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日軍如何看待中央軍與地方雜牌軍的戰鬥力?

2024-04-24歷史

在八年抗戰期間,抗戰老兵們常提到日軍的戰鬥力,但在日軍眼中,中國軍隊的實力又如何呢?在抗戰爆發前,日軍詳細調查了中國軍隊,認為「中國軍隊基本上是軍閥的私人部隊,編制、裝備、素質、訓練都不理想,作為國防軍表現得軟弱」。他們還將國民政府控制的中國軍隊分為三類:蔣介石的嫡系軍隊(中央直系)、改編的地方軍(中央旁系)和未受蔣介石直接控制的地方軍。

抗戰期間,中央直系部隊最受日軍關註。日軍的戰史和戰報顯示,日軍對中央直系軍隊相當重視。特別是在武漢會戰後的相持階段,日軍將消滅中央軍作為目標,認為「只要中央軍存在,迅速解決中國問題無異於癡人說夢」。岡村寧次擔任第11軍司令官時在報告中提到:「在歷次會戰中,中央軍不僅是主要戰鬥動力,還嚴格監管那些逐漸喪失戰鬥意誌、徘徊不前的地方雜牌軍,以確保他們不掉隊並保持步調一致,因此不能忽視中央軍的力量。」

關於抗戰,有一種說法是國民黨的中央軍畏縮不前,讓地方雜牌軍與日軍作戰。2011年,李敖在廈門大學演講時說,抗戰最重要的力量是雜牌軍,並舉了西北軍出身的張自忠將軍以及其他軍閥和遊擊隊的例子。

事實上,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和武漢會戰初期,中央軍發揮了重要作用。淞滬會戰投入了70多個師,其中12個中央嫡系師、9個川軍師、7個桂軍師、5個粵軍師、3個黔軍師,其他都是改編的東北軍、西北軍、鄂軍、湘軍等「半嫡系」師。最早與日軍交戰的87、88、36師和教導總隊,都是中央軍的精銳部隊。87師堅守了閘北兩個半月;88師陣亡2個旅長、3個團長、11個營長;36師有1.2萬多人傷亡。後來,胡宗南、羅卓英、宋希濂等中央軍嫡系部隊也參與了迎擊日軍的行動。中央軍的空軍和海軍幾乎全部損失。

至於桂軍,白崇禧因為在地圖上劃定的進攻面過大,未考慮到比例尺問題,導致桂軍在前線遭受重大犧牲。白崇禧後來聽說散落的桂軍士兵被友軍收容,感到顏面盡失,幾天沒吃飯。幸好胡宗南部隊前來支援,穩定了陣地。

從上海撤退的桂軍原本要保衛南京,但白崇禧因為害怕桂軍全軍覆沒,不讓桂軍進入南京,只是觀望。南京的防守主要靠中央軍嫡系的5個軍、教導總隊、川軍2個軍和粵軍2個軍。最早迎擊日軍的是中央嫡系的教導總隊、71軍和72軍,他們在雨花台、中華門等地進行了激烈戰鬥,損失慘重。相對來說,粵軍的表現較好,他們在南京突圍殲敵,表現出了英勇的一面。

武漢會戰投入了129個師,其中包括20個川軍師、11個桂軍師、7個粵軍師和4個滇軍師,其余都是中央軍嫡系或「半嫡系」。在這場會戰中,各支國軍奮勇殺敵。孫元良提到,「從淞滬會戰到武漢會戰,中央軍精銳損失了大半。」

這些戰役中,川軍表現不盡如人意。王世傑提到,川軍數量超過了日軍常備軍總數,但紀律和裝備都很差。川軍在抗戰中的貢獻主要是楊森部隊,而劉湘部隊多次潰散。太原會戰期間,孫震兩師在遇到敵人時即潰散,鄧錫侯一度失蹤,造成極大的後方混亂。

總體而言,中央軍在抗戰中的表現與雜牌軍不同,雜牌軍並非抗戰的主要力量,而中央軍在多次會戰中承擔了主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