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黎筍憑啥爬上高位?被赫魯曉夫出賣卻仍然主動靠近,架空胡誌明

2024-04-24歷史

越南戰爭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段悲慘篇章,充滿著兄弟之間的悲劇。這場戰爭不僅是兄弟之間的嚴重對抗,也將越南推向了「白眼狼」的名號。其根源在於越南第二代領導人黎筍全面傾向於蘇聯,並且滋生了對中國領土的不切實際的幻想。

在這場戰爭中,黎筍至少要承擔80%的責任,這是不言而喻的。那麽,黎筍到底是何方神聖,是如何一步步成為越南最高領導人的呢?

曾經也是革命者

1907年,黎筍誕生於越南廣治省兆豐縣一個平凡的農家,其出身並無與眾不同之處。他最初名為黎文潤,早年間擔任過鐵路工人,工作期間飽受法國人的壓迫。正是這段職業經歷讓他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

1928年,作為一名鐵路工人,黎文潤加入了越南青年革命同誌會,又稱為越南青年黨,這個組織是由胡誌明於1925年在廣州建立的。後來,該組織在黃埔軍校組織了幾屆訓練班,但這些活動與黎文潤關系不大。

為了不牽連家人,黎文潤做出了改變,將自己的名字改為了黎筍,從此,這個名字伴隨著他的一生。與胡誌明不同,黎筍早年的革命歷程主要發生在越南國內,他沒有像大多數同誌那樣選擇逃往廣州。

1930年,黎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次年,他被任命為北圻黨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但在同年4月因被法屬印支當局逮捕而被判處二十年有期徒刑。

黎筍之所以未在那個激動人心的時代留下過多銘印,乃因自1930年始,便長期身處牢獄之中。不僅如此,他還在河內、昆侖島和山蘿的牢獄中來回流轉,即便有人欲救,亦無從下手。

直到1936年,法國發生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件——法國人民陣線的誕生。這個陣線是由法國社會黨、法國激進社會黨和法共聯合組建的,竟然贏得了1936年的法國大選。法國社會黨這一偏左翼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獨自執政,盡管法共並未參與內閣,但卻對政府有一定影響力。

由於胡誌明早年曾是法共的成員,因此在1936年,他透過法共的渠道解救出了大批被法屬殖民當局關押的人,其中包括黎筍。1936年被釋放後,黎筍重返中圻從事工作。到了1937年,黎筍已當選為越共中央委員和中圻黨委書記,而1939年,他更成為了中央常務委員。

近年來,黎筍的事業蒸蒸日上,可謂一路高飛。然而,像他這樣資歷深厚、能力出眾的黨員,當時受到重用並非意料之外的事。直到1940年,法國被納粹德國占領,為了迎合日本人,法屬印度支那當局再次大舉逮捕反抗者,黎筍再次落入囹圄。

這次判決將黎筍關押了整整十年,將他放逐到昆侖島。對於黎筍而言,或許這反倒是一樁幸事。因為這樣,他得以避開了越共歷史上最為黑暗的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當時,越共在北越組建了大量遊擊隊,許多越共的老兵在那場抗戰中壯烈犧牲。

黎筍在過去的五年裏一直被囚禁在監獄中,因此他能夠幸運地幸存下來。1945年,越共發動了八月革命,旨在推翻被日本人扶植的越南皇室政權。胡誌明在27日被選為北越的主席。黎筍作為當時黨內人員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下,也得以在昆侖島的監獄中被釋放。

出獄後,黎筍即刻被委任為越南南方局書記,負責籌組第七聯區事務,該區域涵蓋了南越除西貢外的所有地區。這一任命使得黎筍一時成為權勢熏天的人物。

你被誰出賣

然而,在短暫輝煌的八月革命之後,越共即將迎來漫長的抗法戰爭。與此同時,黎筍這一生幾乎只專註於與法國人的抗爭,其他方面幾乎沒有任何建樹。因此,可以說黎筍是當時越共中最堅定的反法派之一。在接下來的幾年裏,黎筍一直致力於在越南南部持續抗擊法軍。

在這個時期,越南人民的反法抗爭得到了中蘇兩國的堅定支持,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兩國的支持,越南人根本無法取得勝利。1954年5月,在奠邊府戰役取得勝利後,法國人宣布放棄,直接撤離越南。

越南的反法戰爭已經轉變成了北方政權與南方保大政權之間的強大對抗,南方政權岌岌可危,越南統一的希望近在眼前。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美國卻插手其中。而當時的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主張避免與美國直接對抗,因此退縮了一步。

在蘇共二十大上,赫魯曉夫提出了「三和平原則」,即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和平過渡。在這一框架下,越共的武裝鬥爭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因此,蘇聯極力希望各地的緊張局勢得以緩解。赫魯曉夫避開了與中國和越南的直接接觸,而是與艾森豪威爾進行了談判。

1954年,美國、蘇聯、英國和法國在柏林外長會議上就恢影印度支那地區和平進行了協商,中越兩國未參與(包括南北越均未參與)。隨後,於同年5月至8月,在日內瓦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磋商,最終達成了【日內瓦會談最後宣言】和【越南停止敵對行動協定】。

對於赫魯曉夫和艾森豪威爾來說,那是他們那個時代的和平。然而,對於黎筍而言,他是那個被出賣的人。黎筍和他的南方解放陣線被迫放下武器,走出叢林。當時,越共當局為了避免黎筍主張武力鬥爭而破壞和談,特意在1953年將他調回了北越。

1964年,黎筍在見到毛主席時表達了對赫魯曉夫拿他們做交易的不滿,強調了中國對越南的援助與祖國命運息息相關,並坦言毛主席是唯一真心支持他們的人。黎筍的這番話揭示了他對問題的深刻洞察,同時也展現了他善於偽裝的一面。

1956年,黎筍曾短暫返回南方局繼續工作。當時,中國和越共當局均認為南越的吳庭艷政權不太可能輕易組織大選,因此需要黎筍在南方駐守。果然,吳庭艷在1956年拒絕移交權力,導致越南戰爭的爆發。

分道揚鑣

回到北越中央工作的黎筍於1957年,即刻躋身權力核心。接下來的1958年,他榮升為北越總書記,成為除了胡誌明外權力熠熠生輝的人物。然而,實際上,自五十年代末起,黎筍已經是北越的真正領導者。

日內瓦協定的崩潰使胡誌明的聲譽大受影響,盡管當時他堅持談判,但黎筍堅持武裝鬥爭的立場贏得黨員們的認可,成為他們心中的合格領袖。胡誌明在那個時期在許多事務上失去了自主權,比如在1958年,他曾希望與林依蘭成婚。

中國共產黨成員林依蘭,曾獲得毛主席和周總理的大力支持,然而,不幸的是,情況轉壞,因為當時黎筍已經擔任第一書記。黎筍不願意主席與一名中共黨員結婚,因此以胡誌明早先聲明的「越南一日不解放,絕不結婚」的原則予以拒絕。

黎筍的拒絕使得胡誌明與林依蘭無法成婚。1967年,林依蘭病逝,隨後一年,胡誌明也離世,兩人以獨身度過了一生。關於胡誌明晚年是否懷恨於黎筍,這一疑問無從得知。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黎筍必然篡改了胡誌明的遺囑。

1979年,黃文歡赴柏林治病途中,突發契機轉赴北京,隨後揭露了黎筍篡改胡誌明遺囑的行徑。據黃文歡稱,黎筍主要篡改了數個要點,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涉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部份。

黎筍在胡誌明去世後成為越南的最高領導人,他透過篡改歷史賦予了「印支聯邦」和仇華行動合法性,這一事實不容否認。越南的統一解放正是在黎筍的領導下完成的,這是他不可磨滅的功績。

然而,自從越南統一以後,黎筍幾乎沒有再做出一件正確的選擇。盡管赫魯曉夫曾出賣過越南,但黎筍仍然願意將越南出賣給布里茲涅夫,這一切都是為了實作黎筍那個不切實際的「印支聯邦大夢」。

然而,黎筍的雄心與布里茲涅夫的亞集安計劃不謀而合,這成為他們勾結的關鍵因素。客觀而言,雖然從個人角度來看,黎筍可能對蘇聯並不感興趣,但他卻是一個極為務實的人。這也是他後來繼續支持蘇聯的主要動因。

黎筍所賭上的,是他心中的野心,那片被稱為越南「失去的十年」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