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讀懂體檢高頻詞丨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檢專案?看完這篇再也不花冤枉錢

2024-01-02養生
影片載入中...

央視網訊息 (記者/楊繹霏 設計/姚抒廷):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健康體檢,定期篩查身體是否存在潛在病癥。

但面對讓人眼花繚亂的體檢專案,人們卻有些拿不定主意,應該把所有專案全部篩查一遍,全面了解身體狀況,以防萬一嗎?

央視網攜手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推出「讀懂體檢高頻詞」系列科普節目,帶你迅速將所有體檢知識點一網打盡!

在本期節目中,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體檢中心副主任、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趙威教你如何完成一次「有效體檢」,將每一次健康體檢變為「私人客製」。

【新聞+】記者:如何確定哪些體檢專案是必要的?

趙威: 現在體檢行業內整體有一個「1+x」的理念。

其中的「1」是基礎專案,也是最應該關註的專案。每一次體檢都會涉及一般檢查、實驗室檢查、輔助檢查。一般檢查包括血壓、身高、體重等,實驗室檢查包括血常規、肝腎功能、血脂、血糖等,輔助檢查包括心電圖、超聲等。

其中的「x」可以理解為因人而異選擇的專案,也呼籲大家依據自身情況來選擇「x」專案。比如您和您的同事可能年齡、性別一樣,但有些其他內在的情況不同,包括遺傳病史、日常的生活習慣等等,體檢專案就會不一樣。

【新聞+】記者:不同年齡的體檢者應如何選擇體檢專案?

趙威: 對於正處在18歲到20多歲階段的年輕人而言,他們患心腦血管病、腫瘤類疾病的概率較低,相對脆弱的部位是甲狀腺。

甲狀腺容易出現的病癥有甲狀腺癌,這是一種腫瘤性疾病;另外,比腫瘤更容易出現的是甲狀腺功能的異常。比如橋本氏甲狀腺炎、甲亢等,在年輕人群體中的發生率高一些。所以甲狀腺檢查是年輕人應該投入精力關註的專案。

此外,年輕人的社會活動較為豐富,一些感染類、與傳染相關的一些疾病也要註意,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它也不等於真正的臨床疾病,但是它與胃潰瘍、胃炎,甚至胃癌有很大的相關性;還有一些感染性疾病,比如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也提醒年輕人註意篩查。

到30歲以後,一些代謝類疾病開始慢慢發生,例如血脂高、尿酸高等等,所以在這個年齡段的人要重視這些代謝類指標,另外,包括基礎的身高、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體質成分也要進一步了解。30多歲以後脂肪的分布量已經開始逐漸變大,其中一個發展方向是向中央內臟堆積,或者說是向腹型肥胖變化。

40歲以後,一定比例的心腦血管疾病開始出現,尤其在年輕時就有一些代謝類疾病和相關遺傳病家族史的人群,心臟、腦血管、頭顱部份的檢查,需要引起重視。有許多單位建議40到45歲左右檢查頸動脈超聲,觀察動脈硬化的情況,也建議進行心臟超聲的檢查,觀察心臟的結構功能有沒有異常。

50歲以後,腫瘤類疾病的發生率開始上升,可選腫瘤標誌物的檢查專案,辨識是否有患腫瘤的風險。同時胃腸的疾病也需要關註,雖然現在很多常規體檢沒有涵蓋胃腸鏡,但是我們仍然鼓勵有家族史和已經出現一些消化道不適癥狀的人士進行胃腸檢查,做胃腸鏡。

到60歲甚至70歲以上,有很多人已經患上高血壓等慢病,所以更強調全面的健康體檢,既包含代謝類、心腦血管病類的檢查,也包含腫瘤類的檢查。

對於所有年齡段,現在都在「1+x」的基礎上拓展了一步,試圖檢查除了疾病以外的其他狀態,比如對運動功能的測評。

測評體能之後,才能知道自己現在勝任哪些體育運動,怎樣運動才能更安全、不受傷,有哪些短板需要加強補足,從而達到良好的鍛煉效果。

【新聞+】記者:「一年一體檢」的頻率適用於所有人嗎?

趙威: 特別精準的體檢頻率目前仍然有待科學證明,對於每一個疾病來說,到底應該多久檢查一次才最高效,需要分門別類地具體分析。

現在按照國際上健康管理方面的慣例,絕大多數人、絕大多數專案都是建議進行年度體檢,也是想透過這樣一個較為適中的時間間隔,篩查人體是否已經開始出現異常。

很多腫瘤類疾病的篩查,比如透過影像學檢查、抽血檢查腫瘤標記物,經常建議的體檢頻率也是一年一次。

但是對於一些已經患有慢病的人群,比如血脂高、尿酸高的人群,建議至少每半年復查一次血糖、血脂、尿酸等等。現在個人監測比較方便,也鼓勵大家日常做一些隨機監測。

如果最近在調藥,醫生可能會建議更密集地復查,比如剛開始吃降脂藥的時候,會建議1—2個月就要復查一次。

根據胃腸鏡觀察息肉或者其他異常,醫生可能建議半年、兩年或者更長的復查時間。

【新聞+】記者:沒有時間按時復查,是否有替代方案?

趙威 :建議進行復查,是因為疾病在一定概率下會發生變化。

沒有復查造成的影響大小因人而異,比如有些腫瘤類疾病,沒有定期復查,很有可能錯過早期診斷和治療的機會。

如果真的沒有時間復查,現在有一些可以自我檢測的方法。比如對於代謝類疾病來說,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的檢測都有相對應的居家測量的工具。自測適合於已經患慢病或者多位家庭成員也有這類慢病的人群。

另外,許多病癥的復查次數在調藥、調整治療方案時可能會多一些,但病情慢慢穩定下來以後,復查時間會變得非常寬松,比如半年甚至一年檢查一次就足夠了。所以特別密集檢查經常是暫時性的,不用太焦慮。

【新聞+】記者:收到體檢報告後,除了異常指標,還需要註意哪些問題?

趙威: 首先,需要我們關註的是,有許多人目前並沒有被明確診斷出疾病,可能也沒有一些早期的癥狀,這是好事情,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有些指標雖然沒有達到異常的標準,但它在慢慢向異常方向增長。比如體重指數,可能這一次的體檢報告顯示BMI還在正常範圍內,但是跟兩年前比已經逐漸貼近超重的方向,這樣雖然不是顯示異常,但提示的卻是異常的趨勢。

所以體檢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用來審視自己現在的生活方式是否科學、健康的習慣,而非簡單地觀察身體存在哪些疾病。

此外,如果某些體檢專案的檢查數值不在正常值範圍,也並不代表一定有病,有些數值確實會出現一定偏差。比如有些人的肝功能比較脆弱或者敏感,在感冒的急性期或者非常疲勞時,可能近些天的肝功能以及涉及血脂的一些專案都會和平時狀態不一樣。

我們在體檢之前要保持健康的、正常的作息和生活狀態,盡量不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喝酒,不要在熬夜之後或者連續加班之後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