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潰瘍性結腸炎已成全球性疾病!中醫治療或有「渦輪增壓」之效

2024-01-24養生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的轉變,潰瘍性結腸炎已逐漸發展為全球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UC)是一種慢性免疫介導的結腸炎癥性疾病,以反復發作的腹瀉、黏液膿血便、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

研究發現,環境因素以及遺傳易感性對腸道共生微生物產生不適當的免疫反應就造成了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所以本病很難徹底痊愈,有很高的復發風險,並且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高。

因此,對於潰瘍性結腸炎要積極的治療。目前,西醫治療本病,多采用美沙拉嗪、激素、免疫制劑、生物制劑等藥物,如在此基礎上加用中藥,可以起到增效、降低復發風險的效果。中藥治療要根據患者的分型來定,具體如下:

來源:昵圖網

大腸濕熱證

主要表現包括腹瀉,便下黏液膿血,腹痛,裏急後重,肛門灼熱,腹脹,小便短赤,口幹,口苦,舌質紅,苔黃膩,脈滑。中醫治療這類患者主要采用 清熱燥濕、健脾和胃 的方法,常用 芍藥湯 (大黃、黃芩、當歸等藥物)為主方。若患者濕氣較重,可加入蒼朮等藥材;若腹痛明顯,可加烏藥治療。

熱毒熾盛型

表現為排便時帶有黏液或膿血,腹痛明顯,伴有發熱、裏急後重、口渴和煩躁等,舌質紅,苔黃燥,脈滑數。中醫治療主要采用 疏肝和胃 的方式,以調整患者內分泌失調等情況。 健胃益腸湯 (黃芪、黨參、當歸、白朮等)是常用方劑。

脾虛濕蘊型

表現為黏液膿血便或白沫樣大便,伴有渾身乏力、少氣懶言,舌質淡紅,邊有齒痕,苔薄白膩,脈細弱或細滑。中醫治療主要采用 溫陽益氣、健脾止瀉 的方法。 補中益氣湯 (黃芪、人參、炙甘草、當歸等藥物)是常用方劑。

寒熱錯雜癥

表現為大便稀溏、肛門灼熱,同時伴有畏寒怕冷、口渴,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細弦。中醫治療主要圍繞 健脾溫腎 實施,可根據患者情況提供 四神丸合真人養臟湯 (肉豆蔻、五味子、白朮、炙甘草等藥物)加減治療。

肝郁脾虛證

主要表現為情緒抑郁、焦慮不安等因素誘發的大便次數增多、稀便帶黏液,伴有腹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或弦細。中醫治療主要采用 痛瀉要方合四逆散 (陳皮、白朮、防風等藥物)加減,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中的作用。

來源:昵圖網

脾腎陽虛證

表現為大便稀溏、排便次數多、久瀉不止,伴有白色黏液或不消化食物,腹痛喜用熱水袋暖肚子或按摩緩解疼痛,舌質淡胖,或有齒痕,苔薄白潤,脈沈細。中醫藥方面可套用 理中湯合四神丸 (肉桂、附子等)加減治療,具有溫腎暖脾、固腸止瀉的作用。

陰血虧虛證

表現為大便帶有黏液膿血,反復發作,有時出現大便幹結但仍然有黏液和膿血,伴有排便不暢、肚子隱隱作痛、口燥咽幹、煩躁和失眠,舌紅少津或舌質淡,少苔或無苔,脈細弱。中醫用藥一般以 腸谷康 (牛耳楓、辣蘿)加減治療,具有清熱除濕、止痛的作用。

此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還可提供中醫藥灌腸、藥物外敷以及針灸按摩等治療方法。需要註意,全結腸型、病史超過10年的患者需定期做腸鏡;一開始就合並有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的患者,每年都要做腸鏡,以監測是否癌變。

除了堅持藥物治療,患者的自我保健也很重要,包括:勞逸結合,不可太過勞累,暴發型、急性發作和嚴重慢性型患者應臥床休息;堅持適量體育活動,以增強體質,控制身體質素指數;限酒戒煙,以高熱量、高營養、少纖維、少刺激、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對不耐受的食物,要禁食少食;積極改善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

(所刊方藥請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來源丨【家庭醫藥】2024年1月第2期

作者丨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市中醫院脾胃病科 王健

編輯丨李家華

校對丨鄭柯

二審丨張越

終審丨劉慧英 鐘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