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今年65歲,和鄰居們一起晨練時,總是被大家誇贊氣色好、身體硬朗。
她常笑稱:「我呀,吃得少,動得多,跟年輕人比差不了多少。」王阿姨從小飯量就不大,家裏人常為此擔心, 怕她營養跟不上 。
可沒想到,到了老年,她反而比同齡人更健康,不僅血壓血糖控制得好,皮膚也顯得緊致年輕,甚至很少生病。
相比之下,隔壁張叔叔,盡管年輕時飯量大、身強力壯,但現在70歲的他,早早就被高血壓、高血脂和糖尿病困擾著。
每次體檢後,醫生都會提醒他要控制飲食,但他總覺得飯量小會導致營養不良,身體反而更虛弱。
其實像張叔叔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大多數人習慣了以「吃飽」為衡量健康的標準 ,認為吃得多才有力氣,身體才有足夠的營養。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代謝率降低,消化功能也變得不如從前,飯量一旦過多,身體負擔加重,各種慢性病也容易隨之而來。
一項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導的長期實驗表明,控制飲食的動物比不控制飲食的動物平均壽命延長了約30%。
另一項來自【柳葉刀】的一項人群研究也指出,適量減少每日的熱量攝入可以降低多種慢性病的發病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一、吃得少,活得久,飯量越小,衰老速度越慢,是真的嗎
「吃得少,活得久」聽起來像是老一輩人的智慧傳授,但這句話背後真有科學依據嗎,其實不少研究已經指出, 飯量和健康確實有著緊密聯系 。
隨著年齡增長,代謝減緩,身體對營養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吃得少,合理控制飲食,可能確實有助於延緩衰老,減少疾病發生的風險。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飯量少會不會導致營養不良,反而讓身體變得虛弱,其實關鍵不在於「吃得少」,而在於「吃得對」。
如果飲食過於豐盛,特別是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攝入過多,身體不僅不能完全消化吸收,還可能增加脂肪囤積,導致體重上升、代謝紊亂,甚至引發心血管疾病等健康問題。
換句話說, 少吃一點反而能讓身體的各項功能運轉更輕松 ,從而減少衰老的速度。
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適當減少熱量攝入可以啟用人體內的某些「長壽基因」。
這些基因在能量限制的情況下表現得尤為活躍,它們能夠修復細胞損傷,減緩衰老過程。
就像發動機過度運轉容易發熱損壞一樣,人體如果長期處於高熱量、高消耗的狀態,細胞損傷和老化的速度也會加快。
不過所謂「吃得少」並不是讓大家過度節食或刻意減少營養的攝入,而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代謝能力, 適當地調整飲食結構 。
比如減少精制糖、油炸食品、紅肉等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攝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優質蛋白質,這樣不僅能控制熱量,還能確保身體獲得充足的營養支持。
有些人會問:「那是不是飯量越小,衰老就越慢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減少過度飲食確實對健康有利,但如果飯量過小,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身體的免疫功能反而會下降,容易出現貧血、骨質疏松等問題。
營養不良同樣會加速衰老,尤其是肌肉流失、骨密度下降等問題,可能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要老。
對老年人來說, 合理的飲食搭配尤為重要 ,既要避免過度進食,又要保證足夠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攝入,以維持肌肉和骨骼健康。
對於年輕人,尤其是那些想保持身材的人來說,控制飲食也是一個熱門話題。
很多人透過節食來減肥,然而過度節食可能會適得其反,不僅讓人疲倦、註意力不集中,還可能損傷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
過低的熱量攝入會讓身體進入「節能模式」,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反而不利於減肥。
二、吃的健康和適當吃哪個重要
談到健康飲食,大家最常聽到的兩個觀點,一個是「要吃得健康」,另一個是「吃多少要適量」。
這兩個看似簡單的概念經常讓人糾結,到底是吃得健康更重要,還是控制食量更關鍵。實際上這兩者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
吃得健康, 說到底就是要選擇對身體有益的食物 ,保證你每天攝入的營養均衡。
這意味著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優質蛋白等,少吃高糖、高脂、高鹽的加工食品。
畢竟現代生活中,很多慢性病的根源都和飲食結構有很大關系,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 往往都是長期不健康飲食的結果 。
選擇健康的食物不僅能讓你遠離這些疾病,還能幫助你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延緩衰老。
但是如果只是吃得健康而不控制量,問題同樣存在,很多人覺得自己吃的是「健康食品」,比如堅果、燕麥、牛油果等,就可以大吃特吃,但這樣同樣可能帶來隱患。
再健康的食物,如果攝入過多,都會變成多余的熱量,這些熱量最終會轉化為脂肪,堆積在體內,導致體重增加,甚至引發一系列代謝問題。
比如堅果富含健康脂肪,但熱量也很高, 如果不加節制地吃,結果還是可能發胖 。
適量吃的重要性在於它幫助你維持一個平衡,即便是健康食物,攝入量過多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尤其是胃腸道功能。
如果每餐都吃得過飽,消化系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這些食物,長此以往,不僅讓你感到肚脹、疲勞,還可能傷害腸胃。
而如果你能控制好每頓飯的分量,給身體留下消化和吸收的空間,整體健康狀況會得到改善,體重也更容易維持在一個理想範圍內。
這裏有個大家都容易忽略的事實,飽和過量飲食即便是「健康」食材, 消化系統也會感到壓力 。
因為人體每天需要的營養是有限的,超過需求的部份並不會給你帶來額外的好處,反而可能帶來負擔。
吃到七八分飽,聽起來是個老掉牙的建議,但它其實是符合人體自然節律的。
吃得太多,身體會出現反應,比如犯困、胃脹,而如果你控制在適度範圍,反而精力充沛,整個人的狀態更輕松。
三、如何選擇健康食物,牢記這三點
1.看食物的營養密度
吃東西不光是填飽肚子, 更重要的是獲取足夠的營養 ,而不同的食物,它們所含的營養素和熱量比例不同,這時候營養密度這個概念就很關鍵了。
簡單來說,營養密度高的食物,意味著它們在熱量不高的情況下,能為身體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等必要的營養。
例如蔬菜、水果、堅果和瘦肉等就是典型的高營養密度食物,相反,那些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
比如含糖飲料、油炸零食,吃多了不僅讓你發胖,還對身體健康沒有太大好處。
2.掌握適量攝入的原則
很多人認為健康的食物吃得越多越好,其實這是個誤區,即便是健康的食物, 吃多了也會對身體造成負擔 。
比如水果,雖然富含維生素,但如果每天吃得過多,糖分攝入量也會隨之增加。
長此以往可能引發血糖問題。所以無論吃什麽,都要控制好量,適度才是健康飲食的基礎。
如何做到適量,可以參考一個簡單的方法,每餐吃到七八分飽,這個狀態下你不會覺得餓,但也不至於撐得難受。
吃得太撐,消化系統負擔加重,容易感到困倦,甚至影響下午或晚上的精力。
而長期維持七八分飽,不僅有助於保持體重,還能讓身體各器官維持在一個相對輕松的狀態,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營養。
3.註意食物的烹飪方式
再好的食材,如果烹飪方式不對,可能也會破壞其營養,舉個簡單的例子, 蔬菜富含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但如果用高溫油炸,不僅損失了不少維生素,還增加了大量的脂肪。
原本健康的食物就變成了「負擔」。所以健康飲食不僅要選對食材,還要註意烹飪方式。
相對來說,蒸、煮、燉、焯等烹飪方法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的營養,減少不必要的油脂攝入。
比如蒸魚或煮雞蛋,這樣的做法不僅簡單,還能保留食物的原味和營養。
而油炸、煎、烤這些方法,雖然吃起來香噴噴,但 卻容易產生大量油脂和有害物質 ,盡量少用為好。
除了烹飪方式,調味也是很多人忽視的一個細節,過多的鹽、糖、醬油、味精等調味品,可能讓食物味道變好,但同時也增加了健康風險。
四、結語
吃得健康和適量吃就像是一對好搭檔,只有搭配得當,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
你可以想象,吃得健康就像是給你的身體加上了優質的燃料,而適量吃則是確保引擎不過載。
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讓你這輛「身體跑車」平穩地跑得更遠、跑得更久。
【1】宋新.五個字教你吃得少還能飽[J].農產品市場周刊,2018,(35):56.
【2】李靖.睡得少+吃得壞讓胃癌纏上年輕人[J].人人健康,2013,(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