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原野戰軍七個縱隊司令都威名赫赫!誰名氣最小,哪位最高壽

2024-04-26歷史

曾經在解放戰爭中威名赫赫的中原野戰軍,除了其總司令劉伯承和政治委員鄧小平早已為大家熟識外,其下轄七個縱隊的司令員,竟然也個個大名鼎鼎。只是,很少有人將他們的名字與所在部隊聯系起來而已。那麽,他們七個人究竟是誰,又有過哪些傳奇故事?

一,部隊及幾個縱隊司令的概況。

中原野戰軍是第二野戰軍的前身,在解放戰爭時期作為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為解放戰爭做出了傑出貢獻。中原野戰軍作戰序列下共設立了七個縱隊。它們分別是第一縱隊,司令員是楊勇;第二縱隊,司令員陳再道;第三縱隊司令陳錫聯;第四縱隊司令陳賡;第六縱隊司令王近山;第九縱隊司令秦基偉;第十一縱隊司令王秉璋。

很多人會奇怪,怎麽沒有第五、第七、八縱隊和第十縱隊,而是直接跳到了第十一縱隊?

沒有第五縱隊是因為參照了國際上的傳統和慣例。在西班牙內戰期間,有序列為第五縱隊的部隊,作為混進內部的敵人,從而使第五縱隊就此成為「間諜」隊伍的代稱,因此一般部隊建制都會繞開這個番號。

至於其他幾個縱隊為什麽不存在,主要原因是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過程中,部隊由於頻繁增員減員,使隊伍不得不打亂編制重建,還有特殊時期部隊進行了相應的整編和改編,有的稱號保留了下來,而有的稱號在整編和改編中被合並取消,最終形成了現有的編制狀況,這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說起這七個縱隊司令,其名字簡直是如雷貫耳。他們在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時,便全部被授予將以上軍銜。七人中分別有開國大將一人,開國上將3人,開國中將3人。在其後的發展中,他們個人成長步伐很快,有的主政一方軍政,成為大軍區司令。有的進入國家核心領導層,出任國防部長,還有的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戰績彪炳,成為誌願軍司令員。一路走來,他們的傳奇和中國軍史一起被載入了史冊。

一,第一縱隊司令楊勇。

14歲就參加革命的楊勇,在血與火的淬煉中,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人民解放軍指揮員。他不但和楊得誌、楊成武上將齊名,與二人被並稱為著名的「三楊」,還是中國誌願軍最後一任總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楊勇率領自己的第一縱隊在山東、山西、河南戰場上輾轉馳騁,協同中野第三縱隊,連續作戰長達數月,殲滅國民黨部隊總數超過10萬人。改變了晉魯豫地區敵我兵力對比,扭轉了地區戰略局勢,為解放軍在晉冀魯豫戰場取得戰場主動權居功至偉。

1947年,他率部參加了豫北和魯西南戰役,率先突破國民黨黃河防線,殲滅據守該防線的國民黨一個師和兩個獨立旅,奠定了解放軍在華北戰場的勝利基礎。

1948年,戰略反攻開始後,先後在北向店附近和國民黨短兵相接,掩護兄弟部隊南下桐柏山,其後參加了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雙堆集戰役,俘獲了國民黨軍團副司令吳紹周,為戰爭勝利起到了局部推動作用。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尾聲時,楊勇以誌願軍第20兵團司令員的身份走上了北韓戰場。他率領的部隊給聯合國軍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楊勇的名字很長一段時間在西方軍界被不斷提起,他是一個具有較高軍事素養,經歷過現代化戰爭的高級指揮官。

1972年,國際局勢非常嚴峻的時刻,楊勇作為為數不多的既參加過傳統戰爭,又見識過現代戰爭的解放軍高級指揮官,調任沈陽軍區擔任副總司令,為穩定軍心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第二縱隊司令員陳再道。

是劉鄧大軍中著名的「三陳」之一,另外兩陳分別是陳賡大將和陳錫聯上將,他也是從班、排起步,一步步成長為一個高級指揮官的。

在長征中,他堅決支持朱德、劉伯承,策應紅二方面軍北上,在生死存亡關頭捍衛了黨和紅軍的利益。

抗日戰爭中,他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在平漢、德石路沿線對日偽軍開展破襲戰,殲滅敵偽軍2000多人。

解放戰爭中,他和大部隊挺進大別山,在淮海戰役中,和其他縱隊配合,對黃維兵團實行合圍,並出色完成阻擊李延年兵團的重任,確保團滅黃維兵團,為淮海戰役勝利奠定了基礎。

新中國成立後,陳再道成為駐守一方的軍政大員,任武漢軍區司令員。

三,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

估計稍微上點年紀的人對這個名字都會非常熟悉。建國後不但是大軍區司令員,同時也是大兵種司令員,更進入了國家政治局,連任過多屆政治局委員。

陳錫聯14歲就成為紅軍中的正式一員。歷次反圍剿戰爭中都有他的身影。

抗日戰爭期間,任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

1937年率部參加了著名的夜襲日軍陽明堡機場戰鬥,此役炸毀了日軍戰機24架,使正在進攻太原的日軍因此喪失了空中優勢,不得不對兵力進行重新部署,極大鼓舞了抗日軍民士氣,擴大了八路軍的影響力。

解放戰爭中,在豫北戰場采取靈活機動的戰術,圍殲了國民黨第2快速縱隊,創下了以劣勢裝備團滅裝備精良的國民黨部隊一個機械化合成旅的驚人戰績。並在此役中活捉國民黨第12縱隊司令孫殿英。

四,第四縱隊司令員陳賡。

他是七人中在建國後第一次授銜中唯一被授予大將軍銜的人,足以說明其在解放軍中的崇高地位和威望。其名氣之大可以說稍微有點軍事常識的人沒有不知道他的。他是中國國防科技和國防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

1916年,13歲時他便投筆從戎,投身革命。是黃埔軍校第一期學員,參加過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征戰役。

在紅軍長征中,率領幹部團巧渡金沙江,飛越皎平渡,並見證了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會師的歷史性場面。

1937年10月26日,在娘子關連續設伏,俘獲了大批軍用物資,殲敵上千人,粉碎了敵人對晉東南根據地的圍剿。

1940年到1943年間,在晉冀魯豫堅持抗戰,沈重地打擊了敵人。

解放戰爭期間,陳賡先是在晉冀魯豫一帶作戰,後參加了淮海戰役,在解放廣州戰役中,駐守雷州半島,堵死了敵人竄逃之路。此後參加了粵桂邊圍殲戰,和兄弟部隊協同作戰,共殲滅敵人7萬余人。

五,第六縱隊司令員王近山。

他的名氣雖然不能說最大,但卻是七個縱隊司令中氣質最獨特的一個。前兩年持續熱播的抗日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一角,就是依照他為原型進行塑造的,電視劇中那個敢說敢幹敢自作主張的李雲龍,就是現實戰場上的王近山。

現實中的第六縱隊司令王近山就有「瘋子戰將」的稱號,其智勇雙全的軍事指揮才能也頗受中野兩位領導劉伯承和鄧小平的青睞和器重,因此,中野第六縱隊也成為劉伯承元帥行軍打仗過程中最倚重的一支隊伍。

鄧小平就曾經給予第六縱隊很高的評價。他說,中野遇到過的很多硬骨頭仗都是六縱一口一口啃下來的,什麽惡仗、硬仗和事關生死存亡的仗都少不了六縱的身影。

定陶一役中,六縱一力承當了難度最大的戰鬥,並按時保質地完成了任務,保證了戰事順利進行。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時,陷入國民黨軍隊兩面夾擊。是六縱拼死擋住了敵人一次次瘋狂進攻,勝利完成了阻擊敵人的任務,成功掩護主力部隊完成撤退,並順利按新的作戰部署完成了排兵布陣,成為解放軍成功打響戰略反攻國民黨第一槍,拉開整個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序幕的不二功臣。

襄樊戰役中,六縱和國民黨名將郭勛祺率領的川軍相遇。郭勛祺在紅軍長征時期,曾在土城一役中,連續擊敗幾位紅軍元帥,是國民黨將領中不可多得的將才,其率領的川軍素以兇狠、勇猛、頑強著稱。但不幸的是他遇到了比他更狠更兇更勇猛頑強的王近山和他的第六縱隊,最終,六縱不但完勝郭勛祺,還順帶手活捉了國民黨著名的大特務頭子康澤,贏得了襄樊戰役的決定性勝利,讓曾經不可一世的郭勛祺部栽在六縱手裏。

淮海戰役中,六縱面對蔣介石的王牌部隊黃維兵團,繼續發揚不怕死的勇猛頑強精神,以懸殊的武器配備頂住了黃維兵團第十八和第十軍兩個軍團的輪番進攻,為兄弟部隊迂回包抄爭取了時間,為團滅黃維兵團立下首功。

六,第九縱隊司令員秦基偉。

關於秦基偉將軍的傳說,民間流傳著很多很神奇的版本。無外乎他為民做主,為當年一起流血流汗的戰友出頭,教訓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不法之徒的事跡。

除了俠肝義膽有擔當,其政治軍事才能也非常卓越。

建國後,秦基偉進入了中央核心層,曾擔任國防部長一職。

他不但對國家整體國防大計運籌帷幄,還組織指揮了很多大型軍事活動。

著名的1981華北軍事實彈大演習,就是由他指揮實施。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也是他出任總指揮一職。1988年,由於其在軍事上的突出貢獻,被授予大將軍銜,他是七個縱隊司令是唯一一個被二次授銜的人。

七,第十一縱隊司令員王秉璋。

很多人對這個名字估計有點生疏,他也是七個縱隊司令中名氣最小的一個。

王秉璋出生在河南安陽,家境貧寒的他為了博得一個進身之階,早早便投身到馮玉祥的西北軍中當兵。在國民黨軍隊裏,他非常不習慣爾虞我詐、欺上瞞下的舊軍閥作風,於1931年在寧都起義,投身到革命軍隊中,被改編為紅五軍團。

他從一名基層班長做起,一步步由營而團,一步一個腳印逐漸成長為一名高級指揮官。

抗日戰爭時期,紅軍有一部份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當時115師在抗日戰爭中不斷發展壯大,逐漸發展成為六個教導旅,王秉璋時任第3旅副旅長。

1942年時,王秉璋已經升任第115師第4旅旅長兼軍分區司令員。

進步很快的王秉璋,到解放戰爭時期,已經成為解放軍地方武裝晉魯豫軍區的司令員。

不久後,根據解放戰爭需要,解放軍各個野戰部隊進行大的改編合並重組,當時隸屬晉魯豫軍區地方武裝的三個獨立旅被劉鄧大軍的中原野戰軍收編,單列為第十一縱隊,王秉璋一躍成為第十一縱隊司令員。

建國後,王秉璋調任空軍工作,在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中,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曾出任過空軍副司令員一職。

雖然王秉璋在七個縱隊司令員中名氣是最小的一個,但他卻是最長壽的一個,一直到2005年91歲高齡才駕鶴西歸,成為七個縱隊司令中最後一個離世的。

如今,斯人已矣,但他們的不朽功勛和彪炳戰績將永遠被我們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