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女嬰在飛機上哭鬧不止,惹怒了誰?與其指責,不如想點實用的

2024-08-28育兒

1歲多的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不管是大街上,高鐵上,還是飛機上,作為陪伴孩子的出行人,你什麽感受?

相信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懂。

在說「吉祥航空女乘客廁所教育女童」事件之前,我想分享一下我的經歷。

女兒1歲左右的時候,平時工作很忙的我正好有了3天假期,於是,我想著把她從衡水老家接上,然後一起去天津找姥姥。

事實證明,我這個想法兒太草率,太自以為是了!

平時,女兒是跟著爺爺奶奶在石家莊和衡水之間穿梭,石家莊住一個月,衡水住一個月。接她之前,我和她一個月左右沒見了。

我想,女兒看到我肯定也很高興吧

於是,我一廂情願的覺得女兒肯定也想我了,這次我倆的出行肯定很愉快,很開心。但是,當落地天津後,真正的煎熬開始了。

由於地理環境的改變,主要養育人(從奶奶改成了媽媽)的改變,導致女兒極度的沒有安全感,她看著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人(好幾個月沒見姥姥),內心的不適和不安無處安放,於是,開啟了哭鬧不止的模式。

吃飯的時候哭,或者幹脆把奶瓶推開,然後閉著眼的嚎哭;

睡覺的時候哭,她也壓根兒睡不好,不能睡大覺,幾乎是十幾分鐘就醒一次;

白天還好,晚上真的太折磨人了!

姥姥上了年紀,還自己開著個五金店,午休都不能保證的情況下,晚上睡個好覺就非常重要了。

但我女兒知道什麽呢,她適應不了這樣的環境,在一晚上斷斷續續的哭鬧~睡覺~的情況下,淩晨四五點,醒了的她就又開啟了哇哇哭的開關~

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當時的我,真的恨不得有個人來替我一下。

或者是哄哄她,抱抱她,總之就是讓我能安靜一會兒,哪怕瞇眼睡5分鐘呢~因為我幾乎一晚上沒睡著。

想到姥姥第二天還得守店,為了讓她再睡一會兒,頂著熊貓眼的我只好掙紮著一邊穿上衣服,一邊哄著女兒,收拾好後快速的抱著她去了附近的小公園。

終於,公園裏的花花草草,讓女兒的註意力轉移了。

她的哭鬧開關也暫時關上了。

這時的我表面平靜,內心卻後悔的要死。

原本暢想的三代人團圓,開心大笑的場面,完全被女兒的哭打破了~

白天黑夜的只有我一個人帶孩子,真的身心俱疲。

盡管後來,我努力辨識女兒的情緒,共情她,甚至給她一些選擇轉移註意力,但這場旅行在第二天下午,以我匆忙帶著女兒回老家結束。

01

一個奶奶帶著一歲多的孫女乘坐飛機,不知為何女童哭鬧不停,如果你是奶奶,你會如何?

是不是在這個公共場合,會對其他乘客產生一種愧疚感,感覺打擾了別人休息從而有一種心理負擔?

是不是那顆心也一直懸著,恨不得「嗖」一下到達目的地然後趕緊下飛機?

但此時此刻,你束手無策,不敢怒不敢言的你,只好迫切的希望孫女能夠停止哭啼並安靜下來······

但是,一歲多的孩子因為環境的改變,或者因為坐飛機氣壓問題引起耳朵不適,還不會語言表達只能透過哭來反映。

如果這個時候,是奶奶而不是2個陌生的女子,把女童抱進衛生間安撫,可能這個事兒就不會引起這麽大的反應。

而網上釋出的影片只是其中一個片段,完整的前因後果,不在現場的人不了解,所以這裏並不說誰對誰錯。

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應該是反思。

反思一下以後在公共場所,如果發生類似的事兒,我們能夠做些什麽把影響降到最低,對不對?

首先,我們需要搞明白, 哭只是情緒,就像餓了就吃飯,渴了就喝水,困了就睡覺一樣,它是人類最基本的反應。

感到難過就哭,感到高興就笑,哭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是最正常不過的情緒表達,更是孩子的天性。

那面對天性,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在這方面,德國就值得我們學習。

德國有一個兒童雜訊豁免條例,規定6歲以下幼兒的遊戲聲和吵鬧聲屬於自然聲,就像大自然裏的聲音一樣,應該得到包容。

也就是說,他們把對兒童雜訊的包容,從道德範疇變成了一種義務。

那麽,從這個層面講,我們國家是不是也可以效仿一下?

02

這次事件中,很多人對涉事航空公司的處理也非常不滿。

從最後一段內容來看,航空公司除了面兒上的表態,沒有什麽實質性的改進措施。

相信每年兒童乘坐飛機的人數不少,但顯然,這些哭鬧孩子的行為並沒有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

難道嬰幼兒就不是乘客了嗎?

不知道你聽說過 泰森原則 沒有。

就是說如果同樣的麻煩,不是一個小孩子搞出來的,而是拳王泰森搞出來的,不知同行乘客和航空公司會是什麽反應?

如果你選擇了沈默,那麽,面對這個1歲多的女童,你也應該忍耐。

一個人在公共場合,對泰森和小朋友有截然不同的標準,那就說明你的抗議在道德之外還混雜了其他東西。

這個其他東西就是: 對幼兒的打壓。

孩子作為弱勢群體,一味地哭鬧的話,家長肯定不能當沒看見一樣縱容他,該管還是得管。

但是,咱也不能說「你弱你有理」。

對於弱者,我們要有必要的傾向和扶持。

因為這才是人類文明社會區別於叢林法則的地方。

03

記得孩子百天時,照相館不僅可以上門拍照,還會專門安排一個逗引阿姨,安撫並吸引孩子,那具體做些什麽呢?

逗引阿姨會拿著一些玩具在側,做出一些誇張或者搞笑的動作,配合溫柔的聲音,引導寶寶做出一些合適的表情,從而保證攝像師能夠高效且快速的完成工作。

照相館為什麽給自己增加成本專門設定這樣一個崗位呢?

不就是從孩子的天性出發嗎?

不就是想給上帝們提供更加貼心的服務嗎?

孩子哄好了,照片拍的好,父母滿意,這錢不就掙到手了嗎?

如果沒有這個崗位,拍攝過程不順利的話,可能這個單子就丟了,對不對?

當然,咱不是說讓航空公司也設定這樣的崗位,就是說對於孩子,能不能增加點服務意識?

既然上了咱的飛機,就是咱的客戶,咱從孩子特性出發,投其所好,給他們準備一些印有公司logo的玩具,減輕些父母們的心理負擔,同時對其他乘客的影響也降到了最低,這樣貼心、人性化的服務,不就是最好的宣傳嗎?

一次次類似事件的發生,除了吐槽,指責,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從這些事件中思考,並進一步最佳化、提升我們的服務。

這樣,社會的文明和人類的進步,才會一步一步,不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