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他是周總理唯一公開認的「兒子」?隱藏身份40年?父子只見過一面?

2024-01-16歷史

1978年,工作人員整理周總理的遺物時從一堆信件中發現:

總理竟然有一個隱姓埋名了四十年的「兒子」,名叫王戌。

可我們都知道,周總理一生無子,世人都為之遺憾。

那這個王戌又是誰呢?

而且後經查證,周總理一生只與這個「兒子」見過一面。

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周總理與王戌一家

周總理的一生將全部精力都獻給了新中國。

他與妻子鄧穎超攜手相伴一生,但令人感到些許遺憾的是,周總理與鄧穎超膝下無兒無女。

不過,周總理對此毫不避諱,他笑稱:「自己有十幾個孩子呢。」

但他口中的「孩子」都是他收養的烈士遺孤,還有他帶在身邊的親戚家的孩子。

周總理與鄧穎超

但王戌這個「兒子」一生卻只與總理見過一面。

別看二人不同姓。

其實王戌的親生父親王貺甫是周總理的表兄。

王貺甫的母親就是總理的姑母。

1939年3月,周總理回到紹興祭祖,這是他第一次見到表侄兒王戌。

不過,王戌卻對表叔早有耳聞。

「周恩來」這個名字在家族中,一直都是一個榜樣一般的存在。

革命後期和建國之後自然不必說,在周總理少年時代,便在同輩人中格外出色。

不僅品學兼優,也有著與他人不一樣的抱負和胸襟,他曾在課堂上說過那句「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至今振聾發聵。

所以,在王戌的記憶中,父母經常以表叔作為榜樣來教育他們。

從小他就聽了無數遍關於表叔的事跡。

所以,王戍1939年第一次見到父母口中的榜樣人物時,心情是無比激動的。

40多歲的周總理意氣風發,比他想象中還要氣度非凡。

王戌心中很是敬佩,於是也想要在表叔面前露一手。

等周家一行人到了「大禹陵」,他便主動開始講起了大禹治水的典故。

周總理在一旁非常耐心地聆聽著,等待王戌講完後,他還將自己知道的細節講給了王戌聽。

王戌才明白自己剛才的班門弄斧,心中的崇拜之情更加深了一分。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周總理回鄉一為祭祖,二為宣傳抗日。

王戌父親王貺甫聽了表弟所講的先進思想大受啟發,便邀請了不少紹興的知名人士一起,討論抗日戰爭的出路。

周總理當時題詞:「埋頭苦幹,只要抗戰勝利,定必苦盡甘來。」

寥寥幾個字卻讓王貺甫感觸良多,他當即表示愛國抗日,矢誌不渝。

一直在旁聽的王戌也受此感染,他雖然還是初中生,但心中已經熊熊燃起一股革命之火,便表示:「我也想要參軍,去前線打鬼子。」

不過,周總理卻沒有同意王戌的這一想法。

認王戌為義子

周總理覺得王戌才17歲,此前在家裏整日都在讀書,體能並不好,去了戰場上恐怕也出不了太多的力,還可能陷入困境,甚至可能拖累軍隊的進度。

而且王戌的學成之後,靠學識報國革命反而更靠譜一些。

於是,周總理對他說:「你現在還小,主要任務就是讀書,革命長大去參加也是可以的。」

王戌聽完後滿臉都是落寞。

周總理笑著拍拍他的肩膀,教導他:「幹革命沒有早晚,學好知識再參加也不遲。」

聽到這些話,王戌雖然也明白其中的利害關系,但畢竟還是年輕,想著自己一腔熱血不能及時得報,依舊皺著眉。

周總理仔細觀察著眼前他的神情,看到王戌眼裏的光漸漸熄滅,考慮了一瞬,轉念提議道:「要麽你做我的幹兒子吧!」

一聽這話,王戌心頭一震,眼中的光一下就又亮了起來,點頭如搗蒜。

王貺甫知道了這件事情,本來以為是周總理說說而已。

但總理表示自己要說到做到,那當然儀式少不了。

於是王貺甫將王戌叫了過來,讓他向周總理行了三鞠躬禮,並叫了聲:「幹爹。」

周總理笑容滿面地認了幹兒子,當即拿來紙筆,寫下了「乘長風破萬裏浪,慕向表侄義兒存念」的寄語,並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慕向」就是王戌的字。

當時的人們除了名還會給自己起一個字,比如周總理的字為「翔宇」。

王戌雙手接過周總理為他寫的字,眼含熱淚。

從此「努力學習,獨立生活,長風破浪」就成為他一生的座右銘。

從此以後,周總理也就有了一位兒子。

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的記載,王戌是唯一一位周總理公開收的義子。

在周總理離開紹興後,王戌就繼續他的學習生活。

第二年,日軍攻入浙江紹興,家鄉一片混亂,王戌一家被迫遷到福建生活。

他為了家中減少負擔,在當地的銀行找了一份工作。

但是王戌始終謹記著周總理贈予他的那句話,因此即使工作也沒有放棄學業。

於1945年,王戌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

在大學期間,王戌目睹了戰爭為國家所帶來的磨難,他的革命之心又重新燃起。

於是,他默默參加了解放軍的南下服務團,投入到了革命中。

但這一決定,他並沒有告訴過周總理。

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王戌也給周總理寫過幾封信,但是等了很久都沒有回音。

後來,父親王貺甫告訴他,這是總理故意為之。

家風家訓

1949年後新中國成立,王戌常常向義父周總理寫信。

可是讓他感到非常難過的是,這些信件大多石沈大海,從來沒有接到回信。

王戌的心中有了無數種猜想,也有無數的疑惑。

直到1950年,父親才告訴他真相。

王戌的信周總理都已經收到,不回信是故意為之。

但是他並不是因為不想認他,或是不關心他,而是因為與周總理立下的家風家訓有關。

在1950年時,王貺甫去北京開會見到過周總理。

周總理就與他說過:「任何時候都講出與我的關系,更不要炫耀自己。」並且將自己打印好的一份【告親戚朋友書】交給了他,讓他謹記上面的內容。

王貺甫也向王戌講述了關於周總理家中的故事。

早在王戌給周總理寫信之前,周總理的一位表妹,名叫陳秀雲,也曾寫過信給周總理,想要謀一份工作。

總理得知後很失望,囑咐妻子鄧穎超回信拒絕了表妹。

不過,沒想到的是,陳秀雲竟然將這封回信拿出來到處炫耀,證明自己和周總理是親戚的關系。

一向溫和的周總理得知後罕見生了氣,公開說了一段話:

「無論周家有什麽樣的親戚,朋友,都必須自力更生,共產黨是要為人民服務的,不能以權謀私。」

王戌聽了父親的講述也明白了周總理的心。

見兒子寬了心,王貺甫又說道:「周總理叫我給你帶話,讀了你的信,知道你在學習中奮發向上,他非常欣慰。」

就這樣,王戌心中的疑慮一掃而空,他也沒有了先前失落的感覺,反而將義父的教誨默默記在了心裏,再也沒有向任何人提過自己與總理的關系。

王戌後來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師,一輩子教書育人,如周總理當年期盼的那樣,以學識報國。

在這期間,沒有人知道他是總理的「兒子」。

直到1978年,這一段往事才被揭露,王戌的身份才讓人得知。

但他始終只將自己看作一名教育工作者。

在基層工作的50年裏,他將這一種樸素之風弘揚下去,每一個他教過的學生都孕育了這樣樸素的作風。

2008年,王戌已經86歲,當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

「義父離開我們已經有30余年了,但是他的高風亮節和音容笑貌至今都留在大家的心中,他的教誨更是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看著王戌提起周總理眼裏的光,不禁讓人感動不已。

正是因為這種傳承和這樣堅定的信念,才會有如今這樣的盛世中華!

看到這裏您有什麽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參考資料:

【王貺甫:謹遵周恩來制定的家規】 作者:劉艷珂 葉國萍 丁 靜 來源: 中國檔案報

【周恩來和王子余一家——一張照片引起的回憶】 陸淑蘭 來源: 北京政協

【周恩來的一個鮮為人知的義子王戍】 秦九鳳 來源:黨史縱覽

【錢塘江翻湧愛國潮——周恩來在紹興的幾幅題詞】王戌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

【周恩來這樣處理親屬家事】 秦九鳳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