帶。宋、孫兩路軍在防守隴海線黑石關要隘的龐炳勛第二路軍配合下,正待部署軍隊奪取許昌和鄭州。不料這時蔣介石給閻錫山撥來月餉六百八十萬元,並委為海陸軍副司令,閻在蔣重價收買之下,又倒向蔣介石方面,使西北軍士氣受到很大打擊。又加唐生智、楊傑、方鼎英督率蔣軍拼命阻擊孫良誠軍,孫遂放棄密縣、登豐後撤。宋哲元偵知孫良誠正接洽投蔣,恐腹背受敵,遂下令前線的本路軍及龐炳勛軍向潼關撤退。因掩護撤退的魏鳳樓軍過早放棄龍門,被徐源泉軍截斷後路,致孫良誠第二路軍受到很大損失。嗣吉鴻昌率軍由寧夏趕到潼關就任潼關警備司令,西北軍始穩住了形勢,得以重整旗鼓。

現將此次蔣馮戰爭期間討逆軍戰鬥序列:

討逆總司令 蔣中正,浙江奉化人,中央軍領袖,國民政府實際掌控者。

參謀長 朱培德,雲南安寧人,國民黨元老,朱培德派滇軍首領,依附於蔣中正。

第一路軍總指揮 方鼎英,湖南新化人,湘軍出身,蔣中正同學,後因對內戰不滿,與蔣分道揚鑣。

第三軍軍長 王均,雲南呈貢人,朱培德派滇軍將領。

第五師,五省聯軍舊部,1928年8月,第1集團軍獨立第7師和獨立第37師合並縮編為第5師,下轄三旅六團。1928年11月至1929年2月,該師主力(第14、第15旅)「圍剿」井岡山。1929年2月,第15旅在瑞金大柏地被殲滅大部。4月,駐江西各旅調集滬寧路,歸還建制。9月,縮編為二旅六團。

師長 熊式輝,江西安義人,原賴世璜部贛軍師長,依附於蔣中正。

第七師,朱培德派滇軍,1928年8月,第1集團軍第3軍在江西縮編為第7師,下轄三旅六團,分駐南昌、九江等地。同年11月至1929年2月,所屬19、第21旅「圍剿」井岡山。1929年4月,第21旅駐贛北修武,其余駐南昌。9月,縮編為二旅六團。

師長 王均(兼)

第四軍軍長 阮玄武,安徽舒城人,西北軍頭目方振武得力助手。蔣馮戰爭期間阮不願助蔣,拒收贈款,並與西北軍宋哲元聯系,在魯山通電討蔣,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路軍總指揮,三天後,宋軍敗退。同年12月間,阮又在許昌與唐生智組織護黨救國軍,出兵討蔣,旋即失敗。

第十師,中央軍,1928年8月,第1集團軍第10軍和第46軍在江蘇揚州合並縮編為第10師,下轄三旅六團。1929年3月,討伐新桂系軍,4月向湖北監利推進。5月,進駐安徽蚌埠。9月,縮編為二旅六團。

師長 方鼎英(兼)

第四十四師,國民五軍舊部,1928年12月,第1集團軍第4軍團第34軍、第41軍所屬第93師合並縮編為第44師,下轄三旅六團。1929年9月,師長阮玄武與第10師師長方鼎英對調,同時兩師對調三團。不久所屬第131旅旅長余亞農在安慶起兵反蔣,旋敗。11月,原師長阮玄武聯合西北軍反蔣。12月,馮華堂部與唐生智聯合反蔣。1930年1月,馮華堂部戰敗投降。

師長 阮玄武(兼)

第五路軍總指揮 唐生智,湖南東安人,唐生智派湘軍首領,1929年4月得蔣中正相助復出。12月,他率部反蔣,但因盟友閻錫山倒戈相向,不到一月便因兵敗潛逃東南亞。

第八軍軍長 劉興,湖南祁東人,唐生智派湘軍二號人物。唐生智討蔣失敗後,殘余部隊由他負責向閻錫山接洽投降事宜。

第五十一師,唐生智派湘軍,1928年11月,第17軍所屬第3師、第36軍所屬第2師、獨立第2師羅啟疆部合並縮編為第4集團軍第8師。1929年1月,依中央番號順改為第51師,駐紮冀東榆關。4月,所屬第151旅補充第53師,第14師所屬第40旅改稱第151旅改隸第51師。8月,駐河南洛陽。12月,該師隨唐生反蔣,撤銷番號。

師長 龔浩,湖南益陽人,唐生智親信。

第五十三師,唐生智派湘軍,1928年11月,第36軍所屬第1、第3師和第17軍所屬第2師合並縮編為第4集團軍第10師,1929年1月,依中央番號順序改為第53師,下轄三旅六團,分駐河北開平、湖北武漢。4月,第158旅改編為獨立第4旅,第51師所屬第151旅補充該師。8月,主力駐河南鄭州,一部駐洛陽。12月,該師隨唐生智反蔣,撤銷番號。

師長 劉興(兼)

騎兵第一旅,唐生智派湘軍,1929年,唐生智部騎兵部隊編為騎兵第1旅。8月駐洛陽。12月,隨唐生智反蔣,撤銷番號。

旅長 安俊才,回族,河北保定人,原北洋軍將領。

第九軍軍長 何成浚,湖北隨州人,中央軍將領,負責替蔣中正拉攏各派中小軍閥。

第十四師,新桂系與北洋軍混編,1928年9月,第13軍全部和獨立第8師劉春榮部合並縮編為第14師,轄三旅九團,駐紮天津。1929年4月,所屬第40旅韋雲淞部改稱第151旅,編入第51師建制;第41旅擴編為第57師;以第42旅以及第54師所抽調三個團(編成第40旅)重新編組為第14師,轄三旅六團。1930年1月,所屬第40旅擴編為新編第24師,師改轄二旅四團。3月,師長劉春榮隨閻錫山反蔣,該師番號撤銷。

師長 劉春榮,河北滄縣人,原北洋軍將領。

第五十四師,國民四軍舊部,1928年11月,第30軍和收編的蘇蔭森部在河北古冶合並縮編為第4集團軍第11師,12月調北平。1929年1月,依中番號順序改為第54師,下轄三旅九團。2月,編入討逆軍第5路第9軍。3月,魏益三重領該師,脫離新桂系控制。4月,三團撥隸第14師,改轄三旅六團。

師長 魏益三,河北槁城人,原北洋軍將領,曾加入國民軍系。

第十軍軍長 楊傑,白族,雲南大理人,著名軍學泰鬥,助蔣中正贏得中原大戰的勝利。

第四十七師,五省聯軍舊部,1928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1集團軍第5軍團鄭俊彥部9個師在察哈爾宣化縣縮編為第47師,下轄三旅九團。

師長 王金鈺,山東武城人,原北洋軍將領。

第四十八師,直魯聯軍舊部,1928年12月,國民革命軍第6軍團第11軍等縮編為第48師,下轄三旅六團。

師長 徐源泉,湖北黃岡人,原北洋軍將領。

第二路軍總指揮 劉峙,江西吉安人,蔣中正五虎將之一。

第一軍軍長 顧祝同,江蘇漣水人,蔣中正五虎將之一。

第一師,中央軍,1928年7月,第1軍所屬第2、第22師和第33軍所屬第71師在江蘇徐州合並縮編為第1師,下轄三旅六團。1929年3月,隸屬第1軍參加討桂作戰。4月主力駐湖北黃陂,一旅駐漢口負責衛戍。5月底開赴河南信陽,擴編為三旅九團。

師長 劉峙(兼)

第二師,中央軍,1928年7月,第1集團軍第9軍所屬第3、第14師和第17軍所屬第54師與第9軍教導團在安徽蚌埠合並縮編為第2師,下轄三旅六團。1929年3月,隸屬第1軍參加討桂作戰。10月,縮編為二旅六團。

師長 顧祝同(兼)

獨三旅,唐生智派湘軍,1929年4月,第50師所屬第149旅改編為獨立第3旅。4月,編入新編第8師。不久,脫離建制仍為獨立第3旅。12月,擴編為新編第21師。

旅長 李雲傑,湖南嘉禾人,唐生智派湘軍將領。

第二軍軍長 蔣鼎文,浙江諸暨人,蔣中正五虎將之一。

第六師,五省聯軍舊部,1928年8月,第1集團軍第26軍在山東縮編為第6師,下轄三旅六團。1929年9月,縮編為二旅六團。

師長 趙觀濤,浙江嵊縣人,原浙軍將領。

第九師,中央軍,1928年7月,第1集團軍第1軍所屬第1師全部、第22師和軍教導團各一部、第33軍所屬第72師在山東濟南合並縮編為第9師,下轄三旅六團。1929年3月,隸屬第1軍參加討桂。9月,裁撤第27旅,縮編為二旅六團。

師長 蔣鼎文(兼)

第十一師,五省聯軍與中央軍合編,1928年7月,第1集團軍第17軍所屬第53、第55師和北伐軍總司令部警衛團合並縮編為第11師,下轄三旅六團。編成後,師部和直屬部隊駐蕪湖,第32旅駐杭州。1929年3月,該師隸屬第3軍參加討桂。9月,裁第33旅旅部,師改轄兩旅六團。

師長 陳誠,浙江青田人,蔣中正五虎將之一。

獨四旅,唐生智派湘軍,1929年4月,第53師所屬第158旅在湖北黃安改編為獨立第4旅。12月,改編為新編第22師。

旅長 羅霖,湖南零陵人,唐生智派湘軍將領。

預備隊司令 夏鬥寅,湖北麻城人,夏鬥寅派鄂軍首領,依附於蔣中正。

第十三師,鄂軍,1928年8月,第1集團軍第27軍及第17軍一部在山東兗州合並縮編為第13師,轄二旅四團。1929年3月,隸屬第2軍參加討桂,由壽州經六安霍山、孝感、應城向鄂西追擊。5月,擴編為三旅六團。

師長 夏鬥寅(兼)

新編一師,國民二軍舊部,1928年冬,第2集團軍第5方面軍在江蘇淮陰縮編為新編第1師。1929年8月,該師駐湖北漢口。9月,開赴宜昌接防,被第4師包圍繳械,番號撤銷,一部份徒手官兵到漢口編為獨立第15旅。

師長 曹萬順,河北槁城人,原北洋軍將領。

獨立十二旅,新桂系,1929年5月,第17師一部在湖北編為獨立第12旅。1930年10月,該旅番號撤銷,官兵補充第1師。

旅長 彭進之,湖北沔陽人,鄂軍將領。

獨立十四旅,鄂軍,1929年7月,湖北警備軍第1旅改編為獨立第14旅。

旅長 彭啟彪

南陽守備司令 楊虎城,陜西蒲城人,楊虎城派陜軍首領,原隸屬於西北軍,蔣馮戰爭初期率部附蔣,任新編第14師師長,駐防河南。

新十四師,陜軍,1929年6月,新編第11師改稱新編第14師。1930年2月,改稱第17師。

師長 楊虎城(兼)

預備隊總指揮 陳調元,河北安新人,原五省聯軍皖軍總司令,依附於蔣中正。

第四十六師,五省聯軍舊部,1928年12月,第1集團軍第37軍縮編為第46師,下轄三旅六團。

師長 範熙績,湖北黃陂人。

第四十九師,建國豫軍,1928年12月,第1集團軍第12軍等縮編為第49師,下轄兩旅六團。

師長 任應歧,河南魯山人,建國豫軍二號人物。

新編一旅,五省聯軍舊部,1928年底,第37軍所屬第79師縮編為新編第1旅。1929年12月,該旅與新編第4旅在濟南合編為第55師。

旅長 嶽盛宣,江蘇鎮江人,原北洋軍將領。

獨立第十旅,陜軍,1929年4月,第45師所屬第133旅改稱獨立第10旅,駐魯南。12月,改稱新編第19師。

旅長 高桂滋,陜西定邊人,陜軍頭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