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深度揭秘西周珍寶「宜侯夨青銅簋」宜侯夨是西周的什麽大人物?

2024-01-20歷史

仔細看這件文物不簡單,國家博物館珍藏,江蘇鎮江京口大港鎮煙墩山出土的西周宜侯夨青銅簋是一件非常珍貴的國寶。那麽它是怎麽被發現的?它的整體造型有什麽特點?青銅簋內底部的銘文記載了什麽重要的歷史資訊?青銅簋的主人宜侯夨又是西周時期的什麽大人物?

圖一

宜侯夨青銅簋是一件重要的西周青銅器,是在1954年被發現的,當地農民在江蘇鎮江京口大港鎮煙墩山翻地時意外發現許多青銅器。然而剛發現時,村民們並不清楚這個青銅器的價值,為了檢驗其質地如何,他們隨便撿出一件並一鋤頭將它給擊碎了,被擊碎的恰恰就是這批青銅器中唯一有銘文的宜侯夨簋。當時由於技術條件有限,修復這件國寶時使用了鉛塊焊接外底,部份帶有文字的碎片太過於細碎而無法拼接,導致銘文的個別字句無法解讀,嚴重影響對銘文的解釋。對於考古界來講,這是一個無法估量的損失。

圖二

宜侯夨青銅簋的造型特點為侈口束頸、有四個獸首形的耳、腹部淺而圈足高。其腹部間裝飾有渦紋和夔龍紋,圈足裝飾有鳥紋。這種造型和紋飾均顯示了西周時期青銅器的典型風格,典雅莊重而極具藝術感染力。

宜侯夨青銅簋內底鑄有12行120余字的銘文,記述了周康王冊封夨為宜侯,並賞賜鬯瓚弓箭、土地和庶人等。銘文中的錫土錫奠和錫宜庶人等,反映了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度和社會結構。這段銘文是研究西周分封制度的重要史料。

圖三

宜侯夨青銅簋出土的地方是江蘇省丹徒縣一帶,這個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是吳國的領土。西周時期,周天子為了鞏固王權,將自己的子弟親族及功臣分封到各地建立封國,稱為「封建親戚,以蕃屏周」。這種分封制度在宜侯夨青銅簋的銘文中得到了明確的體現。

圖四

此外,考古學家經過考證證實宜侯夨青銅簋銘文中的「宜」即在現今的丹徒縣,並認為改封為宜侯的「夨」就是太伯仲雍的第四代孫周章。 這一說法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可,進而證實3000多年前,吳國的統治中心即在今天的丹徒縣一帶。綜上所述,宜侯夨青銅簋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價值的青銅器,透過對其形制紋飾和銘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西周時期的歷史和社會狀況。謝謝觀看,下期再見

圖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