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金門戰役:最有可能解放台灣的機會,失利後前線總指揮連降三級

2024-03-04歷史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註漫慢講歷史

1949年,開國大典的禮炮聲還沒有散盡,駐紮福建的我28軍就展開了對解放金門戰鬥的策劃。金門位於廈門以東海域,是大陸和台灣之間最後一道屏障。福建解放後,蔣介石命令金門守備官胡璉死守,絕不能失掉這一塊重要的前沿陣地。胡璉利用己方占據的海空優勢,陸續向金門集結重兵和修建防禦攻勢。人數最多的時候,國民黨在金門駐軍達到了4萬人之多。

隸屬於解放軍第10兵團的28軍,由副軍長蕭峰擔任攻島作戰的前線總指揮,他將擬定好的計劃交給三野首長粟裕過目。粟裕對28軍的作戰計劃沒有過多異議,只是根據金門特殊的地理環境,對蕭峰提議,應當特別關註運兵船和船工數量的保證,務必要在敵人大部隊增援趕到之前,完成登陸作戰。在粟裕的設想裏,透過船運登島的士兵每次不應該少於7000人,這就需要至少征集6000人的船工。

戰鬥打響前,蕭峰籌集的運輸力量,並沒有達到粟裕的要求。由於情報有限,我方並沒有掌握國民黨方面在金門的實際部署情況。第10兵團的領導對於金門的敵人力量估計不足,多次催促蕭峰盡快實施作戰計劃,在最短時間內拿下金門這個彈丸之地。國民黨部隊在敗退台灣之際,將福建周邊大部份可以利用的船只系數摧毀,一時間難以找到補充的運力。

金門登陸作戰已經迫在眉睫,10月24日,28軍派出以三個加強團的第一梯隊,分別搭乘木帆船趁夜向金門北部海岸靠近。三個小時之後,潮水漸漸退卻,木帆船繼續前進的動力不足,戰士們跳下淺海,以人力推動船只靠岸。海灘陣地駐防的國民黨守軍發現動靜,立即向我方開火,解放軍戰士們涉水還擊。三個加強團事先沒有充分演習登島之後的實戰,被敵人分散包圍,互相無法配合。各作戰單位指戰員奮勇作戰,不怕犧牲,有力進攻敵人的防禦。

國民黨方面迅速出動了規模龐大的海空支援,附近的軍艦紛紛趕過來施以重炮攻擊。我方船只運力不足的劣勢顯現出來,前方的消耗雖然大,後續的支援力量卻沒有足夠的船只和船工可以及時登島配合。蕭鋒了解形勢的緊迫,緊急協調各方力量又籌集了一批運兵船,安排數個加強連火速馳援。

天漸漸亮起來,我方登陸部隊經過連夜鏖戰,已經將戰線推進至安岐、埔頭等處。不過這個時候,國民黨方面增援的大部隊已經與原有守軍形成匯合之勢。在裝甲部隊和軍機配合下,敵人的一個師和兩個團不斷向我方控制區域逼近。猛烈的炮火之下,我登陸部隊傷亡持續攀升。最終,除了少部份戰士被俘外,其余作戰人員基本全數犧牲。

事後得知,胡璉動員了兩個軍的力量派往金門增援,兵力對比實在懸殊。金門戰役的失利,暫時延緩了我方武力攻打台灣的計劃。隨著美國的介入和韓戰的打響,台灣問題懸而未決直到今天。金門戰役結束後,負責前線指揮的蕭鋒受到連降三級行政職務的處理,就連他獲得少將軍銜的時間,也要比同資歷的戰友晚了數年(1961年少將)。金門戰役雖然最終失利了,但是全體指戰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展示出來的頑強鬥爭精神,值得永遠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