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如何「擺脫」大腸息肉?中醫教你3步搞定

2024-07-15養生

大家好,我是老中醫顏頎!

大腸息肉,作為一種起病時較為隱匿的疾病,特別是腺瘤性息肉,它與腸癌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被視為癌前病變的重要類別。我們很多患者朋友,大多都會選擇手術切除的方式來「擺脫」大腸息肉,但是這種方式的復發率也比較高,所以,如何有效地預防腸息肉的復發是至關重要的。

從中醫的角度看,大腸息肉屬於腸癖、泄瀉、便血等範疇。它的形成與五臟六腑都有聯系,特別是與脾胃的關系尤為密切。不論息肉的類別如何,總體來說,患者常表現為虛弱,而局部則呈現為實癥。脾胃虛弱是疾病發生的根本,而痰瘀和濁毒則是疾病的外在表現。所以,在調治時,常常采用扶正化積的原則:

首先,就是要健脾。

脾胃功能失調會導致津液輸布不暢,聚而成濕。濕邪更易侵犯大腸,導致痰濕困脾,進一步加劇脾虛。痰濕隨氣血執行,可阻滯氣機,導致血行瘀滯,形成瘀血。瘀血和痰濁長時間積聚,會化生郁熱,形成濁毒,最終積聚於大腸,形成息肉。

因此,健脾成為治療大腸息肉的重要一環。可以參考使用炙黃芪、黨參、炒白朮等來健脾益氣,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

其次,就是要溫腎。

我們的腎臟內藏元陽,是先天之本。腎陽的充足與否直接關系到臟腑氣化的正常進行。脾主運化水濕的功能也需要腎陽的溫煦和推動。所以,溫腎也是治療大腸息肉的重要手段。透過選用補骨脂、肉豆蔻、鹽吳茱萸、肉桂等中藥,可以峻補腎陽,達到溫腎散寒的目的。

最後就是要化積。

這些瘀血、痰濁的積聚日久就會化生郁熱,形成濁毒。所以,在化積時。常選用醋莪術、丹參等,來活血化瘀;再配伍山慈菇、藤梨根等來清熱解毒、散結消腫。

除了健脾、溫腎、化積,還需要透過準確辨證配伍其他中藥來綜合調理患者的身體,才能達到治療、預防復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