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資治通鑒】:頂級的表情管理,會哭也是一種重要能力

2024-04-26歷史

01

你們發現了沒有,在【資治通鑒】中,讀到魏晉時期的部份,有很多歷史情節中,講到裏面的人動不動就哭泣,有的時候還哭得鼻涕都流出來了,甚至哭暈了,還有冬天的時候,哭到眼淚鼻涕都結冰了。

我也是在閱讀過程中,懷著一種好奇的心思,這個是不是【資治通鑒】故意這麽寫的,是不是有點誇張了。難道古人都是這麽感情豐富嗎?

為此,我翻閱了【資治通鑒】中的其他部份,發現司馬光並沒有同樣的寫法。甚至我在西漢的部份中,還找到按理解需要哭泣,卻硬是哭不出來的情節。比如,漢昭帝死了的時候,權臣霍光就找來昌邑王劉賀,請他到長安做皇帝。

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按輩分剛去世的皇帝漢昭帝劉弗陵是他的叔叔,屬於長輩去世了,哭一下也是可以應該的。

可是劉賀奔赴長安的路上,非常著急,而且還不忘記吃喝玩樂。他身邊的官員王吉提醒道,「你這一次去長安,屬於奔喪,你應該日夜哭泣才對,不要貪心玩耍了。」

劉賀根本聽不進。到了霸上的時候,首都的官員來迎接劉賀了。王吉又提醒他,你應該哭泣了。昌邑王劉賀還是不哭。

到了長安城郊區了,都看到長安城的城墻了,王吉再次提醒他,你該哭泣了。

劉賀還是不肯哭,馬上要借人皇帝了,內心其實無比狂喜,哪有心思哭泣。

直到走進皇宮之中,他才對著漢昭帝靈柩的方向,根據當時的禮儀要求,幹號了幾聲,才算是完成了哭泣的政治秀。

這個劉賀,可能就是因為哭泣的表演能力太差了,他皇帝只做了27天,盡幹一些荒唐事,就被霍光等人幹下來了,等到漢宣帝上台的時候,最後會把他封為海昏侯,這個「昏」字,可能也正是適合他了。

2011年至2015年時候,西漢海昏侯墓被考古隊發掘,出土了許多珍貴文物和古代錢幣。其中,最讓人震驚的,就是出土了馬蹄金等金器480件,重量超過120公斤。海昏侯的故事,當時引起了許多人的討論和感嘆。

海昏侯出土的金餅

02

把哭泣作為一種表演,可能自古就有。

但是,到了漢末和魏晉時期,特殊的時代環境,導致那個時期的人們,特別需要掌握一種政治技能,就是要善於哭泣,哭得跟真的一樣傷心。這裏,我給大家抄錄幾個地方故事來說明。

比如,重要官員人選的舉薦時候,為了表示真誠,就需要哭泣。在【資治通鑒】第三十一卷中,即漢紀第二十三節中,講到漢成帝得知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病重了,隨時要掛了,他需要考慮下一任人選。漢成帝就哭著拉王鳳的手說,「大將軍你病了,萬一不行了,我看那個譚次將軍可以接任。」

聽到這個話,王鳳顧不得病重,立馬下跪哭泣了,他說譚次這個人不行,道德能力都不行,然後推薦了他的弟弟王音。

後來,王鳳死了,果然漢成帝任命王音接任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王音就是王莽的伯父和叔父。這裏註意了,漢成帝和王鳳,君臣兩個人都是哭泣的表演高手,不過最終還是王鳳實作了自己的目的。

曹丕,是一個文學家,作為曹操的接班人,他也是哭泣表演的高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當時作為太子的曹丕,來了一場感天動地的哭泣表演。

在【資治通鑒】第六十九卷中,即魏紀第一節中,講到曹操去世和曹丕接班的時候。曹丕是苦的不省人事,官員問他怎麽做事,他都答不上來了。【資治通鑒】的原文是這麽寫的, 「太子號哭不已。」

這搞得當時管事的秘書長司馬孚都非常著急,他罵道,太子作為儲君,這個時候應該出來鎮住局面,怎麽只知道哭呢?

其實,曹丕非常清醒,他的哭泣只是做給活人看的一場表演而已。等到他順利接任魏王的位置,宣布大赦,就沒有再哭了。而且接著曹植喝酒誤事,把他貶安鄉侯。對這個跟他爭奪王位弟弟的處理,他可是一點不糊塗。

曹丕作為魏國的真正建立者,非常會表演哭泣。可是要說表演哭泣,晉朝的開創者司馬炎,比他更加會哭,簡直就是影帝。

在【資治通鑒】第八十卷中,即晉紀第二節中,講到晉朝的大臣羊祜去世了,司馬炎哭的非常傷心。哭到什麽程度呢。【資治通鑒】中是這麽寫的,我抄來給大家看看:

祜卒,帝哭之甚哀。是日,大寒,涕淚沾須鬢皆為冰。

在【資治通鑒】中,寫到漢末和魏晉時期,哭泣的情節還有很多,我這裏就不再一一列舉了。大家可以自己找書來看看。

曹丕劇照

03

有人可能要說,你上面講到的幾個場合,也許人家就是真的傷心哭泣啊。尤其是曹丕的例子,自己的父親去世了,大哭一場,也是人之常情啊。

我承認,這種場合的哭泣,是比較如何人性的。但是你要註意了,【資治通鑒】裏面寫的是,只顧哭泣,都不管事情了,是不是有點過頭了呢?哪怕是普通人家辦喪事,主人家也要照顧來往的賓客,不至於不管事了,何況是魏國的太子呢。按照曹丕的智謀,考慮他們曹家的尿性,你覺得真的會達到這樣的程度嗎?其中有沒有表演的成分呢?

當然,古人的心情,我們始終是無法揣度的。

我在讀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只是覺得從現代人的角度,發現一個問題,如果說哭泣是一種人的正常感情表達方式,為什麽到了漢末和魏晉時期,這種感情表達方式,怎麽來的這麽的集中,而且往往都是在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上。

這可能就要從當時的時代環境來理解了。

魏晉時期,是一個規矩破壞,禮節淪落的時代,是一個比拳頭硬,比刀劍武力值的時代,權力鬥爭和傳統禮儀,都內卷到了一個更加激勵的程度。在這種環境下,學會自己的表情管理,適當的時候哭一哭,喊一喊,裝一裝,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越是在一個倫理失序的時候,你越是需要表現出對禮儀的虔誠,越是到了人情淺薄的時代,你越是需要表現出重感情的寶貴品質。

這一點上,前面提到的漢成帝、王鳳、曹丕、司馬炎,都是精通人性的高手。

司馬炎劇照

04

從哭泣這個非常細節的事情,我在閱讀【資治通鑒】過程中,就有一個感覺,我們在閱讀歷史的時候,一定要聯系當時的時代環境,而且還從從普通人的普通感情方式來理解,不要把他們當做一種不同於我們的所謂古人、聖人或者別的什麽超人。

在人性、人情方面,我覺得古今都是一樣的。

哭還是不哭,怎麽哭,其實都是環境的需要,這些歷史人物在自己的舞台上,他們都是了不起的演員,演技都是一流的。

這也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個讀書方法,就是 堅持從生活經驗出發,堅持從常識出發,來理解古代的故事和人物 ,這樣我們才能理解裏面的歷史邏輯。

還有一點就是,像【資治通鑒】這種非常嚴肅的政治家寫的嚴肅著作,他在一些細節故事的描寫上,也是非常嚴謹的,不會是自己瞎編的,這個書畢竟是要給皇帝看的。

實際上,根據我讀【資治通鑒】的經驗,司馬光的用詞措句是非常嚴謹的,我們閱讀這部書的時候,一定要從這種細節去理解作者的態度。

細節為王,這個方法用來閱讀【資治通鑒】,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