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來講,陷陣最容易,先登稍難些,奪旗又更難一點,最難的那得是斬將。
要是能達成這四個裏頭的隨便一個,那就稱得上是猛將了,要是這四個都能達成,那就是頂尖的猛將啦。
【一、陷陣】
那啥,陷陣說的就是打進敵人的營壘、陣地或者城池,可能是最先沖進去的,也可能是最後才進去的。
先登可以說是陷陣,可陷陣不能等同於先登,先登可比陷陣難得多啦,頭一個沖進敵陣跟最後一個沖進敵陣那能是一回事兒嗎?
【史記 曹相國世家】:往北去救阿,攻打章邯的軍隊,攻破敵陣……往南攻打犨,和南陽守齮在陽城郭東交戰,攻破敵陣…… 【史記 樊噲傳】:攻打城池時,率先登上城頭沖入敵陣,斬殺縣令和縣丞各一人…… 【史記 酈商傳】:酈商作為將軍跟隨去攻打荼,在龍脫作戰,率先登上城頭沖入敵陣……又以右丞相的身份跟隨高帝攻打黥布,攻擊他的前鋒部隊,攻破兩處敵陣。
對猛將而言,先登和陷陣常常是一塊兒的,像酈商跟樊噲,都立過「先登陷陣」的功勞。
要說這沖鋒陷陣的功勞,那先登的功勞也得算進去。總的來講,樊噲的功勞最多,接著是酈商,再就是曹參,周勃排第四。
沖進敵陣就叫陷陣,這沒什麽先後之分,挺簡單的,這都算不上功勞,就是一種說法罷了。得陷陣後立了功,那才算功勞呢,像這樣的情況不少,史書都不愛記。
【三國誌·呂布傳】裏講,呂布常常和他親近的成廉、魏越等人沖鋒陷陣,就這樣打敗了燕軍。【三國誌·張遼傳】中說,天亮時,張遼身披鎧甲手持長戟,率先沖鋒陷陣,殺了幾十人,斬了兩名將領。【晉書·帝紀·第二章】記載,於是和十多個勇猛的騎兵沖鋒陷陣,所到之處敵人都潰敗,隨後就退兵了。【三國誌·黃忠傳】提到,從葭萌接受任命後,回去攻打劉璋,黃忠常常率先沖鋒陷陣,勇猛剛毅在三軍裏是最突出的。
說起三國時期能沖鋒陷陣的將領,那得有呂布、張遼、文鴦、黃忠這些人。
呂布帶著成廉、魏越等親近的將領,一塊兒奮勇向前,沖進敵人陣營,來回沖殺,最後把黑山軍給打敗了。
合肥之戰裏,張遼特別勇猛,帶著八百人就沖進了孫權的中軍大帳。張遼那可是第一個沖進敵陣的,相當於先登和陷陣,幹掉了幾十個士兵,還殺了兩名將領。
文鴦帶著十來個勇猛的騎士一陣猛沖,闖進了司馬班好幾千人的隊伍裏,那是勢不可擋,誰也攔不住,完了還輕輕松松就撤出來了。
黃忠跟著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老是率先沖鋒陷陣,就像張遼那樣,總是第一個闖進敵人的陣營裏,他在全軍中是最勇猛的。
【舊唐書 列傳 卷十九】裏說:李君羨是洺州武安人……跟著去征討劉武周以及王世充等人,每次打仗必定單人騎馬作為先鋒沖入敵陣,前前後後賞賜給他的宮女、牛馬、黃金、各種綢緞,多得數都數不過來。 為:【舊唐書 列傳 卷十九】講:李君羨是洺州武安那兒的人……跟著去打劉武周和王世充這幫人,每次打仗他都單人單騎當先鋒往敵陣裏沖,前前後後給他的宮女、牛馬、黃金、各種彩綢啥的,那是多到沒法數。
要說最猛的,那得是唐朝名將李君羨。這人打仗的時候,每次都自己單槍匹馬地往前沖。對李君羨來說,沖鋒在前、殺進敵陣那是常有的事兒。關鍵是,在唐朝打天下的那些戰爭裏,他都活下來了。
陳和尚指揮得當,行動坐臥、進攻退守都合乎規矩。所經的州縣城邑,除了正常供應的物資外,絲毫不侵犯百姓,街巷裏也不再喧鬧雜亂。每次作戰,他都率先沖鋒陷陣,速度快如風雨,各軍都把他當作倚重的力量。
金國末年有個厲害的將領叫完顏陳和尚,他帶的軍隊叫忠孝軍。每次打仗,陳和尚都沖在最前面,率先攻入敵陣。他曾帶著四百人打敗了八千多蒙古兵,在金國後期,像他這樣能以少勝多打敗蒙古人的將領可不多。
【明史·列傳·卷十四】裏說:愈才十六歲,每次打仗他都必定率先沖鋒陷陣,軍隊裏的人都佩服他的勇猛。
明朝那時候有個開國名將叫鄧愈,他16歲就接了父兄的隊伍,帶著兵去打仗。每次打仗,他必定帶頭沖鋒陷陣,軍隊裏的人都很欽佩他的英勇無畏。
【二、先登】
先登說的就是最先沖進敵陣,或者最先爬上敵人城池的人。
先登屬於陷陣的一種特別形式。陷陣就是攻進敵人的陣地,而先登則是首個攻進敵人陣地的,這就是二者的不同之處。
古時候打仗,沖在頭一個的人,通常死傷得多些,得迎著敵人的箭,還得對付敵人最強硬的反抗。
要想在接連不斷的先登之戰裏活下來,光勇猛不行,得有腦子,運氣也得好。歷史上能留下先登之名的,那都是活下來的,可有更多先登的人在戰場上丟了性命。
【史記 曹相國世家】裏講:攻打爰戚和亢父時,率先登上城頭。【史記 絳侯周勃世家】提到:打下下邑,率先登城……攻打齧桑,率先登城……攻打長社,率先登城。【史記 樊噲傳】記著:沛公在濮陽攻擊章邯的軍隊,攻城時率先登城……跟著攻打城陽,率先登城……攻打宛陵,率先登城……向東攻打宛城,率先登城……率先登城攻打章平的軍隊在好畤,進行攻城,率先登城沖鋒陷陣……在襄國作戰,攻破柏人,率先登城。【史記 酈商傳】寫道:跟著攻打長社,率先登城……燕王臧荼反叛,酈商以將軍身份跟著去攻打臧荼,在龍脫作戰,率先登城沖鋒陷陣。
拿秦末漢初來說,劉邦手下將領裏有先登之功的,主要是曹參、周勃、樊噲、酈商這四位,灌嬰都不在其中。
曹參有一回先登,酈商有兩回先登,周勃有三回先登,樊噲有四回先登,在這四個人裏邊,樊噲是最猛的。
在這四個人裏邊,就酈商和樊噲是以將軍的身份先登上戰場立了戰功的,另外那兩人是在當將軍以前先登的,官職往高了升,先登的情況也就越來越少了。
畢竟成了將軍後,就不太適合帶頭沖鋒了,要是將軍萬一死了,那軍隊也就垮了,不過也有特殊情況,像酈商就是。
那些多次率先登上城頭的將領,差不多是同一時期最為出色的那批將領了。
三國那時候,有好些個有過先登表現的將領,像孫堅、張遼、麹義、鄧艾、關羽、李通、黃忠啥的,這些人那可都是出了名的猛。
先登就是最先沖進敵陣或者最先爬上敵人城池的。在先登的時候,戰爭可能還沒分出輸贏呢,要麽是雙方僵持不下,要麽是戰況不明,不過起碼進攻的這一方是占些優勢的。
通常來講,要是能沖破敵人的箭陣,那就可以沖進敵陣,隨後就是近身搏鬥了,這算是難度最小的了,可即便這樣,在歷史上立下先登之功的人也沒多少。
【三、奪旗】
奪旗說的是兩軍打仗的時候,把敵人的旗子給搶過來,通常是將旗或者帥旗。
頭一個沖進敵人陣地後,不見得就能把敵人的旗子奪過來,能把敵人旗子拿下的,通常是快要把敵人打敗了,或者已經把敵人打敗了。
把敵人的旗子搶過來了,那就說明敵人敗了,他們的主將要麽跑了,要麽死了,旗子代表著軍隊主將呢,搶旗這功勞就比斬將稍微次一點。
在吳楚軍隊交戰時,李廣擔任驍騎都尉,跟著太尉周亞夫去攻打吳楚軍隊,奪取了軍旗,在昌邑這個地方揚名立萬。
吳楚七國之亂那陣兒,李廣是驍騎都尉,跟著太尉周亞夫去打吳楚的軍隊,在昌邑城那把敵人的旗子給奪了,立了功。
奪旗本是大功,能封侯的,可李廣私下得了梁王的賞賜,漢景帝就沒賞他了。李廣是漢文帝至漢武帝時的猛將,一輩子沒封侯,就因為沒戰功。
【史記 淮陰侯列傳】裏說:趙國果然傾盡軍營裏的兵力去爭奪漢軍的鼓旗,追擊韓信、張耳……韓信派出的兩千奇兵騎兵,等到趙國軍營空虛都去追逐利益時,就疾馳進入趙軍營地,把趙軍旗幟都拔掉,立起兩千面漢軍的紅色旗幟。
韓信打背水一戰那會兒,趙軍去攻打在水邊擺陣的漢軍,都搶著去奪漢軍的旗子,為啥呢?因為奪了旗就算是立功了。
韓信另外調了兩千輕騎兵,沖進趙軍空著的營壘,把趙軍的旗子都拔掉,換成漢軍的紅旗。沒過多久,趙軍發現營壘裏的旗子都沒了,就大敗而逃。
在冷兵器作戰時,要是旗幟沒了,那戰爭就敗了,這是決定輸贏的一個方面,所以特別關鍵。
要把敵人的旗搶過來,就得先把敵人打敗,這可不簡單,比先登和陷陣還難呢。
【四、斬將】
斬將指的是把敵人的將領給殺了,這可是最難辦的事兒。
好多時候能打敗敵人,不意味著就能把敵人的將領給殺了,想要斬將,那得膽子大、心思細,還得勇猛又善於戰鬥。
斬將存在好幾種方式,其中一種是自家軍隊在混戰裏把敵將給殺了,可到底是誰殺的,那就不清楚了。
另一種是在亂軍或混戰裏,親手把敵人的將領給殺了。
一種是指揮方面能力的展現,另一種是勇敢無畏。
【史記 項羽本紀】裏說:這時候項王大聲呼喊著騎馬沖下,漢軍都潰散了,於是斬殺了漢軍一名將領……項王接著奔馳沖殺,又斬殺了漢軍一名都尉,殺死了幾十上百人。
要說斬將最猛的,那得是項羽啊!他單人闖進漢軍隊伍裏,輕輕松松就殺了個漢將,接著又沖進漢陣,又把漢軍一個都尉給砍了,連帶著還殺了好幾十上百個士卒呢。
【史記 樊噲傳】記載:在開封北面打敗趙賁的軍隊,因擊退敵人率先登城,斬殺了一個侯......到了霸上,斬殺了一名都尉......率先攻打章平的軍隊於好畤,進行攻城時,率先登城沖入敵陣,斬殺了縣令和縣丞各一人......他所率領的士兵斬殺了韓信,在橫谷打敗豨胡的騎兵,斬殺將軍趙既,俘虜了代丞相馮梁、守孫奮、大將王黃、將軍、太仆解福等十人。 後:【史記 樊噲傳】講:在開封北邊把趙賁軍打敗,因打退敵人率先登上城頭,殺了個侯……到了霸上,砍了一個都尉……先去好畤攻打章平軍,攻城的時候,帶頭登城沖進敵陣,把縣令和丞各殺了一個……他帶的兵把韓信殺了,在橫谷擊敗豨胡騎兵,斬了將軍趙既,抓了代丞相馮梁、守孫奮、大將王黃、將軍、太仆解福等十人。
樊噲在漢軍中是斬將數最多的,他親自殺了一個侯爵貴族,還殺了一個都尉,以及一個縣令和一個縣丞。
樊噲的軍隊把韓王信給殺了,還殺了將軍趙既,抓了丞相馮梁、守孫奮、大將王黃、將軍、太仆解福等十個人,在這當中,殺人和抓人功勞一樣大。
【三國誌·關羽傳】裏講:關羽瞅見顏良的旌旗傘蓋,驅馬挺槍,在千軍萬馬之中刺死顏良,砍下他的腦袋返回,袁紹的那些將領們沒人能夠抵擋,就這樣解除了白馬之圍。
在白馬之戰中,張遼和關羽都是曹操的先鋒。關羽瞅見顏良的車蓋後,當著眾人的面騎馬沖過去,把顏良給殺了,還砍下他的腦袋,接著就回來了。袁紹的那些將領們都擋不住關羽,這樣白馬之圍就被解除了。
關羽的這一戰績,能證明他是三國時期兩個萬人敵之一。
三國那時候,斬將的事兒不多,沒幾個,親手把將領殺了的就更少了。張遼在合肥之戰裏幹掉了兩名吳將。
在五子良將裏,砍殺將領最多的是樂進。官渡那仗,樂進把袁紹的部將淳於瓊給殺了,黎陽這場仗,樂進又把袁譚的大將嚴敬給斬了。
馬超手下的龐德在打仗的時候親手把敵將郭援給殺了,可他壓根不知道自己殺的是敵方的大將。
黃忠在亂軍裏把對方主將夏侯淵給殺了,還有張遼在白狼山之戰時,於亂軍中把烏桓單於蹋頓也給斬了。
【三國誌·丁奉傳】裏說:丁奉,字承淵,是廬江安豐人。他年輕時就憑借著勇猛成為小將,是甘寧、陸遜、潘璋等人的部下。多次跟隨出征討伐,打仗時常常奪得第一。每次都能斬殺敵將、奪取旗幟,自己也常常受傷。
斬將和奪旗常常是一塊兒的事兒。三國那時候,東吳有個將領叫丁奉,他年輕的時候特別勇猛,就當了個小將,是甘寧、陸遜、潘璋這些人的手下。他老是跟著他們去打仗,在戰場上常常是全軍裏最勇猛的。每次都能斬殺敵將、奪取旗子,自己也老是受傷。
【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一十七】裏講:巡派南霽雲等人開啟城門,直接去到子琦那裏,殺了將領,拔掉旗子。
安史之亂那會,睢陽保衛戰打響了,張巡讓南霽雲開啟城門,直接朝著叛軍尹子琦殺過去,把敵將砍了,旗子也拔了。
把敵人的將領殺了,才能把敵人的旗子奪過來,因此殺將領比奪旗子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