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時期,有一個叫「初唐四傑」的著名文壇組合,坐第一位把交椅的,就是王勃。
出生在書香門第的他,從小就是個神童,6歲就能寫詩,9歲就寫出一部多達20卷的專著,10歲飽覽六經。16歲應幽素科試及第,授朝散郎,成為朝廷最年輕的處級幹部。
但是,本應平步青雲的天才少年卻很快犯了兩次致命的錯誤,導致了他短暫生命的悲催命運。一次是19歲時,因寫【檄英王雞文】為主人沛王起哄,惹惱了高宗皇帝,丟了工作,被逐出長安;第二次是22歲,好不容易再就業,但因殺死自己匿藏的官奴而獲罪,還連累父親遠謫交趾任縣令。
27歲那年,他遠赴交趾去看望父親,在歸途中遭遇風浪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擅寫五律和五絕,代表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中】,他的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雖然生如流星,但他卻綻放了剎那芳華,他的驚艷,揭開了大唐盛世的詩歌王朝的序幕。
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賞析:少年成名、意氣風發的天才少年送別朋友杜少府,看到長安城外壯闊的風景,有感而發,寫下這首初唐乃至後世最出名的一首送別詩。「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本來傷感的離別在他筆下也變得那麽充滿希望,那麽豁達豪邁,那麽昂揚慷慨。
② 【山中】
長江悲已滯,萬裏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賞析:丟了工作的王勃到四川散心,或許是尋找機會。久滯異地,思鄉心切,眼中的長江波瀾不驚,似乎滯流不動,高風送秋,黃葉漫山飛舞,這既蕭疏又遼闊的自然景色,與這個失意青年的心情相當般配。
③ 【羈春】
客心千裏倦,春事一朝歸。
還傷北園裏,重見落花飛。
賞析:此詩與上一首【山中】異曲同工,上一首寫秋,此詩寫春。此詩前兩句一句抒情,一句寫景,後兩句既寫情又寫景,情景交融,都表達了羈旅在外的思念與無奈,苦悶與寥落。
④ 【滕王閣】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賞析:【滕王閣序】讓王勃名聲大振,此詩是是對【滕王閣序】內容的概括。詩人從空間、時間兩個維度對滕王閣進行了刻畫,筆意縱橫,窮形盡象,與【滕王閣序】一文可謂雙璧同輝,相得益彰。
⑤ 【蜀中九日】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賞析:到四川散心的王勃,重陽日與友人一起登玄武山遙望故鄉,離開故鄉已經很久了,看到北雁南飛,聯想到自身遭遇,濃郁的鄉愁油然而生。
⑥ 【麻平晚行】
百年懷土望,千裏倦遊情。
高低尋戍道,遠近聽泉聲。
澗葉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羈心何處盡,風急暮猿清。
賞析:此詩是王勃在四川漫遊至麻平時所寫。詩人透過描寫途中所見的景色,融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了自己獨自在外的疲倦與無奈,以及對故鄉深深的思念與眷戀。
⑦ 【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
亂煙籠碧砌,飛月向南端。
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
賞析:詩人來到重慶巴南,在月光下的長江邊送別友人。因為別情依依,孤寂悵惘,他眼中的景物與自己的情感交織重疊,迷離而傷感。「亂煙籠碧砌」,把月下江邊優美迷蒙的畫面刻畫得活靈活現,讓人心醉。
⑧ 【詠風】
肅肅涼風生,加我林壑清。
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賞析:此詩是詠風詩中的佳作之一。詩人緊扣秋風涼爽、令人愉悅、無所不在的特點,以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風的慷慨無私、獨具性靈的精神氣質,贊美了風的高尚品格和勤奮精神。或許詩人希望自己就是那風,普濟天下蒼生。
⑨ 【早春野望】
江曠春潮白,山長曉岫青。
他鄉臨睨極,花柳映邊亭。
賞析:某個早春,詩人縱目遠望,江面上空曠無比,春潮泛起白色波濤,一波高過一波;山峰挺拔峭立,山上一片青綠。詩人極目遠望,江邊紅花綠樹掩映著亭子,好一派美好春光。透過文字,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藏在那一望再望的字裏行間。
⑩ 【春莊】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賞析:這首五言絕句是一首田園詩。詩人前兩句寫得很跳躍,首句寫的是山中幽蘭叢生的小徑;次句將視線拉向城外,一片盛開的李桃園映入眼簾;後兩句則是對前面景色的情感昇華。年紀輕輕的王勃就有了田園歸隱之思,或許是兩次巨大打擊讓他對紅塵俗世有了畏懼感和厭倦感,他已經拒絕繁鬧的城市,更喜歡躲在幽靜的山間林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