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平易卻並不簡單,「有之以為利」中的「利」是什麽意思?

2024-08-09國風

【道德經】文字平易,語言簡潔,朗朗上口,受到眾人的喜歡。有的人把它往玄學裏引,令很多人盲目崇拜。其實它很平實,無論對不對,都是老子治國理政的一些理念。其中有一些修身養性的理論,也只是為了喻治國,這與儒學是一致的,都是由己及人,由近及遠,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這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現代科學以為這是經驗之學,不科學,比如中醫。

實際上現代科學,特別是相對論認為萬物是互相聯系的,是互相制約的,由此及彼並不是胡亂聯系,而是有內在邏輯的。

同時,很多人把道家這一學術流派與道教這一宗教混在一起,把道家弄得玄而又玄,增加了對它理解的難度。

【道德經】的難度不像【莊子】。【莊子】難在語言的偏僻,難在寓言的彎彎繞。【道德】經的難在於簡潔。語言太簡單了,就會出現內涵多,外延大,難以準確定義的現象。

【道德經】第十一章中「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無之以為用」很容易理解,用就是作用。但利卻難以理解,用哪一個詞能準確定義?

【第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shān zhí)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網上是這樣轉譯的:

[譯文]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根轂中的孔洞當中,有了車轂中空的地方,才有車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有了門窗四壁內的空虛部份,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有」給人便利,「無」發揮了它的作用。

⑥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給人便利,"無"也發揮了作用。

顯然譯文並不能讓人滿意,結合全文,有與無的關系講得並不清楚,也無法與全文相諧。

搜了一下「利」字的解釋。有以下幾個義項:

利[ lì ]

基本解釋

1. 鋒利;銳利(跟「鈍」相對) ~刃。~爪。

2. 順利;便利 不~。成敗~鈍。

3. 利益(跟「害、弊」相對) ~弊。有~。興~除害。

4. 利潤或利息 暴~。薄~多銷。本~兩清。

5. 使有利 ~國~民。毫不~己,專門~人。

6. 姓。

從中也難以找到最恰當的一個。

那麽我們只好結合全章,甚至全書來理解本章中「利」的意思。

老子舉了車輪、器皿、房屋的例子,來證明無才是最終起作用的,空虛才是起作用的。這些東西都是用了它們的空間——輪子是圓的,是中空的,器皿是中空的,房屋也是中空的。

其實我對道家是真看不上,正是因為它講道,卻經常脫離了陰陽的辯證關系,經常片面理解,簡單歸納,並不全面、客觀、聯系、運動。

它舉的這些例子是用了虛無,而還有一些例子是用實有,比如刀槍,削去多余的,而用了剩余的,用的是實。

這是題外話。我們還是回到主題,就按照老子的思想理解這裏的利的意思。

像房屋這些東西,它們雖然用了空間,但是沒有框架就沒有空間,當然也不會出現房屋的空間的作用。框架和結構這些「有」,才讓空間這些「無」起作用。因此,要理解利就得在這些框架結構起什麽作用上考慮。

框架結構這些有才產生了它們的空間這個無。因此,這個利就是勢的意思,也是形的意思,也是基礎的意思,只可以意會,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詞來概括。

陰陽並非迷信,而是抽象 ,不要一提陰陽就想到風水、算命、蔔筮,那只是中國文化中極少的一部份,除此之外其它都是講究科學的,比如軍事、武術、中醫等其它所有的文化。古人用兩個字來概括萬事萬物,當然非常抽象。陰陽中的有無也一樣。

有的意思包括:有、地、實、剛、動、有形、方、有限、出、開、進、明、形象、出現、後天、重、濁等。

無的意思包括:沒有、天、虛、柔、靜、無形、圓、無限、入、合、退、暗、抽象、未出現、先天、輕、清等。

老子在第一章講有無的關系是這樣的: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說的就是無講的就是萬事萬物的起始。有講的是萬事萬物本身。

第十一章,就是具體形象地講有無的關系問題,把一對抽象的相對的概念用具體形象的東西來打比方。在車輪、器皿、房屋這三個事物中,有就是事物本身,無就是它的空間,劃分再細一點,有就是構成這三種東西的空間的那些形狀、物質、結構。沒有有就沒有無。同樣,沒有無也就沒有有,它們互為其根。而利就是具體的有,比如器皿、車輪、房屋,它們都是有,但又不同,需要什麽作用就用什麽材料,做出什麽形狀。

不知您讀了我的解釋是否對利有了一些認識?對利用這個詞也有新的認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