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中醫怎樣看待膝骨關節炎與骨質疏松癥的?有哪些治療方法?

2023-12-08養生

中醫典籍中並沒有「膝骨關節炎」和「骨質疏松癥」的具體病名。

根據兩者發病的癥狀、體征表現, 古代醫家把KOA統歸於「骨痹」「鶴膝風」等範疇,少數醫家也有認為應歸於「屢」病範疇,直至近代方統一命名為「膝痹」。

現代醫家認為本病發病的關鍵病因病機為外感風寒濕邪侵駐,進而損傷氣血,化為寒濕痰癖 ,滯阻經絡而累及筋骨、關節、肌肉出現筋脈屈伸不利、關節疼痛等;或年老肝腎虧虛導致精血不足,經筋失養或氣血津液執行無力,痰癖形成,痹阻筋脈而致肢體疼痛等。

【素問·痹論】中記載:「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總結出該病發生的重要外因為風寒濕邪侵入。 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表達出「痹有癖血」的想法,認為癖血是痹癥發生的病因。

「四肢百節走痛是也,他方謂之白虎歷節風證,大率有痰、風熱、風濕、血虛」,於【丹溪心法】中記載,開創痰濕致痹的觀點。 【張氏醫通】對本病描述為「膝痛無育不因肝腎虛者」,認為肝腎虧虛是本病發生的關鍵病機。

總結膝痹的發生以正虛為內在基礎,感受外邪為外在關鍵。 病機為外邪侵襲肢體,邪氣痹阻經絡,累及筋骨、關節、肌肉,或臟腑肝腎氣血陰陽不足,筋骨失養,進一步無以推動氣血津液,導致痰癖形成,痹阻經絡。本虛標實為KOA病機特點。

古代醫家根據癥狀、體征把OP統歸於「骨屢」「骨痹」「骨枯」等範疇,現代醫家大多認為「骨屢」最為貼切。 「腎」與本疾病的發生關系密切,腎藏精,主一身之骨,化生髓液,’腎陰陽虧損,精髓無以化生,骨質無以充養,發為骨屢。

【素問·屢論】中記載:「’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屢」。 肝藏血,肝腎精血同源,血液不足,’腎精無以化生,骨不得養,發為骨屢。

【素問·屢論】指出 「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脾胃為後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虛累及腎,先後天不足,氣血虧虛、骨髓空虛,亦發為骨屢。

血癖也是OP發病的重要內在病機,肝腎精氣不足,無以推動氣血,導致癖血阻滯脈道、經絡,發為骨痹。 故骨痹的發生也以正虛為基礎,肝脾腎三臟虧虛互為因果,氣血精髓不足,筋骨失養,或氣血推動無力,癖血阻絡發病。

本虛標實也為OP病機特點。目前各醫家對KOA合並OP病因病機認識雖尚未統一 ,但因KOA,OP有極為相似病機及病證,都是本虛標實之證且表現為肢體疼痛。

故多數醫家認為該病是以肝腎虛損為病變基礎,以癖血或寒濕痰邪阻滯筋脈為內在病機變化的全身退行性疾病。 從治療上補腎通絡或可作為KOA合並OP的治療原則。

膝骨關節炎伴骨質疏松癥的中醫療法

中醫從臨床表現方面將膝骨關節炎歸為「痹癥」範圍,以「腎主骨」「肝主筋」等理論為支持 ,認為膝骨關節炎的發病原因可能與肝腎虧虛致筋骨失養或風寒濕侵襲,痹阻不通有關。

此外骨質疏松歸為「骨屢」範疇, 【黃帝內經】中提出骨質疏松的發生與脾腎兩臟病變關系密切,腎為先天化生骨髓,腎虛會致骨髓失於充養,脾為後天化生氣血,脾虛則生化無源,骨失所養。

因此中醫認為膝骨關節炎伴骨質疏松是以腎虛為本的全身退行性病變 ,治療上多以補腎為基,方法有中藥內服、外用療法、針灸、推拿和聯合療法。

針灸治療以經絡系統為基礎,以補腎壯骨為治療原則, 兼以調暢氣血,透過針灸達到肝腎補、寒濕去、經絡通、關節活、痹痛消的療效,臨床以胃經、膽經、脾經、’腎經、任脈和督脈等脈經的穴位選擇較多。

針灸方法主要以針刀、毫針、火針、電針、溫針、灸法和穴位埋線為主。 以補益肝腎為治療原則,選取肝經、膽經、神經關聯穴位,針刺治療45例膝骨性關節炎伴骨質疏松患者,透過對比治療前後關節活動度、Lysholm膝關節評分變化及不良事件發生率。

結果表示針刺治療KOA合並OP的效果更好,可明顯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且安全性高。 有研究表明,針刺治療對KOA患者的促炎細胞因子有明顯降低作用,可提高軟骨降解標誌物。

運用俞募配穴法針刺治療79例絕經後骨關節炎患者, 效果顯著,明顯降低了患者的疼痛,使其自理能力得到有效恢復。

將80例肝腎虧虛型絕經後膝骨關節炎患者分為兩組,在接受基礎教育治療基礎上,對比治療前後USA評分、WOMAC評分及血清雌二醇變化,試驗組總有效率達91.89%, 表明滋肝補腎祛痹針刺方效果更佳且可提高血清雌二醇水平及改善膝關節功能。

推拿治療主要透過外力作用於膝關節周圍茹連的肌肉,使局部血液迴圈恢復,從而達到止痛活血,改善關節活動度的效果。包括按、揉、點、撥等多種手法 。以股四頭肌、胭繩肌為代表的膝關節屈伸肌群對維持膝關節的穩定及KOA的發生發展和治療起著特殊作用。

在調節膝關節活動的肌肉中,以股四頭肌最為關鍵, 恢復股四頭肌等周圍肌肉的力量對糾正下肢力線和調節關節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采用夾脛推肘牽膝推拿法治療45例KOA繼發滑膜炎患者,透過對疼痛評分等相關指標進行統計分析 ,結論表明該療法可有效緩解KOA繼發滑膜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在調節骨代謝水平與改善膝關節內環境上有明顯的效果,提高了患者關節活動功能。

中醫聯合療法是在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上予以內服中藥湯劑, 聯合外敷、針灸、推拿等療法綜合治療疾病的一種方式,該聯合套用法的可以有效緩解膝關節疼痛,改善膝關節癥狀。

中醫體質分類

體質分型在中醫體質學說中屬於基石地位,是以整體觀念為指導從陰陽、五行、臟腑、神、氣、津液等不同角度進行不同分類。不同醫家有不同分類觀點。 【內經】從陰陽五行方面劃分成25種不同體質類別。

根據陰陽臟腑強弱偏向及飲食偏嗜將體質分為陰臟、陽臟及平臟型。溫病大家透過對溫熱病患者的觀察,總結出濕熱病常見氣壯質、陰虛質、陽虛質。 隨現代醫家不斷總結探討及結合臨床實際,運用現代技術進行統計分類,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分類方法。

六分法包含正常、遲冷、倦眺、燥紅、膩滯和晦澀質。 九分法包含平糊、氣虛、陽虛、陰虛、痰濕、濕熱、癖血、氣郁和特票質。

體質透過先天基礎和後天多因素聯合影響產生,表現為相對穩定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在對外界的刺激及疾病病變傾向上有不同反應差異。 證是指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某一階段的病機反應,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證候的發生與體質類別存在著內在聯系,體質是證形成的生理基礎 ,體質決定著證的發生傾向和疾病的易感性。

對HP相關性胃炎患者進行體質和證型關系調查,從不同體質患者證型分布結果來分析, 氣虛質多見氣虛證,陽虛質多見虛寒證,陰虛質多見陰不足證,痰濕質、濕熱質多見濕熱證,血癖質多見癖阻證,氣郁質多見氣滯證,且不同證型患者體質傾向亦與之相應。

對200例高血壓患者的體質、證型進行調查並統計分析, 結果顯示體質類別是患者證型的相關危險因素。

痰濕質是痰濕奎盛證、痰癖互結證和痰熱內阻證的危險影響因素,氣郁質是肝陽上亢證和痰癖互結證的危險影響因素 ,血癖質是痰癖互結證和肝陽上亢證的危險影響因素,陰虛質是肝陽上亢證和氣陰兩虛證的危險影響因素。

中醫體質與治未病

體質雖有一定穩定性,但其穩定是相對的,在各種外界因素作用下也可發生相應變化。 因不同體質傾向是對疾病內在病理變化的外在表現,故體質可調也反映了疾病的發生發展可被外在幹預的特點。透過針對性的幹預體質從而遏制疾病的發生或阻止其進展。

此治病原理與中醫「治未病」觀念是高度契合的。對100例陽虛質絕經後骨質疏松癥患者隨機分組,分別采用單純碳酸鈣及骨化三醇膠丸口服治療與口服藥物聯合體質調節治療 ,體質調節包括日常八段錦、當歸生姜羊肉湯和金腎氣丸。

觀察統計兩組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5.83% ,表明體質調節治療可改善患者體質偏頗、緩解腰背部疼痛,改善骨代謝及增加骨密度。

構建氣虛質小鼠模型,用不同劑量參菩阿膠復方膏劑對小鼠進行治療,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劑量越高幹預效果越好,表明參菩阿膠復方膏劑能夠改善氣虛體質小鼠的免疫力。 因此,臨床治療上要全面利用體質可變的特點,與「治未病」充分融合。

平素關註體質,及時幹預偏頗,疾病發生後除常規治療外,應結合糾正體質來達到防止疾病進展及預後的目的。 陽虛體質以陽氣不足為主要特征,陽氣主溫化衛外,一方面體內腎陽不足,骨髓無以生化充養,骨骼關節缺失磨損不能及時修復,故致骨質疏松、骨贅增生。

另一方面因陽氣不足,易被風寒濕邪侵襲,陽氣進一步受損,氣機執行不利,氣血阻滯筋脈發病 ;陰虛體質以陰液虧損、陰虛燥熱為主要特征,陰液虧虛,筋脈骨髓無以充養,且虛火灼傷津血,化生痰癖,痹阻筋脈,發為痹癥。

氣虛體質以元氣不足、機體機能減退為主要特征 ,腎氣不足,生長發育遲緩,且脾胃無先天充養,氣血精液化生無源,骨骼筋脈失養發為痹癥。

氣郁體質以氣機郁滯為主要特征,與肝密切相關,肝調暢體內氣血執行,肝功能失常 ,體內氣血精液執行失司,痹阻筋脈肢節,不通則痛發為痹癥。

對於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郁質和痰濕質的人群在臨床上要重視其發生KOA伴OP的可能性,著重加強對該類體質人群的防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核心內容,對疾病治療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證型反映了疾病陰陽、氣血、表裏、虛實的變化, 透過證型可針對性調節機體偏向,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患者中以肝腎虧虛證、脾腎陽虛證、風寒濕痹證和氣滯血癖證較為多見 ,其中肝腎虧虛證涉及77例,風寒濕痹證涉及53例,脾腎陽虛證涉及34例,氣滯血癖證涉及21例,濕熱痹阻證、氣血虛弱證及痰癖痹阻證僅占極少數。

【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丈夫八歲,’腎氣實……。」 腎氣對機體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腎主骨,肝主筋,肝腎同源,肝腎精血的充足對筋骨生長起著決定性作用,故臨床多見肝腎虧虛證。

脾統血為後天之本, 脾虛不能生化氣血津液,腎虛不能藏精化血,筋脈無氣血的濡養,不能正常維持功能,故見痹病。

另一方面,KOA合並OP患者素體正虛,氣虛無以推動氣血執行故致氣滯血癖。 且如復感風寒濕邪凝滯筋骨關節,致筋脈痹阻,則關節肢體疼痛,亦發為痹病。

現代醫學對於膝骨關節炎合並骨質疏松癥發病機制尚不明確,未有統一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措施,目前中醫在治療及預防膝骨關節炎合並骨質疏松癥方面具有一定的顯著療效,中醫學對該病的治療依據病證結合,體現了個體化治療的特色,從而有效提升患者生活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