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T.S.艾略特影射羅素的一首詩

2024-10-15推薦

T.S.艾略特和羅素都是中國讀者十分熟悉的,他們一為詩人,一為哲學家,都曾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他們的作品在國內擁有大量的讀者和評論者。但國內多數讀者對於兩人之間的關系卻可能毫無所知或知之不詳,本文透過解讀艾略特的一首小詩來讓讀者對此有更多的了解。

艾略特於1906年進入哈佛大學就讀本科,1909年獲得學士學位,同年進入哈佛大學哲學系攻讀碩士學位,翌年獲得碩士學位並繼續攻讀博士學位,1913年,成為哲學助教,給本科生上課,1914年前往歐洲遊歷,由於大戰原因,未能返回哈佛大學參加博士論文答辯,結果沒有獲得博士學位。

彼時的哈佛大學哲學系群英薈萃,是世界上最好的哲學中心,教授都是一時之選,威廉·占士、喬治·桑塔亞那、約西亞·羅伊斯是其中的三大巨頭。1914年春天,羅素應邀在波士頓做洛厄爾講座(the Lowell lectures)講演,同時在哈佛大學擔任短期哲學教授,在此期間艾略特與之相識。

羅素在哈佛開設了一門符號邏輯課(symbolic logic),艾略特是其中的學生之一,給羅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羅素後來曾經跟其情人奧托蘭·莫立爾(Lady Ottoline Morrell)說起艾略特:「一個叫艾略特的學生,總是衣冠楚楚、舉止優雅。(One,named Eliot,is very well dressed and polished.)」他在其【自傳】中對此有較為詳細的記述:

我教一個研究生班,12個人,通常每周一次同我一起用茶。其中之一是T.S.艾略特,他後來寫了一首詩「阿波林Nike斯先生」,談到這事,當時我還不知道艾略特寫詩。我想他那時已經寫了【一位夫人的肖像】和【普魯弗洛克的情歌】,不過他可能覺得這事不該提起。他極端沈默,只有一次講了一句打動我的話。我當時贊美赫拉克利特,他評論道「是的,他總使我想起維永」,我想他這話講得太好了,以致我還希望他講點別的。(【羅素自傳】第一卷,第307—308頁,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艾略特說到的維永(也譯為維庸)是十五世紀法國著名抒情詩人,著有【小遺言集】【大遺言集】等詩集。在艾略特看來,維永和赫拉克利特有相似的宗教觀念,反對偶像崇拜和宗教儀式,立身處世都有些放蕩不羈。羅素提及的艾略特這首【阿波林Nike斯先生】詩大約寫於1917年或稍後。據黃國彬先生說:羅素讀了此詩後,也承認艾略特在影射他。(黃國彬著:【世紀詩人艾略特】,九歌出版社,2022年版,第45頁)

英國著名作家、傳記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Peter Ackroyd)在【艾略特傳】裏說,羅素是典型的好色之徒。他既跟自己老師懷海德(Alfred North Whitehead)妻子有染,還跟學生艾略特的妻子維維安(Vivien)在其新婚期間(1915年)發生婚外情。羅素邀請新婚不久的艾略特夫婦搬到他的府上去住,艾略特接受了邀請。奇怪的是,羅素曾問過艾略特他不在時自己跟維維安住在同一幢公寓裏是否合適,艾略特居然很快就同意了。這真是一個奇怪的家用群組合。羅素和維維安有了不正當關系,但羅素似乎並不承認,阿克羅伊德說羅素「在與維維安的關系上表現得不是那麽坦誠」。(less than frank about his association with Vivien.Peter Ackroyd,T.S.Eliot:A Life,pp.66—67,Simon and Schuster,New York.)羅素在【自傳】裏說他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幫助這對年輕的夫婦,他想幫他們解決困難,「後來我才發現他們的困難正是他們所樂於為之的事。」(until I discovered that their troubles were what they enjoyed.)維維安生病後,艾略特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但艾略特「無微不至」的照顧並沒有使維維安的病情有所好轉。羅素主動提出帶維維安去海濱勝地托基(Torquay)度假,享受那裏的新鮮空氣,費用由他支付,同時艾略特還可以繼續從事他的教職。艾略特開始時並不反對,但後來覺得讓妻子跟一個臭名昭著的好色之徒(so notorious a philanderer)一道外出未免太天真了,於是一周之後他也來到了維維安身邊(Peter Ackroyd,T.S.Eliot:A Life,p.68)。

黃國彬先生透過對【阿波林耐思先生】一詩的分析,告訴讀者此詩確鑿無疑地影射了色鬼羅素。為了筆者敘述和讀者閱讀方便,我把原詩和譯詩抄錄於下。

Mr.Apollinax

When Mr.Apollinax visited the United States

His laughter tinkled among the teacups.

I thought of Fragilion,that shy figure among the birch-trees,

And of Priapus in the shrubbery

Gaping at the lady in the swing.

In the palace of Mrs.Phlaccus,at Professor Channing-Cheetah’s

He laughed like an irresponsible fetus.

His laughter was submarine and profound

Like the old man of the sea’s

Hidden under coral islands

Where worried bodies of drowned men drift down in the green silence,

Dropping from finger of surf.

I looked for the head of Mr.Apollinax rolling under a chair.

Or grinning over a screen

With seaweed in its hair.

I heard the beat of centaur’s hoofs over the hard turf

As his dry and passionate talk devoured the afternoon.

「He is a charming man」—「But after all what did he mean?」—

「His pointed ears….He must be unbalanced,」—

「There was something he said that Imight have challenged.」

Of dowager Mrs.Phlaccus,and Professor and Mrs.Cheetah

I remember a slice of lemon,and a bitten macaroon.

(From T.S.Eliot The Complete Poems and Plays 1909—1950)

阿波林耐思先生

阿波林耐思先生存取美國時他的笑聲在茶杯間叮叮作響。

我想起弗拉吉利恩,那個樺樹間的害羞人物;

想起灌木叢中的普裏阿普斯

張著口呆盯秋千上的女子。

在弗拉庫斯夫人的王宮,在燦寧·捷踏教授家裏,

他笑得像個不負責任的胎兒。

他的笑聲潛在海裏,深不可測,

像大海老人的笑聲,

隱藏在珊瑚島下。

那裏,溺者遭撕咬過的屍體從浪花的指間掉下來,

在綠色的寂靜中漂沈。

我尋找阿波林耐思先生的頭顱,在一張椅子下捲動。

或者在俯臨一張螢幕咧嘴而笑,

海藻纏在頭發中。

他那枯燥而激昂的演講吞沒下午時,

我聽到人馬怪蹴踏的蹄聲滾過硬草地。

「他這個人真可愛」——「不過,他到底是什麽意思呢?」

「他的一雙尖耳朵……他的精神大概不穩定。」

「他的演講中有一點,我當時應該反駁。」

貴婦弗拉庫斯夫人和捷踏教授、夫人呢,

我只記得一小片檸檬、一塊咬過的蛋白杏仁甜曲奇。

(黃國彬譯 選自黃國彬著【世紀詩人艾略特】,第45至48頁。)

詩歌首句開宗明義地說羅素到了美國講學,接著開始描寫「色鬼的特征,字裏行間充滿了鄙夷」(黃國彬語)。普裏阿普斯是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是肉欲和淫樂之神,西方所謂的普裏阿普斯式的作品就是色情的、淫穢的、宣揚肉欲的作品。他的雕像是一個大胡子男人,身穿長衣,擁有碩大的生殖器。他「張著口呆盯秋千上的女子」,一副色迷迷的樣子,羅素好色,喜歡始亂終棄,【羅素自傳】裏多處寫到他如何跟有夫之婦的不當交往。「在燦寧·捷踏教授家裏」極有可能暗示懷海德教授,「他笑得像個不負責任的胎兒」,「不負責任」直指羅素勾引有夫之婦,始亂終棄的惡劣品性。詩人為什麽要用「胎兒」這個意象呢?黃國彬先生的分析很有道理:羅素的腦袋特別大,與身體幾乎不成比例,而子宮中的胎兒,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不成比例的大腦袋。詩人還用「海怪」來比喻羅素,用「深不可測」譏諷羅素的心術和城府。「他那枯燥而激昂的演講吞沒下午時」則是在諷刺羅素講課或演講冗長乏味,浪費聽眾的寶貴時間。「我聽到人馬怪蹴踏的蹄聲滾過硬草地」中的「人馬怪」(centaur)也是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他是神女的迫害者,海岸邊漁民的蹂躪者。詩人在此再度強調,羅素就是一個怪物,對羅素的鄙夷達到了最高峰。隨後是一段對話,詩人有意讓讀者或聽眾來評價羅素,增加一點「客觀」成分。「他這個人真可愛」以嘲笑的口吻說明羅素的幼稚可笑;「不過,他到底是什麽意思呢?」是想說羅素的講課或演講常常故弄玄虛、不知所雲;「他的一雙尖耳朵……他的精神大概不穩定。」既拿羅素的外表開玩笑,還認為他的精神不正常;「他的演講中有一點,我當時應該反駁。」聽眾忍受不了羅素的胡說八道,覺得應該當場挑戰他,予以駁斥。最後兩行中提到的可能是在現場聽羅素演講的貴婦人和學界要人,但他們並沒有給羅素任何增色,羅素的演講根本就無足輕重。

艾略特後來到了英國,1915年與英國人維維安相識並結婚,羅素確實給艾略特夫婦提供了諸多幫助,使他們渡過了生活中的不少難關,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日益密切。但生活中的密切關系並沒有拉近艾略特與羅素思想觀念上的距離,據艾略特研究者指出:雖然羅素哲學中所包含的科學分析手段、邏輯方法以及語言策略等為艾略特早期的批判思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式,為艾略特形成精密、系統的文學批評風格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艾略特超強的感性思維,並沒有使他成為羅素的忠實信徒,他對羅素的哲學一直保持著謹慎的態度。(蔣洪新著【T.S.艾略特文學思想研究】,人民文學出版社,第37頁,2021年版)

艾略特和維維安的婚姻並不幸福,他之所以迅速步入婚姻的殿堂,部份原因是為了留在英國並順利加入英國籍。1917年艾略特加入了英國籍,他跟朋友說,美國沒什麽值得留戀的。艾略特還多次提及戰爭加速了他的婚姻。當然,艾略特和維維安新婚燕爾時感情還是好的,他在給朋友的信中稱「結婚是我做過的最棒的事」。但婚後不久,艾略特發現兩人性格截然不同:維維安大膽、活潑、敏感,情緒容易波動甚至有精神上的緊張不安,艾略特本人則膽小、害羞、性格內斂,由於患有先天性腹股溝疝氣,限制了他的運動能力。更有甚者,兩人婚後的性生活也不和諧,維維安暗指過艾略特有性障礙,覺得他患有厭女癥或有同性戀傾向,這是導致羅素插足其間的重要原因。艾略特雖然知道羅素與維維安有染,也因此深感恥辱,但與羅素的關系並未因此破裂。

最後說說維維安的不幸結局。艾略特在婚姻中奉行禁欲主義,對維維安的感情顯得涼薄、排斥甚至厭惡。1932年,艾略特決絕地與維維安分居,這直接導致了維維安精神上的瘋狂和崩潰;1947年,維維安在孤獨中死於一家醫院,結束了可憐又可悲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