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被北大教授的這句話狠狠戳中了:過早懂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2024-05-28育兒

北大教授的一句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共鳴,真的是被他狠狠的戳中了。

他說: 「其實小時候就獨立懂事的孩子,長大後的心理問題可能會更多 。」

「因為過早的獨立,會增加焦慮和恐懼感,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過於顧及他人的感受和評價,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難受好久,而對自己的感情感到麻木。」

「長大後,經常焦慮和內耗,遇到事情從來都是自己扛,不想麻煩別人,也不想別人麻煩自己,拒絕別人的時候永遠感到內疚。這樣的人其實非常缺乏安全感。」

「一個很獨立的孩子背後,可能不是獨立,而是缺愛,自己都還沒有享受如何被愛,就要學會如何去愛別人,理解別人、包容別人,這類人就算收到禮物,他的第一反應也不是欣賞和開心,而是如何報答。」



是誰被這些話狠狠戳中了?你也是那個懂事的孩子嗎?你是不是也經常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想法,因為 你的懂事是以委屈自己為代價的

父母眼裏「懂事」的孩子,只是他們在討好,只是他們渴望得到關愛


在電視劇【不完美的她】中,小女孩穆蓮生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她為了討好媽媽和繼父,不斷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穆蓮生的爸爸去世後,媽媽帶著她和繼父一起生活。繼父對穆蓮生很不好,經常虐待她,但穆蓮生為了不讓媽媽難過,選擇默默忍受。她還會用自己的零花錢給媽媽買零食,帶媽媽去公園玩,試圖透過討好媽媽來獲得關愛和認可。然而,媽媽卻沒有真正理解穆蓮生的痛苦,最終導致穆蓮生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事,似乎懂事就是好孩子,不懂事就會被教育。那些沒有分享自己最愛的玩具的孩子就是自私,那些分梨的時候拿了小的的就是懂事,那些明明自己不想玩遊戲,還要陪著別人玩的就是懂事……父母為這樣的孩子感到欣慰,還覺得自己的孩子好懂事,也是因為自己教育的好。只是,這個時候,誰又在乎孩子的感受了!


自己最愛的玩具自己還要玩,而且害怕被別的孩子弄壞而不願意分享有錯嗎?吃水果誰不想要大的?卻非要違背內心去拿小的?這是反人性的!

演員王鷗在一次節目中談到自己童年的經歷,滿眼都是委屈,由於家庭變故,她從小就被寄人籬下,幾乎從未得到過母親的誇獎,長大後也沒有得到過母親的認可,她以為只要她 懂事,只要她不惹麻煩就會得到母親的關心和愛,但是沒有,她一直都在委屈自己,一直都沒有得到認可,這讓她內心非常的崩潰。

這種長期缺乏安全感而造成地討好型人格,讓她在長大後內向又緊張,不知道的人覺得她高冷,其實,她只是沒有安全感而已,她只有這樣才能把自己偽裝起來,其實,她只是曾經是個受傷的不受重視的孩子。

過早懂事的孩子,失去了太多的童真


懂事的孩子往往過早的學會察言觀色、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期望而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較少的表現出孩子般的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一面,更多的是展現出一種超乎年齡的成熟和穩重。他們可能會過早的承擔起一些不屬於他們這個年齡的責任和壓力,從而失去盡情玩耍、自由探索和單純享受童年快樂的機會。

在山東泰安,一個9歲男孩在山東農業大學門口幫助父母擺攤賣炒面的影片曾經很火。他熟練的顛大勺,還詢問顧客的需求,他動作熟練、手法嫻熟,吸引了許多路人的目光,也在網上引起轟動,網友紛紛稱贊孩子懂事,有責任感。

但是孩子母親卻是滿臉的疼惜,他只是個孩子,9歲本該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只是由於家庭的原因,他卻過早懂事,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幫助父母炒面賺錢,自己覺得很是虧欠孩子。

還有很多大山裏的孩子,父母要麽外出打工,要麽離異病故等,只得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小小年紀就得承擔起照顧家庭的重任,他們的臉上沒有稚氣,只有被生活磨礪得老成,誰看了又不心疼呢?

他們的「懂事」都是被逼的,他們不懂事,又能怎麽辦呢?只是表面的懂事,讓他們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童年該有的快樂和輕松,如果他們也有父母的疼愛,他們何必要這樣逼著自己快速的長大呢?

在孩子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就讓他們快樂的成長

家長都教育孩子要懂事,但是孩子所謂的不懂事,家長應感到慶幸,那是因為他們被愛包圍著,他們還是他們本來的樣子,他們沒有因為怕失去什麽或想得到而去討好或委屈自己,他們還保留著最單純最原始的心。

他們開心就笑,不開心就哭,他們想要什麽就說,不想要什麽就拒絕,這才是孩子該有的樣子。有人會說,難道就不該教他們規矩,不該讓他們懂得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嗎?答案是肯定的,孩子要學規矩,要在某些時候考慮到別人的感受,但前提是父母用什麽方法,還有在什麽時候。

公共場合,孩子大聲喧嘩影響了別人,是要告訴他這樣打擾到了別人;孩子小沒有付錢意識,拿了想要的東西就走,父母是要告訴他買東西要付錢的道理;孩子喜歡別人的玩具拿了就走,是要告訴他想要玩別人的東西要經過別人的允許等等,這些是基本的底線,孩子是應該知道並學習,家長也要教給孩子,但不是強迫,而是應該講究方式方法,在平時循序漸進的教給孩子,或者帶孩子去感受、去經歷,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他們會懂得這個世界的一些基本遊戲法則。比如大人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看著媽媽買東西付錢,他就知道只有付了錢才能拿走。有很多道理其實家長不用刻意的教,孩子看在眼裏,心裏就明白了。

快樂的成長,就是能夠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就是開心就笑,不開心就哭,不用擔心他們會肆意生長,長歪了、長壞了,該學的規矩,該懂的事情,孩子們都潛移默化中都在學習。

如果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有愛的環境,那就讓他們被愛包圍,即便他們有時候會鬧會哭,但真情的流露才是真實的他們,他們會和我們分享他的喜怒哀樂,分享他們的秘密,把我們當成親密的夥伴,那麽,你這個父母就成功了。

如果孩子把委屈憋在心裏,不去表達,受了不公不去爭辯,那麽這些表面的「懂事」一定是因為某種原因。

懂事的孩子不一定是快樂的孩子,不懂事的孩子也不一定是壞孩子。愛孩子,就讓他們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