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國風

山西農民張喜才:苦練書法50年,2018年抄完四大名著,被批無意義

2024-06-15國風

70多歲的山西晉城老農張喜才,用50年的光陰講述了一個關於熱愛與傳承的故事,讓每一個知道的人都心頭一暖,重燃對傳統藝術的熱情。

想象一下,從動蕩的歲月裏,一個小男孩對知識的渴求,是如何在生活的縫隙中萌芽的。張喜才,這位看似普通的農民,卻有著不平凡的堅持——在那個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他用樹枝作筆,大地為紙,練就了一身書法功底。這份堅持,比金子還閃亮。

歲月流轉,張喜才從青澀少年成長為家中的頂梁柱,但那支筆,始終沒放下。即使在忙碌的印染廠,他也能找到靈感,創造出別具一格的「藝術字型」。生活的重壓沒有壓垮他對書法的熱愛,反而讓他更加珍惜每一次提筆的機會。

退休後的日子,成了張喜才書法之路的新篇章。面對外界的喧囂與浮躁,他選擇了一條孤獨而堅定的路——手抄四大名著。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深思熟慮後,對傳統文化的一份承諾。整整八年,日復一日,每一筆一劃都凝聚著心血,最終成就了152本、367萬個字的書法巨著。這份毅力,讓多少年輕人汗顏!

面對外界的不解甚至批評,張喜才淡然處之。有人質疑,為何不用這些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但什麽是真正的意義呢?對於張喜才來說,能夠將書法這一傳統文化以自己的方式傳承下去,就是最有意義的事。他的故事,像是一盞燈,照亮了那些在快節奏生活中迷失方向的靈魂。

張喜才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熱愛無關年齡,無關外界眼光,只關乎內心的聲音。

在結束這篇講述之前,我想說,張喜才的故事是這個時代的一股清流,它提醒我們,在追求效率和速度的同時,別忘了那些緩慢而深刻的美好。如果你也被這份堅持和熱愛觸動,請不要吝嗇你的點贊和轉發,讓更多人看到這份不凡的堅守。在點贊和轉發之間,我們共同傳遞的,是對美好事物的尊重和向往。