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天冷易受寒,大病小病纏上身!兩穴一動,防寒又潤燥

2024-09-30養生

文 | 稅荑健康Take

編輯 |稅荑健康Take

聲明:本文內容均是根據權威醫學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在今日頭條全網正選72小時,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為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部份故事情節存在虛構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識,請知悉。

入秋之後,天氣漸涼,很多人會發現自己變得容易感冒,或者出現咳嗽、喉嚨幹癢等不適癥狀。 為什麽天氣一冷,我們就容易生病?是不是只有增加衣物才能避免寒冷引起的疾病?有沒有什麽簡單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透過一些小技巧預防這些問題呢?

這些問題,不少人都曾思考過。其實,在中醫學中,人體有兩個特殊的穴位,它們能在寒冷的季節幫助我們調節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常見的感冒和燥熱等問題。

更有趣的是,只要動一動這些穴位,便能起到潤燥防寒的作用。本文將帶你走進這兩個神奇穴位的世界,探討如何透過簡單的穴位按摩,提升自我免疫力,度過寒冬。

第一部份:秋冬季節,身體為何易受寒?

李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師,平日裏身體還算硬朗。然而,每到秋冬交替時,她總是容易感冒、咳嗽,有時甚至會因為寒氣入體引發胃痛或者關節疼痛。

她曾嘗試多穿衣服、喝熱水,甚至吃一些滋補品,但效果往往不如預期。她的情況並非個例,很多人在秋冬季節都會有類似的困擾。那麽,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

秋冬季節,氣溫驟降,空氣中的濕度逐漸減少,人體的皮膚和呼吸道黏膜容易變得幹燥。中醫認為,寒冷的氣候會導致人體陽氣收斂,陰寒之氣趁機入侵,破壞身體內部的平衡。

寒氣容易侵入皮膚和經絡,導致氣血執行不暢,免疫力下降。當人體的外部防線變弱,寒邪入體,感冒、咳嗽等問題便會接踵而至。

西醫學則指出,秋冬季節是呼吸道病毒的高發期。寒冷的環境下,鼻腔、喉嚨等部位的毛細血管收縮,導致局部免疫功能減弱,病毒更容易侵襲。

人體在寒冷環境中,血液迴圈減慢,代謝也隨之減弱,身體對外界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自然下降。這就是為什麽許多人在天氣轉涼時會感到不適的原因。

李阿姨的情況就是典型的「陽虛體質」,即體內陽氣不足,寒氣容易入侵。她曾向醫生請教如何預防感冒和寒氣入體,醫生告訴她,除了正常的保暖,穴位按摩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兩個穴位:風池穴和足三裏穴。

風池穴:防寒的第一道屏障

風池穴位於頸後發際線兩側,屬於膽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古代醫書中記載,風池穴有「祛風散寒,通經活絡」的作用。中醫認為,感冒多為風寒之邪侵襲,風池穴作為「風邪」的重要關口,能夠有效預防和緩解寒邪入侵。

李阿姨第一次聽說風池穴時,心中充滿了疑問:「一個小小的穴位,真的能防止感冒嗎?」醫生微笑著解釋道: 「風池穴的按摩不僅能疏散風寒,還能調節頭部的血液迴圈,緩解因寒冷導致的頭痛、頸部僵硬等不適。」 李阿姨回家後,按照醫生的指示,每天早晚用指腹輕輕按揉風池穴,每次3到5分鐘。沒過幾天,她驚訝地發現,脖子僵硬的現象明顯改善,頭痛也有所緩解。

這並非偶然。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風池穴的按摩能刺激自主神經系統,改善血液迴圈和免疫功能,從而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透過對風池穴的按摩,不僅能預防感冒,還能緩解肩頸部的緊張和疲勞。

對於那些經常在秋冬感到頭痛、肩頸酸痛的人來說,風池穴是一個極為有效的自我保健手段。每次按摩時,配合深呼吸,能達到更好的放松和療效。

足三裏穴:增強免疫力的關鍵

李阿姨在醫生的建議下,除了按摩風池穴外,還開始關註另一個穴位——足三裏。足三裏位於膝蓋下方的脛骨外側,是胃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中醫認為,足三裏是「健脾益氣」的關鍵穴位,常按此穴有助於增強體質,提升免疫力,防止寒邪侵襲。

李阿姨聽到「足三裏」這個名字時,心中也有些疑惑:「這個穴位和感冒有關系嗎?」醫生解釋道:「足三裏是人體的‘長壽穴’,不僅能增強免疫力,還能調節脾胃功能,使身體更加健康

」李阿姨按照醫生的指導,每天按摩足三裏穴,沒想到,幾周後,她逐漸發現自己的消化功能也有所改善,胃痛的發作頻率明顯減少。

足三裏穴的神奇之處不僅在於它能夠增強免疫力,還在於它能透過調節脾胃功能,幫助身體對抗寒冷。中醫認為,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脾胃功能強健,身體的抵抗力自然增強。

足三裏穴的按摩,不僅能緩解秋冬季節的常見病癥,還能調節身體內部的平衡,使人整體狀態更加健康。

西醫研究也表明,足三裏穴的按摩能刺激神經末梢,促進消化系統功能的提升,改善血液迴圈,從而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對於那些經常感到疲倦、免疫力低下的人來說,按摩足三裏穴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保健方法。

第二部份:寒冷季節,如何潤燥防病?

秋冬季節,除了寒冷,幹燥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劉教授是一位中醫學專家,經常在電視節目中做健康科普。

他提到,寒冷的天氣不僅帶來寒邪,幹燥的空氣還容易引發「燥邪」,導致皮膚幹裂、喉嚨幹癢、便秘等問題。如何在幹燥的秋冬季節潤燥防病?劉教授的建議是:適當運動,配合穴位按摩。

動一動:運動是最好的潤燥法

李阿姨的鄰居小王是一位年輕的白領,平日裏工作繁忙,運動時間很少。每到秋冬,他的皮膚總是幹燥、脫皮,喉嚨也經常感到不適。

聽了劉教授的建議後,小王開始每天抽出時間進行適當的運動,比如慢跑、瑜伽等。他發現,透過運動,身體的血液迴圈得到了改善,皮膚也變得滋潤了許多。

劉教授指出,運動是最天然的潤燥方法。在寒冷幹燥的季節,適量運動能促進體內水液的輸布,使皮膚和呼吸道保持濕潤,預防秋燥引發的各種不適。

運動不僅能提高身體的代謝,還能增強肺部功能,預防因幹燥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劉教授建議,每天堅持30分鐘左右的運動,可以選擇散步、太極拳等舒緩的運動形式,不僅能潤燥,還能增強免疫力。

合理飲食:內外調節雙管齊下

除了運動,合理的飲食調節也是潤燥防病的重要手段。 劉教授建議,秋冬季節可以多吃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如梨、銀耳、百合、蜂蜜等。李阿姨聽了建議後,每天早晨會喝一碗銀耳蓮子羹,晚飯後吃一個梨,喉嚨的不適感逐漸減少了。

中醫認為,秋冬季節要避免辛辣燥熱的食物,尤其是火鍋、燒烤等,容易加重體內的燥邪。而滋陰潤燥的食物則能幫助人體調節內在平衡,預防幹燥引發的皮膚問題和喉嚨不適。透過飲食調節和穴位按摩的結合,秋冬季節的常見病癥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總結

寒冷的季節,感冒、咳嗽等問題似乎總是難以避免,但透過按摩風池穴和足三裏穴,配合適當的運動與合理飲食,可以有效預防寒邪和燥邪的侵襲。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強大,只要我們掌握了正確的保健方法,便能輕松應對秋冬的各種健康挑戰。用最簡單的方式,守護自己的健康,從今天開始動一動這兩個穴位吧!

參考文獻:

【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