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成吉思汗子孫建有蒙古四大汗國,他們如何建立,又因何消亡?

2024-01-24歷史

元朝國祚短暫,對漢人也不友好,但不可否認,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家之一。

他的一生所向披靡,鮮有敗績,他和他的子孫們所建立的政權是名副其實的征服王朝。

蒙元帝國疆域遼闊,東起北韓半島,西抵波蘭、匈牙利,北至西伯利亞,南達爪哇中南半島,總面積達3400萬平方公裏。

在無數次的征服過程中,他的子孫們也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國,分別是欽察汗國(金帳汗國) 、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利汗國。

成吉思汗有四個嫡子,這四大汗國分別是四個嫡子及其子孫們的封地,那麽這四大汗國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消亡的呢?我們就來細扒一下。

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

成吉思汗於1206年統一漠北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國。然而僅在數十年後,蒙古國就走向分裂。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統治著蒙古本土和漢地,而在它的西北,則是成吉思汗的諸子先後建立的四大汗國,其中 欽察汗國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及其後裔的封國。

這四大汗國雖然在名義上都承認蒙古大汗及後來的元朝皇帝,但實際上他們各自都是獨立的狀態,而且彼此間紛爭不斷,當然都是為了權力與地盤。

1219至1224年,蒙古第一次西征,滅了花剌子模,占領了中亞細亞、裏海、黑海北岸,烏拉河、亦的勒河流域。

1224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術赤得到了花剌子模海(鹹海)、寬田吉思海(裏海)以北的欽察舊地。

1236年至1242年,一支十五萬精兵組成的蒙古大軍,由術赤之子拔都統率,開啟了征服歐洲的歷程。

這支大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先後蕩平了欽察部、斡羅斯公國、莫斯科、維拉迪摩城、乞瓦、孛烈兒(波蘭)、佩斯城,最後到達匈牙利草原。

術赤的領地在這場西征後被大大拓展,而時任蒙古大汗的窩闊台也深知,這樣的勝利與他無關,所以,拔都就在這一區域建立了欽察汗國。

由於欽察汗國大部份住在金色的帳篷裏,因此也稱「金帳汗國」。

當欽察汗國到第九任大汗時,其國勢達到了巔峰,不過此時的欽察汗國與蒙古帝國已經沒什麽關系了。

因為此時的欽察汗國已經基本伊斯蘭化,他們用沙裏亞法(伊斯蘭宗教法)取代了傳統的成吉思汗法典。

後來欽察汗國又經歷了分裂,分裂為喀山汗國、克里米亞汗國、西伯利亞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等幾個小汗國。

同時,以莫斯科大公國為核心,又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國家俄羅斯。莫斯科大公國原本算是接受欽察汗國統治的,強大後就不聽話了,拒不交稅,欽察汗國先後兩次興兵討伐均告失敗。

最終,莫斯科大公國宣告獨立,並於1547年更名為俄羅斯沙皇國。1550年,沙俄先後攻打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和克里米亞汗國。

克里米亞由於受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保護,又存續了兩百多年後,於1783年被沙俄吞並。

莫斯科大公國的獨立,實際已經宣告了欽察汗國統治的結束。1502年,搖搖欲墜的欽察汗國又受到了克里米亞汗國的攻擊,在經歷了兩百多年的統治後,最終走向了滅亡。

察合台汗國

成吉思汗分封時,察合台得到的封地原是哈剌契丹國所在的草原,也就是從回鶻地區到不花剌和撒兒馬幹。

成吉思汗臨死前,把蒙古帝國的汗位交到了三子窩闊台手上,由他負責帝國的管理,但其他兒子也各有分工,長子術赤掌管圍獵,次子察合台負責劄撒,四子拖雷則統率軍隊。

蒙古遵循忽裏台制度,汗位繼承人要由部落宗親、長老、貴族推舉,所以,盡管成吉思汗有遺命,但仍要走這一程式。

因此,在忽裏台大會上,各種勢力爭執不下,有人遵循遺命;有人認為,按照蒙古舊制,本應由「幼子守產」,支持拖雷。

而此時術赤已死,察合台力挺窩闊台,拖雷是不可能勝出的,最終窩闊台還是登上了大汗位。

但由於汗位之爭,矛盾已然埋下,後世子孫為此不斷相互爭鬥。

察合台是一個比較傳統的蒙古人,在他有生之年並沒有實作自治。在他死後,王位留給了其孫合剌旭烈兀。

但這一決定遭到了蒙古大汗貴由的反對,剝奪了合剌旭烈兀的王位,由察合台之子也速蒙哥取代。

窩闊台於1241年去世,由其長子貴由繼位,貴由執政不滿兩年即去世,之後蒙哥上位, 但此時大汗血統已從窩闊台家族轉移到了拖雷家族。

所以,在蒙哥上位之後,把也速蒙哥趕下了台,又扶合剌旭烈兀上台,並將也速蒙哥處死。

後來拖雷家族的兩位成員,忽必烈和阿裏不哥爭汗位,為了爭奪察合台汗國,分別派人前去搶地盤。

忽必烈派出的人被幹掉後,阿裏不哥派出的阿魯忽取得主動權,吞並了大片原屬大汗國的土地,取得了中亞的控制權。

但阿魯忽坐大後就投靠了忽必烈,而忽必烈把金山至阿姆河之間的土地交給他防守,並承認了察合台汗國控制阿姆河以北地區的事實。

阿魯忽死後,忽必烈指定察合台後裔八剌為繼承人,但此時中亞已進入「海都時代」。

海都是窩闊台的嫡孫,他對蒙古汗位從自己家族轉移至拖雷家族耿耿於懷,與忽必烈相鬥數十年。

而忽必烈將八剌扶上台,本意也是為了鉗制海都,但可惜八剌沒有那個能力,即位不久就淪為海都的附庸。

後來,八剌、海都和欽察汗國組織召開未經大汗批準的忽裏台會議,西北三王重新劃分了各自在阿姆河以北地區和突厥斯擔的勢力範圍。

八剌死後,他的四個兒子和阿魯忽的兩子,曾聯合起來反抗海都,均以失敗告終。之後海都扶八剌之子篤哇上位,也就是察合台汗國的第九任大汗。

在八剌死後,察合台汗國走向衰落,先是內部為爭奪汗位發生內亂,從八剌死時的1306年,到第二十六任汗位的1362年,56年中出出了十七汗王,平均三年一換,可見汗位爭奪戰的激烈程度。

在汗位爭奪的過程中,諸侯王的勢力也得以做大,在第二十二任察合台汗王死後,察合台陷入分裂,各部諸侯紛紛獨立,自擇察合台後裔為汗。

察合台汗國分為東西兩部,東察合台汗國於1570年被同一血統的葉爾羌汗國攻滅,而葉爾羌汗國於1680年又被準格爾汗國攻滅,到此, 東察合台汗國的歷史徹底結束。

西察合台汗國的地面上產生了帖木兒帝國,帖木兒的祖先曾做過察合台汗國的大臣,帖木兒贏得察合台後王的信任,娶了公主為妻。

於1369年自立為王, 西察合台汗國滅亡。

窩闊台汗國

窩闊台汗國是由海都建立的,海都是窩闊台之孫,窩闊台有意讓他繼位,可惜他死得很早。

海都深度介入了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的大汗之爭,而他的介入也是有原因的。拖雷家族的蒙哥上位後,對窩闊台、察合台二系的宗王進行了無情的打壓,殺了不少人。

那時海都只有十六歲,因年幼沒有參與其中的爭鬥,因此受賜海押立份地。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

成吉思汗的遺命曾說,無論如何,汗位都只能在窩闊台系傳承,其他任何人不得登上寶座。

但蒙哥奪位後,為使篡權合法化,對【蒙古秘史】進行了篡改,將成吉思汗的意思曲解,說如果今後窩闊台的子孫不肖,汗位則可以選擇合適的人來繼承。

正因如此,海都認為拖雷家族的奪權是非法的。

所以,忽必烈與阿裏不哥的爭奪戰中,海都一直站在阿裏不哥這一邊。阿魯忽背叛阿裏不哥,與海都也成為敵對關系。而在阿裏不哥投降忽必烈後,海都仍然拒不從命。

阿裏不哥失敗後,拖雷家族在漠北的勢力嚴重受損,窩闊台家族的力量乘機崛起,海都趁機建立了窩闊台汗國。

之後不斷率軍攻打蒙古,但並沒有占到便宜,並在一次戰鬥中受傷,之後不治身亡。

海都死後,其子察八兒繼位。後來窩闊台汗國被篤哇吞並,淪為附庸,由新任「汗王」仰吉察兒管轄。

仰吉察兒終感無法在強鄰察合台汗國之側立足,之後選擇歸降元朝。1309年,仰吉察兒等人抵達大都,但隨即被鴆殺。

察八兒最後投奔了元朝,窩闊台汗國滅亡。

伊利汗國

伊利汗國由蒙哥弟弟旭烈兀所建。

1251年,蒙哥把波斯總督的職位交給弟弟旭烈兀,並指令他從阿姆河兩岸到埃及的盡頭,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習慣和法令。

旭烈兀征服了阿拔斯王朝,攻陷了阿勒坡、大馬士革,整個伊斯蘭教為之震驚。

蒙哥死後,旭烈兀停止了西進的腳步,打算趕回去,行至波斯得知忽必烈已經即位,並與阿裏不哥發生爭位之戰。

旭烈兀明確表示支持忽必烈,由此得到了忽必烈的支持,將他打下的土地,從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邊界的波斯國全部劃歸旭烈兀統治,於是在此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自稱伊利汗國。

伊利,突厥語從屬的意思,就是表明他從屬於忽必烈的中央汗國,因為所居之地為古波斯,又稱波斯汗國。

伊利汗國一直尊元朝為其宗主國,但發展到後期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與元朝越行越遠。

由此 ,我們也不難猜想之後要發生的事情,成吉思汗的家族龐大,子孫也那麽厲害,所以後來的子孫們都要圍繞權力和地盤上相爭不下,兒子之間爭完,接著孫子之間再爭,汗國被不斷地從大分裂成小,最後不是被自己滅,就是被外族滅掉,大致走向都是這樣。

伊利汗國與欽察汗國爭奪過阿塞拜疆,也被其他三汗國排擠過,內部也是四分五裂。

旭烈兀死後,其子阿八哈繼位,阿八死後,伊利汗國經歷了帖古叠兒、阿魯渾、海合都、拜都時代,最後走到了合贊時代。

合贊雖然是最後一任大汗,但他開創了伊利汗國的強盛時代。在伊利汗國的歷史上,他與旭烈兀擁有同樣的影響力。

旭烈兀對穆斯林進行了征服,而合贊則選擇了融合,並與佛教決裂,信奉伊斯蘭教。

合贊汗即位後,以蘇丹之稱取代大汗稱號,自命穆罕默德,此後再沒伊利汗。

而實際上,伊利汗國真正在傳到第九任大汗時就已滅亡,因為第九任大汗不賽因死後,蒙古貴族並沒有從旭烈兀家族中挑選出新的大汗,而是從阿裏不哥的後裔中選擇出了新的大汗。

伊利汗國此後也就名存實亡了。

以上就是蒙古四汗國的簡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