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什麽是得一?為什麽得一就是得道?人如何才能得道得一?

2024-01-30國風

什麽是得一?為什麽得一就是得道?人如何才能得一?什麽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人類得道的方式有很多,但歸納總結起來也就只有兩種:一是向外觀察萬物,以求識道得道;二是向內體察自身,以求悟道得道。

人類觀察萬物、體察自身都可以得道,每一個人識道悟道的方式與路徑,都不相同。這所有的得道方式無論有多少種,把它們全部加在一起就叫做得道之道。

換句話說就是:得道之道便是得一之道。

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天、地、神、谷、萬物、侯王皆有其道,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本源。對於這個本源,老子統一用了一個「一」字代指。得一,便猶如得道。

為什麽要用「一」字代指呢?

因為,天、地、神、谷、萬物、侯王等都有各自的「一」,如果每一種事物的本源,都要重新創造一個字來表達的話,那多少有點不現實,還不如直接就用一個「一」字代替。

「一」是什麽?「一」就是代指萬物各自的本源。這也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真正內涵所在。

人要想真正的得道,很難。既然得道很難,那麽可以先得一;如果得一還是很難,那麽可以先得二;如果得二還是很難,那麽可以先得三;

如果得三還是很難,那麽可以先得四象、五行、六道、八卦等。

如果五行八卦等還是很難,那麽就只能格物致知,或者依靠科學對萬物進行分門別類了

太極、陰陽、三才、四象、五行、六道、八卦等都是對宇宙萬物本源的解讀,它們都不是迥異的理論概念,它們都是指向的同一個事物——道。它們的排序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排序是一樣的。

二比三,更接近大道,一比二,又更加接近本源大道,得一便猶如得道,得二、得三也是得道。

為什麽得一、得二、得三、得五行、得八卦、得陰陽,都是得道呢?

因為八卦能合一、六道能歸一,五行、三才、陰陽、知行、身心都能合一。「一」就像大道的親兒子,它最接近道。得一便猶如得道。

假如把「道」比作一個人,那麽「一」就像道的第一代親兒子;「二」就像道的第二代親孫子;「三」就像道的第三代重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人如何才能得一、得道?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為學,就是指求學、成學;為道,就是指求道、成道。

學,不求不成;道,不逐不來;學,不益不成;道,不損不得。

求學成學,關鍵就在於每天增益、增加一點點,積少成多、聚沙成塔,人的學問就是這樣慢慢增益成長起來的。

求道成道,關鍵就在於每天損合、糅合一點點,大浪淘沙,緩溪洗金,最後剩下的唯一,就是金子,就是道

為道日損,損而又損,以致於無常。先損得八卦,再損得五行,又損得陰陽,損而終得一,得一如得道。

人如何才能得道呢?得道必先得一。得一必先得二,得二必先得三,得三必先得萬物。這剛好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順序相反。

把道生萬物的順序反過來,由萬物損至一,便是得一,便是得道。這也就是所謂的損,它就像大浪淘沙一樣。

人若想(識)得道,必然要先(識)得萬物。換句話說就是:人活一世,必先熟悉和理解這個世界。也就是說:人首先要好好地認識和熟悉萬物,然後才能更好地認識道。

用老子的話說就是:「為道日損」。日日損萬物,以至於道一。

因此那些修行修道的人,都必然需要先在紅塵中歷練一番。那些完全脫離紅塵萬物的人,反而離道逾遠。

釋迦牟尼、達摩、孔子,哪一個不曾在紅塵中歷練一番呢?老子、莊子等更是從來都不曾脫離過蕓蕓眾生,也未曾真正站到過統治者的佇列。

三生萬物,反過來就是:損揉萬物為一。用儒家的話說就是:格物致知。或者說是:用科學對萬物分門別類,然後歸納總結。歸納總結出來的東西,就等同於道。

人類成道之路無非就這兩種:一是借助觀察萬物,得道、得一;二是體察自我身心,保持自我身心在道、在一

己心就是己道。人若想保持己身在道,必先誠於心。心不誠,則其心不一,必然亡失其道。三心二意者,孰難長久。

得道就是得一。自古能成事者,必然一心一意。一心多意、三心兩意者,也必然誤事。

心,就是魂;意,就是魄。魂魄,就是陰陽。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合一、營魄抱一、魂魄歸一,便是人的靈魂魂魄、靈魂意識。此之謂得一。得一便是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