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常帶來腹痛、月經不調等問題,困擾著女性,中醫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特的方法,主要透過不同的辨證分型緩解癥狀。
1、氣滯血瘀型
主要特征:小腹刺痛或脹痛,疼痛傳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塊,壓之疼痛,帶下量多,月經不調,色暗有塊。
中藥方劑:以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為原則,方劑有牡丹散,成分為牡丹皮、桂心、當歸、延胡索、莪術、牛膝、赤芍藥、荊三棱。
日常護理:註意個人衛生,尤其要註意經期、產後、流產後下陰部位的衛生。
2、濕熱淤結型
主要特征:發熱惡寒或低熱起伏,下腹疼痛,有灼熱感,腰骶酸痛,帶下量多,色黃白,口幹口苦,胸悶納呆,小便黃短,大便幹結。
中藥方劑:以清熱利濕、活血化瘀為原則,代表方劑如清熱調血湯,成分為當歸、川芎、白芍藥、生地黃、黃連、香附、桃仁、紅花、延胡索、牡丹皮、蓬莪術等。
日常護理:避免受濕熱外邪的侵襲,不宜過度勞累。飲食以清淡食物為主,雞蛋、豆腐、赤豆、菠菜等食物,忌食生、冷和刺激性食物。
3、寒濕凝滯型
主要特征:小腹冷痛,痛處不移,得溫痛減,腰骶酸痛,帶下量多,色白質稀,形寒肢冷,面色青白。
中藥方劑:以散寒除濕、活血化瘀為主要原則,代表方劑有桂枝茯苓丸。主要成分為桂枝、茯苓、牡丹皮、赤芍、桃仁。
日常護理 避免雨水、寒涼或是寒濕等外邪的侵襲,秋冬季節突變時需註意增添衣物,以免受涼。
4、脾虛濕淤互結型
主要特征:下腹隱痛,墜脹,腰骶酸痛,尤其是勞累反應會更加嚴重,帶下量多,色白,質稀,無臭氣,神疲乏力。
中藥方劑:適宜食用有健脾化濕、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代表方劑如完帶湯,成分為白朮、黨參、車前子、蒼朮、炒山藥、陳皮、柴胡、炒芥穗、白芍、生姜、大棗。
日常護理:不過度勞累,病後或是術後尤其要保養好身體。加強體育鍛煉,多參加戶外運動,不斷提高自身體質,增強抗病能力。
5、腎陽虛型
主要特征:帶下量多,質稀如水,畏寒肢冷,頭暈耳嗚,腰酸如折,小腹冷感,少腹墜痛,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大便溏薄。
中藥方劑:適宜選用有溫腎培元、固澀止帶功效的藥材,代表方劑如內補丸,成分為黃連、當歸、乾薑、阿膠。
日常護理:經期避免接觸寒氣,不用或是少用涼水洗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