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陪孩子寫作業,如何避免「骨折」?

2024-08-29育兒

一位名叫吳先生的家長在陪讀時因為「吃了火藥」,直接沖到樓下拉著一個家長去樓頂「天台遛彎」,結果由於激動之下一個踉蹌摔了個狗吃屎,導致自己摔骨折了。

大家都很好奇,這位吳先生又是被哪個家長氣的快進家門打包帶走了?

吳先生說,其實氣的並不是那個家長,而是自己的娃!

吳先生陪兒子做作業時,為了讓他專心也不知道給孩子吃了什麽迷魂藥,才讓他全過程都能玩得不亦樂乎,寫也寫不好,給這小子氣得吳先生直接一怒之下「上手」了。

吳先生回過頭來才意識到,原來自己陪伴孩子學習時的心態和方法都是錯的,於是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

父母陪伴孩子學習的心態和方式影響孩子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眾所周知,孩子的學習過程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父母的陪伴,在前者教之後者陪,所以父母的陪伴方式決定著孩子後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果父母能夠在陪伴的過程中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那麽孩子在學習上就能更有興趣和自我約束能力,實作自己的知識積累。

而反之,如果父母在陪伴的過程中怒火中燒、牽一發而動全身,不僅會對學習產生逆反心理,也會讓學習成為一種「有痛苦經驗」的受害者,讓孩子在學習希望和好奇心植入前就先一步完成自我封閉。

所以,家長應該對自己的言行多加約束和註意。

首先,面對孩子容易出現的分散註意力、走神等情況,家長不僅要保持自我的耐心,也要考慮其他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合理制定作息、定期活動一下等,而非一言不合就破口大罵讓全家聽。

其次,家長還應該清楚自己跟孩子之間是陪伴和幫助的關系,而非對立關系。

對待孩子寫好的作業,切忌把自己想要改正的東西寫上去就算完成任務了!

這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對你以後不再願意讓你幫忙看作業,甚至對於你今後態度的一些改變也會產生懷疑和反感,所以家長一定要放好心態。

什麽是正確的態度呢?

一是有利有弊,多多誇獎兒童做好的一些地方,讓他體驗到成就感;

二是態度平糊,不要用命令式語氣,而是能用顧問式語氣跟孩子說:我覺得這個地方很好,你還可以再改一改!

三是時常保持耐心,不要小題大做!

在孩子走神、註意力飄的時候及時提醒他,並叫他進行自我反饋,比如:你有沒有發現你剛才走神了呢?

為孩子制定一些生活學習規矩

制定一些生活學習規矩有助於家庭成員之間共同遵守,一起將自己的行為約束在一種可以接受的狀態下。

比如說,制定家庭成員可以看手機的時間段和長度,幫助孩子適應規律生活。

或者一起制定一個學習時間表,每天都進行觀察並且在完成每日指標後進行一個簡單的復盤,有助於今後更好地管理學習時間和任務。

制定規矩後,沒有必要時刻盯著孩子幹什麽的,因為一次一次地提醒孩子也無法得到真正高效的學習效果。

那麽還有什麽可以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呢?

其實就可以觀察一下孩子的表現來知道他是否在專心學習。

比如:當你發現孩子坐著又不動、又不知道在幹什麽的時候,就明白他沒有認真學習;

當你發現兒童眼睛一直看作業但手一直來回飛的時候,就明白他正在分散註意力…

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小現象。

只要你多多觀察,就可以輕易地知道兒童是否專註學習。

除此之外,在觀察發現問題後及時提醒兒童自我反饋,也會讓兒童記住這種自我反饋的方法,用於其他情況的自我反饋,從而慢慢培養出一種自我管理能力,逐步成為有條理、有組織的人。

及時給出正向反饋

正向反饋就是及時地給出一些回應,讓兒童感受到自己收獲到了存在價值,被關註到,也在父母的眼裏變得更加優秀。

比如:兒童每天都完成家庭規定的一些事項,可以給他拍個手,說他做得真棒!;

或者給他精美的貼紙獎勵;

甚至在他做對了新學知識時,可以給他拭目以待地說:哇,小明真英俊啊,你居然能做到這個哦!

這些細小而認真且親切的反饋都會讓兒童感受到屬於自己的成長,並且把這樣的成長經驗帶給下一次自己的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並且快樂。

此外,家長還可以給兒童一些做學科之間聯系的小練習,比如數學題中出現自然景觀、物體或者生活環境等元素,讓他們透過數學的方式體現出生活是多麽美麗。

這些都可以給兒童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從中體驗成長過程中的美好體驗,而不是為學習而學習,也不是為父母而學習,更不是為了完成任務糊弄過去或消極對待,無形中激化家庭矛盾並抹殺出色人才。

除了以上這些以外,還有哪些知識能夠幫助兒童更好地學習寫作業?

其實還有很多個人化技巧,比如父母參與到兒童制定計劃中,也可以增進家庭互動,實作家庭合作價值,共同完成目標打造完美學習環境;

鼓勵兒童參與更多課外活動;

甚至還可以引進遊戲化學習等等,這些都是幫助兒童實作自己進步的一些好方法,所以希望能夠激發答案家長更多靈感;

並且把這些方法實作到幫助兒童寫作業過程中,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實作知識積累;

同時享受成長帶來的美好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