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一到冬季愛上火?聽聽中醫怎麽說

2023-12-08養生

「河南在冬天和夏天之間反復橫跳」「本周末河南將迎氣溫大跳水」,12月7日,大雪節氣的到來,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一時間,「冷」變成了網絡熱詞,網友們更是用「」來形容氣溫的忽高忽低和驟然降低。

然而,當大多數人因為冬季的寒冷而瑟瑟發抖時,有一群人卻動不動就上火。網友「柚子皮」在朋友圈分享起了一名「上火星人」的無奈:「嘴角起泡、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的感覺真是不好受,而且好了沒多久又會卷土重來,著實讓我‘上火’。」

網友討論

天冷了,為什麽上火的人反而多了?為此,記者采訪到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仲景學院)講師、中醫學博士後趙培源,和廣大網友一起揪出身體內的導「火」索。

疏導冬天裏的三把「火」

「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道,大雪節氣之「大」,不拘泥於雪量。此時,由於寒流活躍,氣溫下降、降雨增多,但並不代表這個節氣期間會下很大的雪。不過,大雪節氣之後,因為天氣會越來越冷,下雪的可能性也會隨之大增。

天氣轉冷,冬日的模組屋多了許多落葉。

「到了冬季,人們往往會更加註重防寒保暖,但在禦寒的同時,如果不註意適度,就有可能走向反面,誘發上火。」趙培源解釋道,「上火」為民間俗語,又稱「熱氣」,從中醫理論進行解釋,「所謂的‘火’是形容身體內某些熱性的癥狀,上火也就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癥。」

說起冬季體內常見的三個導「火」索,趙培源形象地比喻道,大雪養生應遵循「補泄皆宜,去寒就溫」的原則,但仍需謹防捂出來的「燥火」、吃出來的「濕火」、凍出來的「寒包火」。

具體來說,冬季氣候幹燥,北方冬天有暖氣,南方有空調,還有些人會使用電褥子、電暖氣,由於外界環境幹燥所形成的燥邪,為捂出來的「燥火」;為了禦寒,人們喜歡吃火鍋、羊肉等食物,肥甘厚味攝入過多,脾胃運化不良產生的濕熱,即吃出來的「濕火」;當一些人發現自己已經上火了,便希望可以透過減少衣物的方法來降火。實際上,上火需要在體內疏散、清解,如果靠外面的寒氣來去火,反而容易形成另一個病證——「寒包火」。

「若此時再不註意作息、情誌、鍛煉的調理疏導,就容易導致體內過度積熱,津液減少,臟腑內熱,進而出現上火癥狀。」趙培源說。

五官、七竅是人體散熱的視窗

「口腔潰瘍、口唇幹裂、口渴欲飲、咽喉腫痛、牙齦腫痛、臉上冒痘、大便不通等,都是冬季上火的表現。」趙培源告訴記者,五官與七竅其實都是人體散熱的視窗,上火則是人體排出多余熱氣的一個渠道,所以上火的表現多見於人體頭面部位。

「理論上講,上火了就要去火,但實際上並沒那麽簡單。」趙培源從臨床經驗中解釋道,很多病人會吃清熱瀉火、消炎解毒的藥物,卻只能下一時之火,隔幾天又會再犯。這是因為沒有從根本上找到上火的根源,只是暫時「壓住」火,所以過幾天癥狀又卷土重來。

如何對癥下藥?需要分清中醫理論中的實火與虛火。

「實火、虛火主要是根據人體陰陽的情況進行區分。實火多是因體內邪火熾盛而引起的實熱狀態,患者多屬於濕熱體質,表現為口唇起皰疹、長痘痘、咽喉痛、口幹舌燥、大便幹結等。」反之,虛火旺盛的患者一般屬於陰虛體質,由於陰液虧虛,無力制約陽氣,而表現出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態。臨床表現為五心煩熱、口幹不欲飲、耳鳴、眼睛幹澀、睡不好覺等。

趙培源建議廣大網友,平時需要多留意上火的訊號,發現上火之後及時對癥下藥調理身體。

不必一味清火敗火降火

「按照‘火’的虛實類別,可以搭配藥食同源的食物進行降火。」趙培源表示,實火旺盛的人可食用菊花、白蘿蔔、冬瓜、荸薺等;虛火旺盛的人則推薦食用枸杞子、百合、銀耳、蓮藕等。

「盡管冬天容易上火,但是我們不能一味地清火敗火降火。」趙培源認為,人體內的陰陽猶如一盆水和一團火,反而要好好地保護這團火,才能為來年春天的陽氣生發做好儲備工作。

因此,他建議從作息、食物、茶飲三個方面保持人體陰陽平衡,提高身體免疫力。

「規律的作息是保證我們身體正常代謝的關鍵,提倡早臥遲起,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此外,大雪時節,寒氣重而陽氣進一步收斂,透過適當的四肢鍛煉,令氣血布散至肢體末端,不僅能起到溫煦全身、抵禦冬寒的作用,還能幫助身體氣機的疏通。

冬季可適量進食柑橘類當季水果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姜。宜冬季食用的羊肉是補元陽益血氣的溫補佳品,但不能過食,可以搭配白蘿蔔消積導滯、清化痰熱,緩解冬季體內的燥熱。」趙培源還提到,可適量進食蜜橘、柚子、臍橙等當季水果,需要註意的是,柑橘之類雖能解熱止渴、潤燥生津,但多食易生痰,也容易滯肺傷脾,從而出現上火癥狀。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一起順應時令保養身體、滋養生生不息的活力吧。

大河網 王怡瀟 董蕾 實習生 曹玉彤

來源: 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