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醫師」與「醫匠」

2024-01-09養生

剛畢業的時候,那時候研究生還很稀罕,有人就說了,「 讀了研究生還是用這些藥,也沒有什麽更好的方案 」。意思是針對某個病,多讀幾年的研究生,治病的時候方案也是一樣的。

雖然方案是一樣的,但這裏面的差別卻很大。表面看起來是用同樣的藥,研究生知道為什麽這麽用,其它人很可能只是照搬書本上的而已。

這就是「 老師 」和「 工匠 」的區別了。

知道用藥原理的人,就可以當老師教別人,不知道原理的,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一種「 工匠」精神。 二者不可或缺,老師也不一定比徒弟熟練。就象足球教練踢球不一定比隊員強。

醫生也稱為 「醫師 」,註定就是被要求知道用藥原理的。如果只是機械地執行上級醫師的意見,沒有自己的判斷,那只能稱「 醫匠」,或「開刀匠」 了。

【黃帝內經】中講:「 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 ,意思是,還沒有裝滿就紮緊口,這只能算是工人,不可以當老師教別人。

這是【靈樞,禁服篇】中黃帝在教育雷公的時候說的一句話。當時黃帝正要把自己的「秘笈」傳授給雷公:「 夫約方者,猶約囊也,囊滿而弗約,則輸泄」 。黃帝說:「人啊,就是一個大皮囊,滿了不紮緊口,就泄氣了」;接著又說: 「未滿而知約之以為工,不可以為天下師 」,意思是「還沒有裝滿就急火火地紮緊口,這種人只能當出力的工人,不可以當老師。」

所以,老師是指有悟性的,能舉一反三;而匠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能一絲不茍地做好本職工作 ,一不小心就成了「大國工匠」。

其實二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光有教練,沒有隊員怎麽行?

然而,做為 醫生,註定是「醫師」,而不是「醫工」 。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因為治療疾病是極需要 主觀判斷 參與的差事,同樣的病,不同的人,不同的階段,表現和處理會大不相同,再詳細的指南也難以面面俱到,如果教條地按照指南做一個「醫工」,顯然是不夠的。

這幾年,我們學習老外,制訂了一個又一個的指南,如同一台機器的說明書,手把手地教會別人怎麽使用,這主要是用於規範新手,或基層醫生,別「出格」了,要在方格裏行事。而對於「 老司機」 ,就不需要 經常默念「交通規則」,而是在大原則下隨機應變行事了。

在各種「指南」的約束下,醫生的工作越來越像流水線。這確實能減少醫療差錯的發生,但「醫師」也越來越向「醫匠」靠攏了。

仔細琢磨一下,西醫的路子是在努力培養「 醫匠」, 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就有可能吃官司;而中醫培養的則是 「醫師」 ,大道相通,「宜法方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二者本不是一個路子,也就沒有了可比性。「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二者各有自己的粉絲隊伍,沒有必要「雞同鴨吵」。

其實西醫也提倡「宜法方異」,發明創新,只是要求更加嚴格,要按照【新技術新專案審批制度】進行申請,論證,驗證,獲批等流程走,以保證新技術的安全性。如果有人擁有一兩項新技術,那不僅是「醫師」,而是「大師」了。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

王光強 20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