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回顧∶上甘嶺戰役之所以能夠取勝,是用了已經回國的陳賡的戰術

2024-06-08歷史

上甘嶺之戰可以說是北韓戰場上最慘烈的戰鬥之一,在這不足四平方公裏的地方,中國人民誌願軍憑借著堅不可摧的意誌力與聯軍血戰43天。最終守住了這條扼制聯軍反撲的交通要道,將聯軍阻擋在了上甘嶺以南。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被美軍稱為"傷心嶺"的這個地方,陳賡大將為誌願軍最終能取得這場勝利立下了卓著的功勛。

眾所周知早在上甘嶺戰役打響之前,陳賡就已經奉命回國了,著手準備解放軍工程學院的籌備工作,那他又是如何為上甘嶺戰役的獲勝立功的呢?

1951年8月"正牌"第三兵團總司令陳賡一瘸一拐的進入到北韓戰場,顧不及傷病的陳賡一下子就進入到對敵作戰的指揮工作當中,與總指揮彭德商討下一步的作戰方案。此時的北韓戰場上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抗美援朝誌願軍主動出擊的5次戰役已經打完,經過一番正面對決之後,聯軍已經見識到了誌願軍的威力,不敢輕易主動出擊。在三八線沿線加築防禦體系,防止誌願軍再一次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初步了解戰場形勢的陳賡當即給彭德懷進言,建議誌願軍戰士在前方大量構建坑道和地道防禦體系抵禦聯軍大規模的空襲和飽和式的炮火轟炸,這一建議得到了彭德懷的大加贊賞。因為這種防禦體系在解放戰爭中發揮過奇效,不僅避免了在國軍猛烈轟炸下解放軍大量傷亡的問題,而且在戰鬥相持階段還形成了進可攻、退可守的戰術優勢。

52年3月倍受病痛折磨的彭德懷"被騙"回國內接受治療,陳賡接過了彭德懷在北韓戰場上的指揮棒。此時雙方都在為停火協定進行著有序的談判,戰場上再次爆發大規模戰役的可能性不大,雙方僅僅是在一些重要的戰略位置上進行著小規模的陣地爭奪戰。

面對聯軍的飛機大炮,誌願軍在武器裝備上有著絕對的劣勢。為了更好的避免戰士們白白的犧牲在敵人的炮火之下,陳賡向全軍下令,在據守的陣地上修築防空洞和坑道防禦體系。三八線附近以丘陵山脈的地形居多,為誌願軍修築坑道提供了便利的先天條件。

然而當陳賡來到前線視察戰士們修築的坑道時,面對戰士們漫不經心修築的防禦工事,更是大發雷霆,甚至直截了當的說戰士們如果坑道修築的不好,不夠牢固、不夠結實在敵軍猛烈的炮火下那就是自掘墳墓。陳賡在將士們面前向來都是一副和藹可親的笑臉,極少動怒。

當戰士們看到陳賡為修築坑道大動肝火時,才意識到坑道的重要性。經過三個月的緊急作業後,前線部隊的戰士最終在陣地上修築起了合格的防禦工事。

10月14日,在誌願軍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美軍在上甘嶺悍然發動了"攤派計劃"。數十架飛機和數百門的大炮齊刷刷的向誌願軍所在的陣地發起了飽和式的炮火攻擊。數十萬噸的炸藥向狂風驟雨一般落到誌願軍的陣地之上,激起的不再是火花,而是一陣又一陣燙手的焦土和滾燙的熱浪。

面對如此猛烈的炮火攻擊,誌願軍戰士毫無反擊之力,迅速躲入到坑道當中,等待我軍炮火的支援。在炮火的攻擊下整個上甘嶺變的地動山搖,坑道裏的戰士雖然躲過了炮火的襲擊,但也有戰士被活活震死。

當敵人的地面部隊沖上陣地時,戰士們從坑道裏突然殺出,一次又一次的給予敵人致命一擊。面對著被削平了兩米之多上甘嶺,聯軍開始懷疑誌願軍是如何潛入到高地之上的。這種摸不著頭腦的戰術讓聯軍心中開始產生畏懼,輕易的不敢再次突入到陣地之上。

但面對敵人猛烈的炮火鎮守高地的戰士們還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每每出現在陣地上,總會暴露在敵人的炸彈之下。面對一片焦土的上甘嶺,戰士們只好躲在坑道裏等待支援,而隨時準備支援的戰士也在等待著上級的指令。

當誌願軍的火炮響徹天地的時候,坑道裏的戰士們沖出坑道與來犯之敵展開了激烈的戰鬥。面對如同天兵天將一般突然出現的誌願軍戰士打了個聯軍措手不及,將陣地牢牢的攥在了自己的手裏。

經過43天的戰鬥,聯軍沒有看到絲毫能奪下陣地的希望,最終選擇了放棄。不得不說久經沙場的陳賡是有先見知名的,正是他對於坑道防禦體系的執著和對於戰場形勢的分析,才讓有坑道依托的誌願軍免受聯軍的塗炭,不僅守住了五聖山的咽喉要道,也再次讓聯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