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粟裕包圍蔣介石王牌主力,毛主席卻下令:迅速撤退!事後大贊高明

2024-01-07歷史

粟裕包圍蔣介石王牌主力,毛主席卻下令:迅速撤退!事後大贊高明

解放軍中湧現出許多勇猛的將領,其中一些是國外留學後投身革命,如鄧小平、陳毅;另一些則是畢業於名校黃埔軍校,例如陳賡。

在眾多將領中,粟裕是唯一一位未經過一天軍校教育,僅憑借戰爭的考驗而晉升為大將的將軍。

粟裕是解放軍中的戰鬥高手,解放戰爭期間,蘇中地區的百姓在過年時會掛起對聯,其中寫著:「毛主席領導,家家興旺;粟司令作戰,仗仗獲勝。」

這表明粟裕指揮作戰的能力非常出色。然而,在解放戰爭中,粟裕曾調集部隊包圍蔣介石的主力,卻突然接到毛主席的電話,要求火速撤退。

盡管部隊脫離了戰鬥,粟裕仍然向毛主席打電話請罪。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毛主席下令放棄殲滅已經包圍的敵軍呢?粟裕又為何在事後向毛主席請罪呢?

今天我們將深入了解這場規模不大但卻十分重要的南麻戰役。

南麻戰役首次讓國共兩軍的名將交鋒,對陣的是國民黨軍第十一師,這支師是蔣介石五大主力之一。能夠指揮蔣介石王牌主力的將軍必定是一位傑出的名將,而這位將軍正是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黃埔四期優秀畢業生胡璉。

在蔣介石的用人準則下,寧願使用庸才也不願使用人才是當時國民黨軍事指揮系統內部的常態。然而,胡璉成為了一個例外,他在軍事指揮方面表現出色,在解放戰爭期間給我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傷亡。毛主席對他的評價是:「狡如狐,猛如虎」。

胡璉起家於第十一師,這支師是第十八軍的主力。第十八軍是陳誠親自組建的,是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中一流的軍隊。在抗戰期間,蔣介石得到了美國與蘇聯的軍事援助,其中大部份被用於支持第十八軍。

在淞滬戰場上,第十八軍與日軍進行了激戰一個多月,他們的英勇表現使得日本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囂張言論成為國際笑柄。

胡璉,作為抗日戰爭的一員,擔任第十一師副師長,積極參與了救國救民的鬥爭。

他在1943年的石牌戰役中嶄露頭角。身兼第十一師師長和十八軍副軍長的他,堅守石牌要塞,最終與援軍合力殲滅了侵略的日軍。這場勝仗讓胡璉在國民黨軍隊中聲名鵲起。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國共兩黨展開和平談判,著名的雙十協定也在這一時期簽署。

然而,蔣介石心懷發動內戰的意圖,不久後便大舉出兵進攻解放區。他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山東,認為中原是制勝全域的關鍵。為了爭奪中原,蔣介石投入全部力量到山東戰場。

為了應對國民黨的進攻,粟裕提出「南征北戰」的戰略構想,主動放棄臨沂,指揮部隊北撤,尋找戰機,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

由於「攻占」臨沂的虛象,國民黨高層以為粟裕已經潰敗,對華中解放軍不屑一顧。在陳誠的指揮下,蘇中戰場國民黨分成四路大軍,試圖合力圍剿解放軍。在四路進攻中,胡璉的第十一師與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師展現了強大的戰鬥力。

我軍一直采取誘敵深入、先打弱敵、孤立強敵的戰術,使得戴之奇大意失荊州。由於國民黨所謂的「臨沂大捷」,第六十九師更加驕傲自滿。為了謀取戰功,戴之奇魯莽進攻,一度與第十一師分道揚鑣。

然而,胡璉作為經驗豐富的沙場將領,明白我軍並未遭受重創,因此第十一師前進極為謹慎,保持與友軍半天左右的距離,隨時支援。

因此,戴之奇與胡璉的軍隊拉開了大約110公裏的距離。粟裕隨後派遣部隊對戴之奇的部隊進行包圍,最終成功殲滅了他們。

在被圍困的情況下,戴之奇緊急向胡璉請求支援,希望胡璉能夠及時趕到。然而,由於胡璉擔心解放軍可能采取圍城戰術,他的前進行動變得十分緩慢。

隨後,國民黨上層釋出命令,要求胡璉務必解救被圍困的第六十九師。由於胡璉的遲疑,解放軍有了充足的時間進行有效的阻擊準備。

在再次接到進攻命令後,胡璉受到解放軍頑強的阻擊,隨後,粟裕下令進行反沖鋒,使胡璉誤以為解放軍采取的是圍點打援的戰術。

為了自保,胡璉最終下令撤退。最終,解放軍成功攻入戴之奇的指揮部,戴之奇自盡,其他軍官全部被俘。

血戰孟良崮,再次交手在殲滅戴之奇的部隊後,華中軍區得到了暫時的喘息機會,但整體形勢仍然受到國民黨南北夾擊的威脅。

這場戰鬥讓胡璉等國民黨高官目睹了解放軍的強大,畢竟戴之奇的第六十九師是蔣介石的中央軍,擁有美國制造的武器裝備。

在粟裕的指揮下,解放軍屢次取得勝利,大量繳獲了國民黨的裝備。粟裕靈活多變,采取繳獲裝備替代自己的裝備,用俘虜來補充部隊,成功實作了在現代戰爭中以戰養戰的壯舉。

面對國民黨對山東地區的強大進攻,解放軍也積極準備一場大規模行動。粟裕與陳毅決定從眾多敵軍中奪取上將的首級。

國民黨軍四路進攻實力強大,且彼此之間能夠在短時間內進行有效支援,尤其是最邊緣的兩路與中間的距離更為短。

然而,國民黨第一王牌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為人驕傲,除了聽命於蔣介石和老上司王耀武之外,其他上級幾乎無法指揮他。

由於張靈甫的傲慢,許多將領對他懷有深深的怨恨。為了追求功勞,第七十四師在齊頭並進的過程中沖出了大約10公裏的距離。

正是這10公裏的突破,讓張靈甫陷入了孟良崮。

隨後,粟裕調動了整個華中軍區的主力,以超過五倍的兵力,總計27萬余人,向張靈甫的整編七十四師發起了進攻。

為了確保成功,粟裕還派遣了名將王必成率領的六縱進攻張靈甫可能的撤退路線——垛莊。

由此,對張靈甫的包圍形成,蔣介石得知張靈甫被圍的訊息後,迅速召開了一場軍事會議。

在蔣介石的排程下,包括胡璉所在的整編第十一師在內的45萬國民黨軍隊展開了對解放軍的反包圍。從此,這場載入史冊的戰役正式拉開帷幕。

整編七十四師顯示出國民黨第一王牌部隊的實力,在解放軍四大主力縱隊輪番猛攻下仍然堅守陣地,並對解放軍造成了相當大的傷亡。

胡璉受命沿著公路向孟良崮方向前進,以解救被困的第七十四師師長張靈甫。

第十一師距離孟良崮僅十幾裏,三個小時足夠軍隊來回奔襲,尤其是第十一師作為機械化師,裝備並不遜色於七十四師。

然而,用於進行阻擊的華東野戰軍只有一個縱隊,並且重型武器相對較少。

在這場大規模的戰鬥中,四個縱隊主動進攻,其余部隊全部用於阻擊援軍。這也是中原戰區為數不多的阻擊援敵兵力遠超主攻兵力的戰役。

阻擊援敵必須成功,否則將不再是華野包圍殲敵,而是敵軍中心四面出擊。

盡管只有一個縱隊的兵力,但三縱司令仍然率領士兵對胡璉的整編第十一師展開了頑強的阻擊。

經過多次攻擊,胡璉未能取得勝利,於是他緊急呼叫空軍進行支援。在幾個小時的激烈轟炸後,我軍遭受了巨大傷亡,不得不向上級匯報戰況,並請求增援。

然而,孟良崮戰場上正酣戰事,粟裕手中無兵可調,只得命令部隊堅守陣地。懷著必死的決心,三縱再次成功抵擋了第十一師的進攻。

胡璉對此感到震驚,嚴重懷疑解放軍陣地內到底藏有多少人。

當解放軍即將突破陣地時,一位團長發現解放軍正在快速行軍,於是迅速向上級報告情況,並率領部隊進入陣地進行阻擊作戰。

在一天一夜的激戰中,胡璉的第十一師未能取得任何進展。

隨後,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沒,胡璉的第十一師也被迫撤退。

這場戰鬥讓胡璉對解放軍的作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盡管口頭上仍對解放軍進行貶低,但在此後的軍事行動中變得更加謹慎。

南麻戰役,攻勢受阻

整編七十四師全軍覆沒後,國民黨高層震驚,蔣介石大發雷霆。

緊接著,對支援不力的李天霞被撤職,第二十五師的黃百韜戴罪留任,其他底層軍官也紛紛受到處罰。

粟裕對於這次勝利感到高興,整個中原野戰軍的士氣也大為提升。

憑借這次戰役,華東野戰軍扭轉了局勢,從被動防守轉為主動出擊。

國民黨的五大王牌主力,包括新一軍與新六軍在東北戰場,以及第十八軍與第五軍在山東戰場,整編七十四師都已被消滅。

為了緩解東北戰場與山東戰場的壓力,劉伯承與鄧小平率領部隊南渡黃河,千裏躍進大別山地區。

這次的兵力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黃河以北解放軍的壓力。

蔣介石得知鄧小平與劉伯承的部隊向大別山方向行進,緊急調動中原戰場的部隊進行追擊,並派遣徐州兵團前往阻攔。

當時徐州的指揮原本是杜聿明,但遺憾的是,杜聿明被蔣介石四處調動,專門救火,徐州總指揮的職務便交給了「豬將軍」劉峙。

劉峙才智不足,從未參與過什麽正面戰鬥,但能夠擔任如此高位,完全是憑借口才。

他很難阻擋劉鄧大軍的南下行動,而解放軍也必須阻止他們的追擊部隊,以協助劉鄧大軍的南下。

當時,胡璉接到命令,要對華中地區進行進攻作戰,以配合其他國民黨部隊對劉鄧大軍的追擊。於1947年7月8日,整編第十一師成功占領南麻城。

胡璉迅速察覺到粟裕的意圖,兩次交手皆以國民黨軍慘敗告終,使得胡璉對敵情毫不掉以輕心。

在蔣介石的命令下,第十一師必須堅守南麻城,等待援軍對解放軍實施反包圍。

為了鞏固南麻城的防線,胡璉在城外建造了大量地堡、子母堡、暗堡等防禦工事。他在碉堡外設定了大量鐵絲網和壕溝,用以抵擋解放軍的進攻。

為了更好地監視解放軍的進攻策略,胡璉下令砍伐城外五百米範圍內的所有樹木,並將砍伐的木材用於建造防禦工事。

考慮到機械化兵團的特點,胡璉的第十一師配備了許多坦克。為了更好地防禦,這些坦克被隱蔽在碉堡周圍。

7月17日,華野的二縱、六縱和九縱對南麻城進行了包圍作戰。

戰鬥爆發後,三個縱隊開始對國民黨第十一師進行猛烈攻擊。同時,作為阻援部隊的七縱也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整整一天的進攻過後,解放軍攻占了南麻城外的大量據點。盡管解放軍的武器裝備遠不如第十一師,但這次進攻的兵力卻是敵方的三倍。

主攻的三大主力縱隊的指揮官分別是許世友、韋國清和王必成。無論將領還是士兵,都是解放軍中的優秀戰士。

在這種情況下,粟裕認為再過一到兩天就能夠攻下第十一師。

然而,胡璉的第十一師是蔣介石的王牌主力,考慮到剛剛失去整編七十四師,整編十一師是絕不會輕易放棄的。

在蔣介石的緊催下,黃百韜的第二十五師、王淩雲的第九師、第六十四師和第七十五師四大主力部隊迅速向南麻城增援,試圖四面合圍,殲滅華野主力軍。

胡璉深知華東野戰軍的強大,戰爭初期就向蔣介石請求援助,並派遣飛機和坦克對解放軍進行反攻,造成解放軍巨大傷亡。

就在解放軍向深入進攻時,突降大雨阻礙了他們的行動。到了7月19日拂曉,雨勢加大,引發山洪阻斷了道路。

這樣一來,解放軍的後勤供應中斷,彈藥因在雨中浸泡時間過長而無法使用。

隨後的進攻變得乏力,胡璉在戰前修築的大量碉堡對解放軍進攻隊伍造成了重大傷亡。

沒有了重型武器和炸藥包的支援,解放軍需要付出極大代價才能攻克一個只有一個班左右的碉堡。

盡管如此,解放軍仍未放棄進攻。從7月19日到20日,戰士們以血肉之軀向敵方的碉堡群發起進攻。

其中,許世友的九縱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因此也面臨著整編第十一師強大的交叉火力反擊。

由於連日大雨,華東野戰軍的士兵已經三天三夜未能得到適當的休息。

在指揮部,粟裕也已三天三夜未合眼,焦急地思考進攻策略。

這時,一個電話打破了粟裕焦慮的思考。七縱報告說,在7月20日,黃百韜的第二十五師突破了七縱的防線,向南麻城發起支援。

攻勢受阻,防線被破,華東野戰軍的進攻部隊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危險。

然而,胡璉的第十一師已經岌岌可危,盡管解放軍遭受重大傷亡,但胡璉的部隊傷亡同樣慘重。

接到命令後,粟裕立即下令,調遣警衛部隊和部份進攻部隊,全力阻擋黃百韜的第二十五師。

在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後,解放軍對南麻城的進攻依然未有所進展,原計劃的圍殲戰逐漸演變為持久拉鋸。

與此同時,中央透過徐州的地下黨獲悉國民黨以第十一師為誘餌,其余部隊對華野進行反包圍,準備集結殲敵。

21日,毛主席親自致電粟裕,告知他迅速撤退的必要性,警告這是一個陷阱。

得知命令,粟裕立即下令全體部隊緊急撤退。華野的三個縱隊向臨朐縣以南方向撤退,七縱也結束戰場,胡璉的第十一師得以成功逃脫。

南麻戰役歷時四天五夜,解放軍的三大縱隊傷亡慘重。

二縱韋國清傷亡逾4000人,六縱王必成的傷亡也在2500人左右,最大的九縱許世友部傷亡約4600人。

華東野戰軍的犧牲人數已超過4000人,戰場的殘酷程度可見一斑。

許世友看到九縱的傷亡報告後,親自致電粟裕表示:下次作戰,我必定要將胡璉這只狡猾的狐貍碎屍萬段。

南麻戰役結束後,粟裕主動向中央請罪,希望接受處罰。他在報告中承認低估了第十一師的實力和胡璉的指揮水平。

毛主席則安慰粟裕,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關鍵在於戰後總結錯誤,下次戰鬥中切勿再輕敵。

粟裕與各縱隊司令對這次的失利進行深刻反思,為與胡璉的後續對峙總結了經驗。

盡管南麻戰役未能全殲整編第十一師,卻對該師造成了萬余人的傷亡,使其元氣大傷。

與此同時,這場戰役成功地為劉鄧大軍向大別山進軍提供了掩護。

蔣介石的四大主力都不在南京地區,劉鄧大軍對南京的威脅迫使他必須重新調整軍事布局。

隨後,淮海戰役拉開了序幕,由於國民黨分散兵力的部署,導致無法統一運用兵力。

八十萬大軍的名義下,實際上被蔣介石一句「優勢在我」拆分成一個個兵團,送進了解放軍的包圍圈。

胡璉的第十一師也在雙堆集中遭到全軍覆滅,然而他本人卻奇跡般地幸存下來,與蔣介石一同逃亡到了台灣。

在國民黨高級指揮官中,胡璉無疑是一位高水平的戰場指揮官。

在粟裕與胡璉的四次較量中,盡管胡璉總是處於下風,但每次都能死裏逃生。

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對蔣介石選擇任用黃偉而不用胡璉的用兵方式表示不滿。

粟裕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指出如果第十二兵團由胡璉指揮,淮海戰役的勝利將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