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攻破錦州時,解放軍抓獲了一條「大魚」。此人高居東北剿共副總司令之職,本以為是大功一件,結果林彪知後,竟馬上下令:立即釋放!
1881年,張作相出生在錦州義縣。
張作相雖然出身寒微,但忠肝義膽、為人誠厚,年輕時為了給族兄報仇走上綠林之路。
機緣巧合之下,投奔到張作霖麾下,自此開啟了他和張氏家族的深厚淵源。
都說是金子總會發光,張作相不貪功不貪名,遇到升職的好事大多讓給別人,總說自己資歷淺,要不就是能力不夠,因此深得張作霖賞識。
為了調和張作霖與其高級幕僚及各實權小弟之間的關系,張作相一次又一次地讓出了唾手可得的權利和實惠。
在外人看來,張作相就是張作霖的鐵桿親信。
張作霖自然也能體會張作相的一片苦心,自然對他更加倚重。
張作相也憑著自己忠厚的為人處世,在奉系軍中積累了越來越高的聲望。
在張作相的人生信條中,忠義之外,最突出的就是愛國。
他曾在吉林主政8年,不僅千方百計升級了市政設施,給市民們通了自來水,舉辦了第一所省立大學,還力挫日本在吉林修建吉海鐵路的計劃。
可惜九一八事變之時,張作相回到錦州老家奔喪。
吉林的軍政大權,暫時落入熙洽手中,而熙洽選擇給日本當了走狗。
盡管張作相曾傳書給吉林各方面,讓眾人不要聽從熙洽的命令。
但終究無濟於事,看著東北淪陷的定局,張作相選擇隱居天津。
他帶著全家老小和需要照顧的親眷舊部70余人寓居天津,日常開支可想而知。
為了養活這些人,他只好給在偽滿任職的老屬下去信,要求返還他在東北的財產。
日本人怎會放棄這樣的好機會,他們深知張作相在東北的威望,便威逼利誘,請張作相回東北接受偽職。
張作相十分惱火,深悔自己不該那麽天真。
他氣憤地說:「我姓張的寧願餓死,也不去當漢奸!」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了安撫奉系高層,本想請張作相出山。
但張作相見到蔣介石的第一句話,竟然是放了張學良。
因此,直到1948年,蔣介石才給了張作相,一個東北政務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兼東北剿匪副總司令的虛職。
對此,張作相賦詩一首進行嘲諷:「一人之下(指東北行營主任),一人之上(指隨身衛士)。大事管不了,小事不願管!」
那張作相為何,還是接受了蔣介石的委派呢?
他在錦州老家的家產,整個日偽時期都被扣著,喪心病狂的日本人,因為他不接受偽職還把他父親的墳給炸了,他正好借此機會回家處理。
1948年10月15日,錦州被解放軍攻克,當時張作相正在自家別墅,被闖進來的解放軍逮捕。
但當林彪聞知此事,卻立刻將張作相請來相見。
因為張作相不只在東北聲名赫赫,他那顆愛國之心更是有目共睹。
年屆七十的張作相,被安全地送回了天津的家。
沒想到,蔣介石敗逃台灣前還不忘裹挾他,力邀他提前赴台,連張家全家老小的船票都買好了。
對此,張作相斬釘截鐵地說:「只要不是日本人來,我絕對不走!」
可惜的是,張作相在天津解放三個月後,突發腦溢血病逝,終年68歲,沒能再次回到東北,為他記掛了一輩子的老鄉們繼續工作。
在張作相的力保下,平穩接過父親權力衣缽的張學良,如此評價張作相:「彼人誠厚,他的忠義,在今世為我所僅見之一人。」
參考資料
文史精華【張作霖的鐵桿兄弟張作相】
蘭台內外【保境安民的輔帥——張作相】
民國春秋【奉軍輔帥張作相晚年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