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炎炎夏日,清熱解暑佳品——荷葉丨本草驛站

2024-07-07養生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微信訂閱號 【本草驛站】專欄,逢周六推播! 欄目文章均由醫院藥學部中藥師撰寫。內容包括:嶺南本草故事、常用本草功效介紹、本草藥膳、中藥及中成藥的日常使用等,實用、精彩!敬請關註!

炎炎夏日,清熱解暑佳品——荷葉

文/藥學部 陳秋玲中藥師

小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也是夏天的第五個節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炎炎酷暑,荷花盛開,荷葉繁茂,正是賞荷好時節。漫步湖邊池畔,紅粉多姿的荷花,濃淡碧綠的荷葉,滿屏都是夏天的味道。清人歷鶚詩雲:「荷葉繞門香勝花」。

荷葉不僅可用於觀賞,其實還是炎炎夏日不可多得的既可作食材、又可入藥用的消暑佳品,1991年已被列入國家衛生部釋出的藥食兩用和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名單中。

圖1 荷花

荷葉最早記載於唐代的【食療本草】:「其子房及葉皆破血」。【嘉祐本草】中載「荷葉,止渴,落胞,殺蕈毒,並產後口幹,心肺燥,煩悶,入藥炙用之。」 明代【滇南本草】中記載:「白蓮葉入氣,紅蓮葉入血。性微溫,味辛平。其莖中空,於卦為震,升也,陽也。上清頭目之風熱,止眩暈發暈,清痰泄氣,止嘔,頭悶疼。」

一、來源

荷葉為睡蓮科植物蓮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幹燥葉。夏、秋二季采收,曬至七八成幹時,除去葉柄,折成半圓形或折扇形,幹燥。夏季,亦用鮮葉或初生嫩葉。荷葉在中國分布範圍極廣,主要集中在黃河、長江、珠江三大流域及淡水湖泊的淺水區。

二、性狀

【藥材性狀】本品呈半圓形或折扇形,展開後呈類圓形,全緣或稍呈波狀,直徑20~50 cm。上表面深綠色或黃綠色,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較光滑,有粗脈21~22條,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葉柄殘基。質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氣,味微苦。

圖2 荷葉藥材

圖3 荷葉飲片

【飲片性狀】荷葉 本品呈不規則的絲狀。上表面深綠色或黃綠色,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較光滑,葉脈明顯突起。質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氣,味微苦。

荷葉炭 本品呈不規則的片狀,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氣焦香,味澀。

三、功效

荷葉性平味苦,歸肝、脾、胃經。具有清暑化濕、升發清陽、涼血止血的作用。臨床上,用於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脾虛泄瀉,血熱吐細,便血崩漏。荷葉炭收澀化瘀止血,用於出血癥和產後血暈。

作為藥食同源的植物,荷葉中含有生物堿類、黃酮類、多醣類、揮發油類、有機酸類等多種化學成分。現代研究表明,荷葉萃取物具有降脂減肥、改善血液迴圈和心血管系統功能、抗炎、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腫瘤等多種藥理作用,對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等多種疾病具有治療作用。市面上減肥降脂保健品多含有荷葉,【證治要訣】載:「荷葉灰服之,令人瘦劣」,這也是常用荷葉減肥的一個重要依據。

四、食療藥膳

荷葉入饌歷史悠久,唐代時就已開始流行用荷葉包裹食材直接蒸熟的吃法,柳宗元詩雲「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李頎寫道「荷葉裹江魚,白甌貯香粳」;明末清初的【廣東新語】記曰:「東莞以香粳雜魚肉諸味,包荷葉蒸之,表裏香透,名曰荷包飯。」 盛夏時節,碧綠的荷葉包裹上軟潤爽鮮的食材,荷葉的馨香沁入食材當中,別有一番風味,令人食欲大振

圖4糯米雞

荷葉藥食兼用,療疾保健,驗方頗多,現介紹2款簡便效佳的藥膳:

1、荷葉粥:鮮荷葉1張,大米50g。將鮮荷葉洗凈,切絲,荷葉水煎,取汁,去渣,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可清熱化痰,祛脂降濁,適用於暑熱證及高脂血癥。

2、荷葉二花粥:鮮荷葉1張,荷花1朵,扁豆花5朵,大米100g。將鮮荷葉洗凈、切絲,先取大米煮粥,待熟後調入荷葉、二花,再煮沸即可服食。可清熱解暑,除煩利尿,適用於暑熱及高脂血癥。

五、註意事項

1、體瘦氣血虛弱者慎服。

2、孕婦以及女性月經期不宜飲用。

3、建議在醫生或中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參考文獻

向上滑動閱覽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

[2]嚴仲鎧,丁立起.中華食療本草[M]. 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

[3]劉暉暉,陳世彬,趙佳琛,等.經典名方中蓮類藥材的本草考證[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2022,28(10):42-54.

[4]邱晴,葉泉英.荷葉萃取物的化學成分及現代藥理研究進展[J]. 現代食品,2024,30(07):50-53+73.

作者介紹

陳秋玲

藥學部,中藥師

校對:楚惠

編輯:溫嘉欣

覆核:王曉雪

責編:王爔晨

審定:劉苡婷

訂閱號

可預約掛號、繳費、代煎配送、繳交住院按金、查詢檢驗報告和住院日清單等

服務號

可預約掛號、繳費、代煎配送、查詢檢驗(查)報告和住院日清單等

加關註,不迷路,

健康與你同路!

▲微信訂閱號

▲微信服務號

健 康 加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