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朝部隊傷亡8。5萬人,是敗仗還是勝仗?

2023-12-31歷史

第五次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打得最精彩的一次大規模運動戰,彭老總與李奇微的戰術對決堪稱經典。

現在網上有種很流行的說法,說【彭德懷自述】中認為,自己一生四大敗仗之一就是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但筆者翻了好幾遍該書,沒有看到這樣的說法(有看到的朋友麻煩告訴我在哪一頁?)。

關於第五次戰役的勝負歷來爭議較大,我們先來看看權威評價怎麽說?

彭老總在總結第五次戰役時說:

第五次戰役從開始出擊,到最後北撤轉移休整,基本上是正確的。就是收場沒收好,許多部隊吃了苦頭。這次戰役……教訓很深刻,主要是在後撤轉移時因疏忽大意吃了一些虧。(【彭德懷全傳】)

官方出版的抗美援朝戰史這樣描述第五次戰役:

誌願軍和人民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勝利很不圓滿。(【抗美援朝戰爭史】)

簡單總結就是:實作了一些戰略目標,但是吃了虧。

那麽第五次戰役到底實作了什麽目標,又吃了多大的虧呢?是否得不償失?這就需要對第五次戰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第五次戰役其實是第四次戰役的延續。在第四次戰役中誌願軍失去了主動權,指揮員必然是想盡快奪回主動權。否則在與敵軍武器存在代差的情況下,一直挨打,遲早要失敗。

當時的情況是,入朝參戰的誌願軍第二番部隊19兵團、3兵團共6個軍已經先後達到北韓,加上原有的9個軍及人民軍,總兵力已達100萬,相較於敵人有絕對優勢。而且,敵軍在第四次戰役中連續進攻已經相當疲憊。這是發起進攻,扭轉被動局面的絕好機會。

另一方面,據誌願軍得到的訊息,美軍已經從本土抽調兩個師到日本。在日本的3個南韓師也已基本完成訓練。美英軍艦在北韓東西海岸活動頻繁,似有從我後方登陸的跡象。如果敵人從側後登陸,切斷誌願軍補給線,再以正面部隊向北推進,後果不堪設想。

北韓半島海岸線非常長,要做好防禦需要大量的部隊。從時間上來看,並不足以進行充分的準備。唯一的辦法就是趁敵人尚未完成準備前,將其正面防線擊潰,迫使其放棄側後登陸計劃。

至於第五次戰役的目標,毛主席也提出:「要消滅敵人幾個師,粉碎敵人登陸計劃,奪回戰場主動權。」

彭老總根據此目標制定作戰方案,總的設想是將北韓分為東西兩個戰場,從中部的金化到加平一線開啟戰役缺口,割裂敵軍東西聯系,再視情況進行迂回包圍。其中東線戰場主要由人民軍進攻南韓軍。西線戰場則分為三個突擊軍團:

左翼突擊團:9兵司令團宋時輪指揮20、26、27、39、40軍;

中路突擊團:3兵團副司令王近山指揮12、15、60軍;

右翼突擊團:19兵團司令楊得誌指揮63、64、65軍及人1軍團。

在地圖上看,左翼突擊團其實處於北韓半島中間位置,其任務是從中間開啟缺口,割裂東線南韓軍與西線美軍的聯系。再伺機往漢城方向穿插,切斷敵軍退路。

這個作戰方案其實跟第二次戰役部署差不多,看得出來彭老總胃口挺大。「聯合國軍」主力全在西線,如果這次能像第二次戰役一樣成功「包餃子」,很大概率能提前結束戰爭。在第四次戰役中,誌願軍多次總結提出要克服速勝心理,但實際上這種心理依然存在。

西線戰場,除左翼突擊團大多原本就是解放軍王牌,且已經有豐富的與美軍作戰的經驗外。其它兩個突擊團,大多組建歷史不長,在解放戰爭中就沒有打過大戰、苦戰。而且,補充的新兵非常多,沒有與美軍作戰經驗。有的部隊指揮員還是由政工幹部轉行。所以實際戰鬥力與老部隊相差非常大。

4月22日,戰鬥打響後,左翼突擊團迅速開啟戰役缺口,向南方穿插了20多公裏,基本上完成了割裂任務。其中打得最精彩的是40軍118師345團,該團擔負尖刀任務,從南韓軍的陣地上突破,追著南韓軍打,推進速度達到每小時7.5公裏。

為了加快推進速度,該團途中還進行了一次輕裝,放棄了重武器和棉衣。沖在最前面的3營(當時大概剩下500人左右),打穿了澳洲營的防線,沖到了澳洲營、加拿大營、蘇格蘭營三倍以上敵人中間,控制了加平河谷(這裏有一條公裏通往漢城)。

澳洲營在敵軍中戰鬥力非常強,絲毫不遜色於美軍。對峙階段,一些久攻不下的高地,最後都交給澳洲營來攻堅。但345團3營當晚打穿敵人陣地,進入他們包圍圈之後,3倍以上的敵人卻不敢從山上下來攻擊。第二天白天,3營才發現自己身陷包圍之中,於是下令突圍,最後還突出來了。

另外兩個突擊團進展非常緩慢。中央突擊團遇到美3師和土耳其旅頑強抵抗,只殲滅了美三師一部。右翼突擊團除了人民軍占領開城外,63軍只殲滅英29旅一部。向議政府迂回的64軍,因炮兵被隔在臨津江北,進攻受阻。

這樣,從中間突入的39軍40軍就成了孤軍,非常危險。

不得不說,李奇微是一個厲害的對手。他接替麥克阿瑟後不久,就摸清了誌願軍的規律:每個月15日前後發起攻勢,每次發起攻勢只能持續7天左右,每天只能推進20公裏左右。而且在砥平裏戰鬥中,李奇微還發現,即使被包圍,美軍憑借先進裝備構築堅固陣地,誌願軍也很難將其一口吃掉。

所以,美軍並不像前三次戰役那樣,發現側後被包圍就亂了陣腳,慌忙撤退。而是固守抵抗,消耗誌願軍,等待增援。

這些規律都是由於物資無法及時補給而導致的,誌願軍一時也無力改變。因此,在誌願軍發起攻勢階段,敵軍一邊後退,一邊以小規模機械化部隊保持接觸,疲憊誌願軍。待誌願軍糧彈消耗殆盡後,再以機械化部隊向縱深穿插,實施反擊。

當時「聯合國軍」已經退入第二道防線,而從戰果來看,並不足以迫使其放棄登陸計劃。彭老總判斷,敵人可能是在引誘我軍南下,然後實施側後登陸,於是他立即下令停止追擊。第五次戰役第一階段作戰到此結束。

這時西線戰場的左翼兵團已經推進50多公裏,東線的南韓軍成了突出部。

彭老總判斷,美軍主力打不動,那就打東線的南韓軍。因此他制定了第二階段的作戰計劃:即在西線制造進攻漢城的假象,吸引美軍主力。3兵團和9兵團主力隱蔽轉移到東線殲滅南韓軍3個師。

不過狡猾李奇微也沒閑著,發現誌願軍主力停止推進後,立即實施他的「磁性」戰術,派出部隊試探誌願軍的虛實。

5月16日傍晚,3兵團、9兵團6個軍和人民軍3個軍,開始向南韓軍發起進攻。戰至19日,已經大部殲滅南韓軍2個師。

20日,李奇微才發現誌願軍主力轉移到東線。不過他並沒有盲目支援東線,而是來了一招圍魏救趙,命令西線美軍3個師及3個旅向19兵團發起猛攻。接著又以美3師增援東線,利用其機械化優勢很快就堵上了缺口,再次穩住了陣線。

而反觀誌願軍,經過長時間的進攻,部隊非常疲憊,彈藥也即將耗盡,這被李奇微敏銳地捕捉。在誌願軍停止進攻,準備勝利回師之際,他組織了4個軍13個師的兵力,分多路發起反撲。

由於美軍的機械化部隊推進速度非常快,他們見縫就插,有的部隊很快就插到誌願軍後方。180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包圍的,由於一系列指揮失誤,最終只有4000余人成功突圍。

在這一階段,打得比較漂亮的是誌願軍12軍31師。其前衛突擊隊91團是原「朱德警衛團」,當時已深入100公裏,與師部失去聯系。團長李長林還不知道自己被「包餃子」了,準備向敵指揮部發起進攻。

31師師長並沒有慌亂,一邊派作戰科副科長楓亭去聯絡91團,一邊以93團堵住美軍,接應91團。幸運的是楓亭找到了91團團部,成功把撤退命令送達。團長李長林判斷敵軍既然已將大部份兵力用於反撲,後方必然空虛。他沒有立即向北撤退,而是往南推進,最終安全撤回。這充分體現了老部隊與新部隊的區別。

美軍發起反撲後,誌願軍撤退部隊一度出現混亂,彭老總在空寺洞的指揮所前面也出現了一個大口子,一旦被敵人發現後果不堪設想。洪學智要彭老總趕快調兵,彭老總說:「現在全線都在後撤,部隊傷亡都很大,調哪個部隊?不好調啊?」

無奈之下,洪學智才將剛剛到達休整位置的42軍調回來兩個師。同時彭老總部署誌願軍5個軍和人民軍個軍團迅速展開,構築了新的防線。

為掩護大軍後撤,63軍、15軍展開了生死阻擊。彭老總嚴令:「就是把63軍打光了,也要堅守鐵原防線。」

63軍抵擋住美軍4個主力師整整10天的進攻,傷亡將近2萬人,完成了鐵原阻擊任務。戰後彭老總親自看望傅崇碧和官兵,深情地說:「祖國人民忘不了你們,祖國和人民感謝你們!」

傅崇碧滿臉淚水抓著彭老總的手說:「部隊減員太嚴重了……」

彭老總說:「給你補2萬……」

15軍也在南芝浦裏整整阻擊了10天,頂住美25師、美3師的猛攻擊。由於軍長秦基偉組織得力,該軍以傷亡1200人的代價,斃傷敵5700人。這是第五次戰役中為數不多戰果大於自身傷亡的部隊。

最終誌願軍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官方統計,第五次戰役共殲敵8.2萬人,中朝部隊減員8.5萬人。這是官方描述抗美援朝戰爭歷史時,絕無僅有的一次我方損失超過敵軍的戰役。這次戰役也扭轉了第四次戰役後的被動局面。

結果,「聯合國軍」沒有再發動側後登陸,還在6月30日透過廣播向中朝雙方提出談判。可見,美軍雖然占了一點便宜,但其付出的代價也讓他不敢再占這樣的「便宜」。否則美軍是不會在沒有實作戰略目標的情況下提出停戰談判的。

第五次戰役很難簡單地以勝負兩個字來形容,此前毛主席提出的目標基本上達成,唯一吃虧的地方在於自身傷亡過大。用這樣大的傷亡去完成這些目標是否值得?我們無從推斷,因為歷史不會重演一次。但需要知道的一點是,戰爭中傷亡是無法避免的。

從大的方向來看,當面臨外部威脅時,即便是拼至一兵一卒也是值得的。否則戰火燒到自己家中,付出的代價可能會更大。近代中國飽受列強欺淩,太過屈辱。我們之所以不惜一切代價參戰,就是要告訴全世界,誰也別想再騎在中國頭上,這也是中國能和平發展的基本保障。

從這個角度來看,第五次戰役的犧牲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