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高平陵之變:如果沒有這三個人的支持,司馬懿絕不敢造反

2024-04-25歷史

曹魏時期,權力的更叠往往伴隨著血腥的內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推翻曹爽專權,建立了西晉王朝。然而,如果沒有三個關鍵人物的支持,司馬懿絕不敢孤身一人對抗曹爽。這三個人分別是誰?他們為何選擇站隊司馬懿?他們的支持又為司馬懿帶來了什麽影響?讓我們一探究竟。

第一部份:三人是誰?

蔣濟 - 曹魏三朝元老

蔣濟,字子重,楚國平阿人。他自幼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兵法。漢末群雄割據時期,蔣濟先後為袁紹、曹操效力。曹操甚為器重,委以重任,拜為丹楊太守。建安年間,蔣濟轉任丞相府主簿西曹屬,成為曹操的心腹謀士。

曹丕繼位後,蔣濟轉任相府長史,與司馬懿同在丞相府工作,兩人由此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蔣濟為人正直忠厚,才識過人,深得曹丕、曹叡等人的賞識。然而到了曹爽專權時期,蔣濟卻遭到了冷遇,有名無實權。

蔣濟對曹爽的昏庸暴虐早已懷有不滿。加之與司馬懿素有私交,當司馬懿醞釀發動政變時,蔣濟毫不猶豫選擇了支持。高平陵之變一觸即發,蔣濟親自率領大軍出迎小皇帝,為司馬懿掃清了道路。

高柔 - 名門望族出身

高柔,字公績,陳留名門高氏後裔。他的從父高幹是汝南袁氏家族中袁紹的外甥,地位顯赫。高柔本打算投靠袁紹,但父親病逝,未能如願。

曹操征辟高柔後,高柔一直未得到曹操的真正信任。但他明於典刑,曾為廷尉長達23年,素有聲望。後來年事已高,轉任太常、司空等閑職。盡管高柔也是曹魏老臣,但從未真正進入過曹魏核心決策層。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拉攏高柔,高柔欣然響應。一來是為了家族子孫後代的前途打算,二來也是看中了司馬懿代表的儒家士族政治理念。高柔持節代替曹爽,出任大將軍一職,為司馬懿掃清了後路。

王觀 - 司馬懿的老友

王觀,東郡人氏,出身貧寒。年輕時,他就學有素養,曾擔任曹操的承相文學掾。後來司馬懿做了太尉,又征辟王觀為從事中郎。可以說,王觀與司馬懿有著非常深厚的革命情誼。

在曹魏政權中,王觀的仕途並不順遂,地位名望遠不如蔣濟、高柔等人。但正因如此,司馬懿才選擇拉攏他。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命王觀持節,代替曹爽的弟弟曹羲,為自己在中樞層掃除了障礙。

從蔣濟、高柔、王觀三人的背景可以看出,他們分別代表了曹魏政權中不同的階層力量。蔣濟是元老重臣,高柔出身名門,王觀則是一介草莽之臣。他們三人的支持,無疑凝聚了曹魏各界力量,為司馬懿發動政變提供了強大助力。

第二部份:為何支持司馬懿?

蔣濟與司馬懿私交甚篤

蔣濟之所以毫不猶豫支持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關鍵在於兩人的私交非常深厚。早在曹丕時期,蔣濟與司馬懿就是同事,兩人在丞相府共事多年,結下了革命友誼。

到了曹爽專權時期,蔣濟這位元老重臣遭到了冷遇,而司馬懿也被曹爽從太尉的實權位置上擠了下來。身居高位卻無實權,蔣濟對曹爽的不滿可想而知。加之與司馬懿關系匪淺,當司馬懿醞釀發動政變時,蔣濟理所當然選擇了支持老友。

高平陵之變一觸即發,蔣濟親自率領大軍出迎小皇帝,為司馬懿掃清了前路障礙。可以說,沒有蔣濟這位元老的支持,司馬懿的政變根本無法成功。

高柔渴望政治地位

高柔出身名門望族,本應位高權重。但在曹魏朝野,他從未真正進入過核心決策層,只是擔任一些閑職。高柔對此自然心懷不滿。

司馬懿發動政變時,高柔看中的正是透過支持司馬懿來實作自己的政治抱負。果然,高平陵之變成功後,司馬懿拜高柔為大將軍,算是對高柔的重用和肯定。

另一方面,高柔也看中了司馬懿所代表的儒家士族政治理念。相比曹魏的法家專制,儒家的仁政思想更符合高柔的價值觀。這也是高柔選擇支持司馬懿的重要原因。

王觀與司馬懿情同手足

與蔣濟、高柔不同,王觀出身寒微,在曹魏朝野地位也不太高。但他與司馬懿有著非常深厚的革命情誼。

早在曹操時期,王觀就曾擔任過司馬懿的文學掾屬。後來司馬懿高升太尉,又特地征辟王觀為從事中郎。可以說,王觀與司馬懿可謂是情同手足。

正因如此,當司馬懿發動政變時,王觀理所當然選擇了支持老友。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命王觀持節,代替曹爽的弟弟曹羲,掃清了中樞層的障礙。

從王觀的例子可以看出,在發動政變時,私交甚至比權力地位更為重要。正是憑借與司馬懿的深厚革命友誼,王觀才成為了高平陵之變的重要參與者和支持者。

第三部份:三人新增元素

蔣濟與曹爽矛盾重重

蔣濟作為曹魏三朝元老,地位顯赫,本應位高權重。但到了曹爽專權時期,蔣濟卻遭到了冷遇,有名無實權。這自然讓蔣濟對曹爽懷有深深的不滿。

更重要的是,蔣濟與曹爽在政治理念上存在根本分歧。蔣濟作為儒家大儒,主張仁政愛民;而曹爽則是法家的堅定擁護者,推行專制暴政。兩人在核心價值觀上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這種矛盾在曹爽上台後愈演愈烈。曹爽不僅架空了蔣濟的權力,還公開否定了蔣濟的政治主張。蔣濟雖然老邁,但骨子裏的儒家精神卻從未動搖。面對曹爽的橫行霸道,蔣濟內心的不滿可想而知。

正是由於與曹爽之間的這些矛盾,蔣濟才毫不猶豫選擇了支持司馬懿。高平陵之變,不僅是權力更叠,更是法家與儒家兩種政治理念的較量。

高柔家族與汝南袁氏親緣關系

高柔出身陳留名門高氏,其從父高幹更是汝南袁氏家族中袁紹的外甥。這一親緣關系,註定了高柔與汝南袁氏之間的密切聯系。

當年,高柔本打算投靠袁紹,但因父親病逝未能如願。後來被曹操征辟,高柔雖然在曹魏朝野任職,但從未真正獲得曹操的信任。

高柔心系汝南袁氏的這一背景,使得他在曹魏朝野中始終遊離於核心圈子之外。直到高平陵之變,司馬懿拉攏高柔時,高柔才看到了一個機會。

一方面,高柔渴望透過支持司馬懿獲得應有的政治地位;另一方面,高柔也認同司馬懿所代表的儒家政治理念。正是這些原因,促使高柔毅然選擇了支持司馬懿的政變。

王觀出身貧寒但有才幹

與蔣濟、高柔不同,王觀出身並不顯赫,家世甚至有些寒微。但從小就學有素養,後來成為曹操的文學掾屬,足見其才幹非凡。

司馬懿高升太尉後,又特地征辟王觀為從事中郎。可見司馬懿對王觀的才能是賞識有加的。兩人由此結下了非常深厚的革命友誼。

然而,在曹魏朝野,王觀的仕途卻並不順遂,地位名望遠不及蔣濟、高柔等人。正是這一點,使得司馬懿在發動政變時將王觀拉入了自己的陣營。

高平陵之變爆發時,司馬懿命王觀持節,代替曹爽的弟弟曹羲,掃清了中樞層的障礙。可以說,正是王觀的參與,為司馬懿的政變增添了一股新的力量。

第四部份:三人支持的影響

為司馬懿壯大聲勢

蔣濟、高柔、王觀三人的支持,無疑為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增添了巨大聲勢。

蔣濟作為曹魏三朝元老,聲望極高。他親自率領大軍出迎小皇帝,無疑為司馬懿的政變壯大了聲勢,掃清了前路障礙。

高柔出身名門望族,地位顯赫。他持節代替曹爽,出任大將軍一職,無疑也為司馬懿的政變增添了軍事力量。

至於王觀,雖然出身寒微,但他與司馬懿的革命情誼卻是無可替代的。他持節代替曹羲,掃清了中樞層的障礙,為司馬懿的政變開辟了道路。

正是憑借這三人的支持,司馬懿才得以在高平陵之變中聲勢浩大,最終取得了勝利。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人,司馬懿的政變都將陷入被動。

凝聚曹魏各階層力量

從蔣濟、高柔、王觀三人的背景可以看出,他們分別代表了曹魏政權中不同的階層力量。

蔣濟是元老重臣,代表著曹魏朝野上層的力量;高柔出身名門,代表著士族階層;而王觀則出身寒微,代表著一般百姓。

三人的支持,實際上就是凝聚了曹魏政權中各個階層的力量。從上到下,從中樞到地方,都有人響應支持司馬懿的號召。

這無疑極大增強了司馬懿發動政變的底氣。有了如此廣泛的支持力量,司馬懿自然信心倍增,行動也就更加果斷有力。

確保高平陵之變成功

正是由於蔣濟、高柔、王觀三人的大力支持,司馬懿才最終能夠在高平陵之變中取得勝利,推翻曹爽的專制統治。

如果沒有蔣濟這位元老的支持,司馬懿根本無法取信於人;如果沒有高柔持節出任大將軍,司馬懿就失去了軍事力量;如果沒有王觀掃清中樞層障礙,司馬懿也無法真正控制朝政大權。

可以說,正是這三人的參與,為司馬懿的政變提供了人心、軍力和執政資源,從而確保了高平陵之變的最終成功。

歷史往往就是在這樣的細節中改變命運。如果缺少了任何一個關鍵因素,高平陵之變說不定就會以失敗告終。但正因有了蔣濟、高柔、王觀三人的鼎力相助,司馬懿才最終能夠推翻曹爽,建立西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