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會師」,最後防線民勤綠洲能守住嗎?

2024-07-07旅遊

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裏沙漠是中國西北部的兩大沙漠,它們分別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和甘肅省北部。 近年來,這兩個沙漠之間的距離在逐漸縮短,出現了所謂的「握手」現象,即兩片沙漠的邊緣地帶開始接觸和融合。

巴丹吉林和騰格裏沙漠交界帶地區已經出現了土地沙漠化、次生鹽漬化和濕地萎縮等問題。如果兩大沙漠進一步匯合, 將會形成一個十多萬平方公裏的超大型沙源地 ,這將使得荒漠化問題更加嚴重,治理難度增加。

地圖上兩沙漠幾乎已經連成了一體

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是 中國第三大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流動沙漠 ,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流動沙丘所在地。巴丹吉林沙漠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銀額盆地底部,主要分布在阿拉善右旗北部,雅布賴山以西、北大山以北、弱水以東、拐子湖以南。總面積約為4.7萬平方公裏。

由於其氣候幹燥、降雨少、水資源短缺,地帶性植被稀疏,在氣候變遷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下,沙漠邊緣的 原生植被難以有效阻止沙漠擴張。 沙漠周邊地帶土地荒漠化過程活躍。

由於地處內陸,受大陸高氣壓帶的影響,巴丹吉林沙漠地區常年盛行下沈氣流,降雨稀少,風力作用很強。 是華北、西北沙塵暴的主要物質來源地之一 ,此沙漠平均每年以15至20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推進,向騰格裏沙漠靠攏。

騰格裏沙漠

騰格裏沙漠是 中國第四大沙漠,位於內蒙古、寧夏和甘肅三省交界處 。具體來說處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邊境,南越長城,東抵賀蘭山,西至雅布賴山。

總面積約為3萬平方千米。騰格裏蒙古語意為「天」,形容這片沙漠像天一樣高遠、遼闊。它與巴丹吉林沙漠相接,兩者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

騰格裏沙漠地區降雨稀少,氣候幹旱,地表植被覆蓋率低,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很弱,風力作用增強,使得 地表裸露的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 等作用下,逐漸變成細小的沙粒,在大風天氣會刮向南方形成沙塵暴。

兩沙漠急劇靠近的原因

氣候變遷是一個重要因素。全球氣候變暖導致降雨模式改變,內陸幹旱區的 降雨減少,蒸發量增加 ,這使得土壤幹燥,氣候幹旱,導致植被退化,沙地植被覆蓋減少。

兩沙漠所在的阿拉善高原是極端幹旱的地區

西北地區的 大風天氣增多,風力搬運沙粒的能力增強 ,使得沙塵容易被風吹動和擴散,導致沙丘的移動和擴張。從而增加了沙漠化的風險。

這兩個沙漠邊緣地帶的 地形較為平坦,沙質土壤易於流動,加上缺乏足夠的植被固定沙丘,使沙漠易於向外擴散 。巴丹吉林沙漠透過沙帶向騰格裏沙漠輸送大量沙物質,這種 北向東南的輸沙趨勢 促使兩大沙漠逐漸靠攏。

在阿拉善右旗,由於 長期的過度放牧,草原上的植被被大量破壞,土壤裸露,失去了固沙的能力。 這樣一來,風一吹,沙子就四處飄散,加速了沙漠的擴張。

據統計,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巴丹吉林沙漠平均每年以15至20米的速度向東南方向推進,甚至越過雅布賴山,向騰格裏沙漠靠攏。這可是個非常驚人的速度。

兩沙漠會師最後的阻礙——民勤綠洲

民勤綠洲位於石羊河尾部

民勤縣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北部,地理位置上處於兩大沙漠之間, 像一道屏障分開了二者,阻止了兩大沙漠的合攏 。民勤東西北三面被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包圍,屬於典型的內陸幹旱區和灌溉農業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民勤縣成為了捍衛河西走廊乃至西北地區生態安全的重要屏障。

民勤綠洲面積約0.18萬平方公裏,占民勤縣土地面積的11.3%。 這個綠洲帶是在石羊河下遊紅崖山水庫以下沖積而成的,石羊河從南向北,經武威,向民勤縣流淌,為綠洲提供了寶貴的水資源。

綠洲包括城鎮、灌區和廢棄的鹽堿荒地。根據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末),民勤縣的常住人口為17.11萬人。與上年末相比,常住人口減少了0.22萬人。

民勤綠洲的核心區域包括紅崖山以下的壩區、泉山、湖區三個灌區, 灌溉面積近6萬公頃,占全縣灌溉面積的8成。

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給民勤綠洲地區經濟社會帶來極大危害,也波及到周邊地區。 1975年至2018年間,民勤綠洲的沙漠化程度以重度沙漠化為主。 本世紀初有專家估計,如果放任不顧 ,甘肅民勤縣將在 17年內 被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合圍吞噬,這將對當地的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嚴重威脅。

幸運的是,民勤現已經展開了規模化防沙治沙工作。截至2024年,民勤全縣已完成 230萬畝人工造林,封沙育林草325萬畝,在民勤綠洲沿線408公裏的風沙線上,建成長達300公裏的防護林帶

2024年,民勤縣將完成工程固沙4萬畝、人工造林8.43萬畝、退化林修復等任務。

草方格沙障是民勤地區開發出的固定流沙最有效的措施之一,被稱為「沙漠魔術方塊」,能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風速,為沙生植物存活創造有利條件。在沙障內低覆蓋度點栽了梭梭、毛條、沙拐棗等抗風沙、耐幹旱的樹種。

在青土湖、老虎口、龍王廟等風沙口重點區域,累計完成工程壓沙103萬畝綠洲北部打造總面積15000畝的生態防護林,建立起沙漠邊緣穩定的植物群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的東侵南移。經過努力, 民勤縣的森林草原覆蓋率已由原來的3%提高到18%

荒漠化土地的擴充套件速度有所變緩,流動和半流動沙丘面積持續增大,而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得到有效控制。

控制兩大沙漠匯合的經濟效益

治沙工作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透過發展沙產業和林下經濟,民勤縣的 蜜瓜、茴香、羊肉 等特色產業得到了培育。

治沙也逐漸產業化 。治沙的梭梭是優良的牲畜飼料,尤其是其當年生枝條富含營養,含鹽分多,適合駱駝、羊等牲畜食用。在荒漠地區,牧民常利用梭梭作為牲畜飼料,特別是稱其為 駱駝的「抓膘草」

梭梭根部寄生有傳統的珍稀名貴補益類中藥材 肉蓯蓉 ,這種藥材別稱「 沙漠人參 」,其具有多種保健功能,已被批準用於開發47種含有肉蓯蓉的保健食品,其主要功能包括緩解體力疲勞、延緩衰老、增強免疫力和通便等。

生長一年或數年後可以收獲出售,野生肉蓯蓉的價格 每斤可達200~500元人民幣 ,而人工種植的肉蓯蓉價格也相對較高。在某些地區,肉蓯蓉的畝產值可以達到4600元。

「一億棵梭梭」專案計劃在未來十年內種植一億棵梭梭,旨在恢復200萬畝荒漠植被,並透過這一過程提升當地農牧民的收入

今年民勤完成農戶承包治理經營21.68萬畝,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 2.51萬畝 ,建成了1.34萬畝的勤鋒灘沙產業試驗示範區。

民勤縣還開發了沙漠越野和沙漠徒步路線,促進了沙漠旅遊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提升了沙漠旅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